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内蒙古太仆寺旗土地承载能力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仆寺旗土地承载力的研究为经,以其人品、资源和环境的关为纬,应用系统动力学原理,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土地利用、气候潜力和土地经营水平等影响上地承载能力的因素出发,建立了太仆寺旗土地承载能力研究的动态模型。模拟了太仆寺旗土地承载能力在不同土地利用人口增长和投入水平下,未末20年的可能文化、土地规划和人口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实践证明,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县级土地承载力研究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土地资源现状利用及发展趋势入手,讨论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采用产潜比数学模型,预测两种投入水平下土地的生产能力和不同生活标准下的土地人口承载量;通过供需平衡,研究协调土地、农业发展、人口和环境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呼和浩特市土地生产潜力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呼和浩特市农村土地资源的特点、利用现状以及一般作物特征,建立了土地生产潜力估算模型,并把温度、水分、土壤肥力、投入水平、春旱等限制因子对土地气候生产潜力的障碍作用,进行了定量模拟分析,探讨了提高区域土地生产潜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大理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能力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理市人地矛盾十分尖锐,深入开展本市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讨论土地承载力研究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土地承载力测算;(2)土地承载力分析;(3)对策与措施的制定)的基础上,测算了本市土地在不同投入水平下的人口承载量,进而分析了本市土地的人口承载状况,划分了不同时期(1990年、2000年、2030年)不同投入水平下的土地承载力类型。最后,提出了缓解本市人地矛盾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滇池流域社会经济环境系统优化与情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境承载力为理论依据,在滇池流域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约束下以滇池流域内人口和经济最大化为目标的滇池流域社会经济环境系统优化模型,并分别对是否考虑从牛栏江调水这两种情景下的高、中、低3种规划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估,发现调水对滇池流域人口和经济的承载能力有较大提高,而同一情景下中、低两种规划方案对滇池流域人口和经济的承载能力差异很小。为此,从灵敏度范围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从而优选出中方案作为滇池流域综合管理最佳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资源与人口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口发展的规模及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迫使人们对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问题给予广泛的关注。研究获鹿县未来不同阶段的人口规模、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量,可为该县制定土地开发长远规划及土地、人口、粮食等有关政策问题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重大的全球性问题。目前,我国正以历史上最严峻的资源状况承载着有史以来最大数量的人口。因此,在土地资源不致退化的情况下,我国的土地资源究竟可以供养多少人口,提高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的可能性与途径如何,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额济纳绿洲土地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脆弱复杂以及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额济纳绿洲土地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以额济纳2004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预测了未来20 a内3种水土开发速率、投入水平以及人口增长速率与3种生活类型(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组成的9种方案的土地承载力变化;最后,提出了提高土地承载力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GIS支持下,利用TM卫星遥感影像提供的信息以及非遥感信息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研究区景观生态类型和生态环境现状数据资料,利用景观生态学模型获得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指数,对比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域两个典型的风蚀沙化和风水两相侵蚀沙化地区一一石质低山丘陵区和黄土丘陵区的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典型地段土地沙化和景观格局特征(特别是农田景观)与人类活动强度密切相关;生态建设是目前以及将来防止土地进一步沙化,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保证呼和浩特市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宏观控制区域景观格局变化和微观实施生态工程建设同步进行是遏止土地沙化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以1994年为基础年,以2000,2010年为目标年,考察黄河故道区域土地资源的适宜怀及其利用的合理结构,预测了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分析了完成国家商品任务的同时,区内人口的食物消费可能达到的水平,提出了持续提高该区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和人口承载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新定义了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的内涵,认为人口城镇化水平应从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两方面衡量,土地城镇化水平应从城镇建设用地变化量和以城镇建设用地与城乡建设用地比重表示的土地城镇化率两方面来衡量;在对山西省2001年~2010年人口、土地数据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定量测定了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发展水平,并用比较分析法定性分析了两者的协调性.研究结论:2001年~2010年山西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在不断拉大;2006年、2009年、2010年城镇建设用地新增量超过其他年份的一倍,但土地城镇化率在经过2001年~2008年的稳定增长后出现下降趋势;2001年至2010年,户籍假设化可以使土地城镇化率提高约2.68个百分点,常住假设化可以使土地城镇化率提高约8.1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在计算光合生产潜力的基础上,采用逐级订正法,分别对西乡县平坝、丘陵、山区及全县平均状况的土地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并依据历史产量资料。按照潜力利用率的增长趋势,对未来粮食产量作了长期预测,按照切合实际的消费水平,计算出未来各年的人口承载。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动力学模拟和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人口和土地资源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本文通过建立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动力学模型,运用非线性科学理论,讨论了人口-土地资源系统的演化方向和平衡态稳定性问题.稳定的平衡态是系统发展可能达到的最终状态,在人口与土地资源自治系统中,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人口数量和生活消费水平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研究表明:(1)稳定平衡态时人口数量与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总量成正比;(2)人口数量和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总量与人类消费水平成反比;(3)人口数量和土地资源生产力与耕地面积和土地单产潜力成正比.文章对我国的土地人口承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计算光合生产潜力的基础上,采用逐级订正法,分别对临汾市西、中、东部三区及全市平均状况的土地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并根据历史产量资料,按照潜力利用率的增长趋势,对未来粮食产量作了中长期预测,按照切合实际的消费指标,计算出未来各年的人口承载量,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扬中县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分析农业生产条件及土地利用结构入手,讨论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选用GM(1,1)、直接推算法及年龄移算法预测未来人口;采用逻辑斯蒂曲线法、农业生态区域法及GM(1,1)等预测土地的生产能力和不同消费水平下的土地人口承载量;通过农产品供需平衡的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提高人口承载量的若干对策,对土地与人口、人口与环境及农业稳定发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农田蜘蛛群落结构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石河子地区农田及其附近典型生境中的农林蜘蛛种类,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群的消长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分析,并对优势种群的保护与利用做了一些探讨。在农田及其附近典型生境中的农林蜘蛛种类有12科,33属,45种。蜘蛛在不同生境和时间下群落特征多样性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人口容量是近年来地理学和人口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传统的研究方法往往把人口容量支持系统局限于关闭区域不可移动的自然资源,如耕地等,忽视与外界的物能交换,而这种交换在现代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区域人口容量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人多地少、物能交换频繁的沪苏锡常城市连绵区为例,考察了开放条件下区际补给对耕地资源人口容量的影响,并就有关的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以有助于人口容量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耕地数量变化与人口及经济发展关系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西省1996年~2006年的统计资料,分析了山西省近年来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与耕地资源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并建立了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投资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耕地数量不断减少,由1996年的4 556.29×10^3hm^2减少到了2006年的4 054.0×10^3hm^2;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耕地数量的减少都有明显影响,但人口增长对耕地数量变化影响更大;近年来山西省经济发展仍以牺牲耕地资源为代价,但经济发展的态势趋向资金密集型和节地型,耕地的集约化利用程度在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重庆市人口现状分析,利用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分高、中、低3个方案对重庆市到2050年户籍人口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对未来重庆市人口发展态势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人口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20.
巢湖流域地形起伏度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形起伏度描述了某一范围内地形的起伏状况,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子之一。以Arcgis 10.0为数据处理平台,以分辨率为90 m×90 m的SRTM DEM为基础数据,采用邻域统计分析法,提取了巢湖流域不同分析窗口下的地形起伏度;然后运用均值变点法确定巢湖流域的最佳分析窗口,分析了巢湖流域最佳分析窗口下的地形起伏度的分布特点;并探讨了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以90 m×90 m的SRTM DEM为基础数据下的巢湖流域地形起伏度的最佳分析窗口为11×11窗口单元;2巢湖流域地形起伏度介于0"701之间,整体趋势为以平坦为主,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中部巢湖区域较低;3巢湖流域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其幂数拟合曲线拟合度为0.6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