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在冀东地区三年的田间试验和室内测定,探讨了来源于不同地区的大豆品种在冀东夏播条件下的农艺性状、生育期结构、器官平衡和产量构成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原产地不同的品种在冀东夏播条件下,农艺性状、生育期结构、生育期比(R/V)、生物学产量、经济系数等都呈现规律性变化。夏大豆籽粒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均呈正相关。从回归方程算出冀东地区夏播大豆品种要获得150~200kg/mu的籽粒产量,对主要农艺性状的要求是:株高65cm以上,主茎16节左右,分枝数1~1.28个。在2.5~3万株/mu的密度条件下,单株荚数25个左右。单株粒数45个左右,百粒重15g以上,单株粒重在7~9.5g左右。生物学产量应达到450~600kg/mu,经济系数达到0.35,全生育期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冀东地区夏大豆较佳的生育期结构是:出苗至开花期(V_~R_1)30~35d左右,开花至成熟期(R_1~R_8)60d左右,全生育期90~95d左右,生育期比(R/V)值在1.8~2.1左右。吉林、辽宁、北京及石家庄的大豆品种可作冀东地区夏播大豆的重要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适宜冀东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黑果枸杞新品种,以诱变选育的5个黑果枸杞品系为试验材料,嫁接在适应性强的本地红枸杞品种宝杞2号砧木上,对黑果枸杞3年生植株的形态性状(树干粗、枝条长度、棘刺长、果柄长和叶面积),产量性状(单株果枝数、单枝结果数、百粒质量、单株产量)和花青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比较.结果 表明,参试的5个黑果...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播期对红小豆冀红15号在冀东地区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6月1日、6月16日、7月1日等3个播期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在大田条件下连续进行2年试验,分析播期对冀红15号株型相关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并分析上述参数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冀红15号株高显著降低,生育期缩短,单株荚数减少,产量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分枝数、单株荚数、累计日温差、生育期均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活动积温、有效积温与单株荚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降低导致冀红15号单株荚数降低,从而影响产量。本试验条件下冀红15号在冀东地区适宜播期为6月1日。  相似文献   

4.
冀东滨海区玉米品种抗旱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玉米在冀东滨海区的抗旱表现,按河北省地方标准“农作物品种抗旱性鉴定规程”(DB13/T398.5-1999),对12个玉米品种在冀东滨海区干旱胁迫和非干旱胁迫下的产量和抗旱指数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富友一号、丹玉86、东单66号、东单19号、沈玉18、邯丰79的产量和抗旱指数都高于对照品种农大108,具有较好的抗旱性,适宜在该地区干旱条件下栽培。  相似文献   

5.
不同基因型糯玉米品种在冀东地区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不同基因性糯玉米品种在冀东地区生长的适应性和品质表现,实验研究了5个不同基因型糯玉米品种的生长动态并对其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中糯301在冀东地区的生态适应性最强,主要表现在。叶面积较大,后期衰减幅度较小,次生根数多。干物质积累量大,穗部性状较其它品种要好,千粒重高,群体叶面积指数较大,产量最高。在5个糯玉米品种中,中糯301、中糯1号、中糯2号可作为鲜食玉米在本地区推广种植;紫糯玉米适应性最差,但其特有的颜色、香味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紫糯玉米蛋白质变化幅度较大,增长速度最快,其双穗率最高。故适于鲜食用,仍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次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秧苗入土节数对甘薯植株性状及商品薯产量的影响。试验甘薯品种为烟薯25,插秧期为5月28日和6月13日两个时期,每期设置6个不同插秧节数的处理,收获期调查产量相关性状、产量和中型薯产量并计算中型薯率。结果表明,插秧节数3节时,单株蔓长增加、单株分枝数增加、单株结薯数增加、甘薯产量及中型薯产量提高;5月28日的小区产量和中型薯产量均高于6月13日插秧。本次研究认为,冀东地区种植甘薯,5月下旬插秧节数3节时能够有效的协调各产量相关性状的关系,有可能达到商品薯产量高产。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冀东地区夏玉米农艺性状对籽粒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22个夏玉米品种的籽粒产量与9个性状的关联度。结果表明:行粒数、单位面积穗数、株高、出籽率与夏玉米产量关联度最大,说明这些性状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本生态区夏玉米生产中,提高果穗的行粒数、单位面积穗数,同时选择株高适宜、出籽率较高的品种是提高夏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冀东地区日光温室冬繁玉米的生育期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玉米在冀东地区日光温室加代繁殖中的适宜播种期,选择了春播玉米2个品种,夏播玉米5个品种(玉米杂交种4个,自交系3个)。对其在简易日光温室内的生长发育阶段及生育期特点进行了试验观察,明确了不同播期情况下各玉米品种的主要发育阶段特点,分析归纳出了玉米生育期依播种期变化的直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冀东地区适宜机械收获的春玉米品种,以该地区7个主栽春玉米品种为试材,以产量为依据,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7个品种分为高产品种、中产品种和低产品种,并对其籽粒灌浆速率、脱水速率及茎秆强度等宜机收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京农科828的活跃灌浆期最短,但最大灌浆速率高,因此产量较高;除京农科828外的3个高产品种(众信338,鑫研218,MC812),虽最大灌浆速率处于中等水平,但活跃灌浆期较长,因此产量高。对供试品种的生理成熟后脱水速率进行比较,脱水速率较快的为京农科828,最慢的为郑单958。成熟期茎秆机械强度研究表明,茎秆抗折力、穿刺强度和破碎强度均随着节位的上升呈降低趋势,鑫研218,众信338和京农科828的茎秆机械强度最适宜机收。综合产量和各项宜机收指标,众信338和京农科828为冀东地区宜机收品种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以3个陆地棉抗虫品种和3个常规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性状的差异,并对产量相关因素进行了通径分析。在所考察的19个性状中,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单株果节数、蕾铃脱落率、籽指、衣指、黄度和反射率品种问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转基因棉的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单铃重、衣分、籽指和衣指显著高于常规棉品种,但转基因棉与常规棉品种间纤维品质无明显差异。通径分析表明,单株铃数是转基因棉皮棉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而衣分和单株铃数则是常规棉品种皮棉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主要栽培因子与小麦根腐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 :冀东冬麦区 9月 30日左右播种 ,播量为 1 5 0kg/hm2 ,稻麦轮作 ,氮磷肥配合施用 ,根腐病发生较轻。不同小麦品种对根腐病的抗感反应不同。供试品种中 ,未发现免疫品种  相似文献   

12.
气候条件对内蒙古地区小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对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广泛种植的 4个春小麦品种在不同生态区 ,其籽粒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赖氨酸含量进行了比较测定 ,结果表明 :赖氨酸含量受气候条件影响不及其余两性状  相似文献   

13.
小麦是数量长日植物,其不同品种对日长反应的敏感程度不同。利用在广东冬季补充长光照条件下比自然短光照条件下的提前抽穗促进率,可以间接表示不同杂交组合的感光性强弱。用感光性强弱不等的春小麦亲本配置出的杂交组合,其子代与亲代,下代与上代的感光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如果要选育广适性的感光性弱的品种,最好双亲都选用感光性弱的材料,至少亲本之一的感光性要弱。在短光照条件下,杂种后代感光性不同的类型明显分离,抽穗天数遗传力较高。在F_2代根据抽穗早晚对感光性进行选择就可以得到较可靠的效果。因此,利用在广东冬繁时的短光照条件,可以选择出感光性弱而适应性广的春小麦材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 Eberhart and Russell(1966)的模式和 G·C·C Tai(1975)的模式分析了黄淮冬麦区1985—1986年区域试验中11个小麦品种的基因型 x 环境互作。4次重复的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在7个地点进行。结果表明 Eberhart and Russell 的bi 对品种稳定性评价较为笼统。而 Tai(1975)的基因型 x 环境互作效应的分解,对新品种的推广和利用提供了较多的更为精确的重要信息。利用区域试验的数据进行这样分析的结果会有助于参试品种合理的推广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山西省主要小麦产区小麦品质形成的气候特点,以小麦品质的评价指标面筋强度为依据,将山西省小麦产区分为三个主区和六个亚区.三个主区为:晋南强中筋冬性弱冬性中熟冬麦区,晋中强中筋强冬性冬性晚熟冬麦区,晋北(雁北)中筋春性麦区.六个亚区为:运城盆地灌区强中筋品质亚区,临汾盆地灌区强中筋品质区,晋城盆地灌区强中筋品质区,运城临汾丘陵旱地非稳定性强中筋品质区,晋中盆地灌区中强筋品质亚区,长治盆地灌区强中筋品质亚区.  相似文献   

16.
基于CASA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估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富强  郑壮丽  王令超 《河南科学》2012,(10):1466-1471
以冬小麦主要种植区河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和GIS手段,利用MODIS/NDVI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等,应用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估算河南省冬小麦NPP,并通过NPP与产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实现河南省2010年冬小麦产量的估算.估算结果表明,河南省2010年冬小麦单位面积产量为4 949.8 kg.hm-2,略低于2010年河南省冬小麦单位面积统计产量;18个地市的估产结果与统计单产接近,总体的复相关系数达到0.588,平均相对误差为-8.33%,说明改进后的CASA模型可用于河南省冬小麦的估产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选用14个在不同时期推广的冬小麦品种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对氮素养分的吸收累积动态的规律变化是一致的,但在小麦生长的各生育时期对氮素的吸收累积量有所差异。开花期,氮素在穗中的分配比例前期品种低于后期品种;成熟期,滞留在营养器官中的氮量高于后期品种。随着品种的更替,花后吸氮能力增强,氮素利用效率增强,最大吸氮速率出现的时间延迟10d左右,后期品种对氮素的吸收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柴达木盆地34份小麦样品共19个品种(系)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为:诺木洪农场春小麦蛋白质含量最高,平均为10.86%,德令哈地区则含量最低,平均为9.45%;不同品种中青春891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2.74%,瀚海304蛋白质含量最低,仅为8.98%,针对柴达木盆地春小麦蛋白质含量的现状,提出了该地区今后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冀东北麦区的小麦品种潜力和超高产品种产量指标的讨论,提出了本区选育超高产品种应以提高穗粒重为主攻目标,以选择合理株型为关键,以创造超高产的种质资源为前提的育种策略。明确了冀东北麦区超高产品种的10项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20.
用灰色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 1 997~ 1 998年参加河北省中北部区域试验的 1 0个冬小麦新品系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唐 93- 5 0 1 5、沧核 0 30的关联系数最高 ,分别为 0 85 43和 0 80 45 ,综合性状优良 ,综合评价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