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就《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王力古汉语字典》这四部现代大型语文辞书有关"趣、趋、掫"三个字的注音释义进行了辩证.  相似文献   

2.
<正> 一、释忍 忍字本义及其引伸诸义之次第如何,鉴于目前四大辞书(《汉语大字典》、《辞源》、《汉语大词典》、’89版《辞海》)关于本义之训释、引伸诸义之次第排列,深感其颇值得探讨。 首先,请看四大辞书关于“忍”字义项之排列:  相似文献   

3.
《说文解字注》分析总结了字(词)典释义与传注训诂释义的异同,并对《说文》释义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和补充,其训释理论和实践对于辞书学研究和辞书编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汉语大字典》在引用古代辞书方面有一些缺失,尤其是在引用时代较早的辞书方面,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就《小尔雅》中的古词义训释看《汉语大字典》引用其书的情况,以提出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5.
说"乘"     
通过对“乘”字的字形简析和义项归纳,“乘”的本义当为“登、升”,纠正了《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乘”条的释义。  相似文献   

6.
《汉语大字典》作为当今常用工具书,其释义具有权威性,但在一些字的释义上仍有讹误,本文试就“安”的“坐”义进行考析。“安”主要有八大义项,但其“坐”义与其它几个义项缺少义素上的联系,实为“止”义。  相似文献   

7.
《汉语大字典》是收字丰富、释义详赡的大型汉语字典,是语言文字工作者必备的工具书,在汉语辞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白璧不免微瑕,本文即以《手部》为研究对象,以丰富的例证从注音、释义、书证等方面具体探讨《汉语大字典》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对“旅”进行个案研究,梳理其引申发展线索,并勘正《汉语大字典》对该字释义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慧琳音义》是一部佛经音义的集大成之作,同时又是一部规模宏大的辞书巨著。它对于今日的辞书编纂也很有裨益。本文以《汉语大字典》作为参照系,以丰富的例证从注音、释义、书证三个方面探讨《慧琳音义》对于汉语大型字书编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穰"字的姓氏义,从1915年首版《辞源》拒收、至1979版《辞源》始,错置为"稂"字的姓氏义,两误并存。引发国家级权威辞书《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多部权威辞书承袭其误,其姓氏义训释混乱之势扩大;导致"穰"姓的人事档案,户籍、身份证等"穰"姓用字生乱。探寻其因,终结其误,以还"穰"字姓氏义本源。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词典》四字成语的意义及释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成语是现代汉语的固定语中表现最生动、最为广大民众所喜用的部分之一 ,是现代汉语词汇中的重要成员。作为现代汉语语文辞书的代表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为人们所常用的成语 ,尤其是四字成语。《现代汉语词典》“是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的中型词典”,“是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服务的”1,因此它所收录的成语词目、成语的意义以及释义都有很强的代表性、权威性和引导、规范作用。本文拟对《现代汉语词典》(二版 ) (以下简称《现汉》)中的2 736条四字成语进行分析 ,探讨它们的意义及释义特征。二成语的意义不同于百科语词 ,也不同于…  相似文献   

12.
《小尔雅》是《尔雅》后出现的一系列雅书中最早的一种。今本《小尔雅》十三篇,是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小尔雅》的体例与释义方式在《尔雅》的基础上有继承也有发展。从训释条例、训释术语及释义方式三个方面去探究《小尔雅》的编排体例,更深刻地认识古人的训释方法,从而为辞书编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离骚》:“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各家注汩字读音不少于四种:注做越笔反或于笔反(yù),如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注做(yì)音,如王力先生《古代汉语》楚辞注释;注做觅(mí)音,如马茂元先生《楚辞选》;注做骨(gǔ)音,如陆侃如诸先生《楚辞选》。⑤注音歧异如此,读者莫衷一是。至于释义,自汉王逸起,通行注本都解作“水急流貌,喻时光迅逝”,(重点号为笔者所加,下同)似乎皆无异议,其实尚有商榷之处。本文就此句“汩”字读音、释义略作疏证,并顺便对现代辞书注释读破提一点建议,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4.
字典、辞书的释义具有稳定性,同时也往往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封闭性。作为共同语的地域变体——方言,具有存古性,又有创新性,其词汇则往往可成为字典、辞书编撰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以宜昌方言词为参照,结合文献考察,对《汉语大字典》以及《现代汉语词典》中几个语词的释义进行商讨补正。  相似文献   

15.
《辞海》、《辞源》《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在释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一、义项的建立仍有不完备者;二、义项的划分有些字条未能达到“准确清楚,防止义项之间的词义交叉”的要求;三、义项的排列有因不明本义而使某个多义词义项的次第错乱或分类不清者;四、在引证方面某些例证与释义不合,或书证与释义不一致者;五、有时用模糊语言来解释模糊概念,也能收到准确的效果。若用精确语言解释模糊概念,有时反而会显得不准确。  相似文献   

16.
“(扌扉)”字在《金瓶梅词话》中出现几十次,不是偶然的误字.它表示了当时语言中活跃着的词语,汉语史研究者不能漠然视之.“(扌扉)”字不见于古今字书.连集古今大成,包容了简帛、碑铭、敦煌手卷、元明书刊字形的《汉语大字典》也没有收录.咬文嚼字的学者们在这里留下了空白.白维国《金瓶梅词典》(中华书局1991,下简称白《词典》)、张惠英《金瓶梅俚俗难词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以下简称张《词解》)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但他们对“(扌扉)”字的得形、得音、释义仍有可商榷之处.1992年在枣庄召开的国际金瓶梅讨论会上,有的先生提出“(扌扉)”字是形声构形的方音字,即是“摔”字方音写法,“(扌扉)打”即“摔打”.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一本书的用字用词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用方音方言义释字,必须能解释所有相关字例,才得以成立.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教材初中第一册《乐羊子妻》”捐失成功”下注:“意思是失去成功的机会.”如此注释,问题有二:(一)“成功”二字注而未注忽略了古今意义的差别;(二)增加“机会”二字有悖于原文的结构.“成功”古书并不多见,注家也很少作注.辞书或不收(如《辞海》),或虽收而语亦不详(如《辞源》),甚至有误释者(如《中文大辞  相似文献   

18.
<正>(“)从氵从(?),共七笔,本是个常用字符,笔者查阅了所能查到的各类字书,未见有关字书视“(?)”为一个有正式资格的字符而编入字、词典里.如《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等收字最富的大型字书(包括其《补遗》),均未收入.但“(?)”又实实在在存在于现代高频用字“梁、粱”里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容庚先生等几位文字学家曾提及 “(?)”.可是从整个辞书收字的实际来鉴,“(?)”之客观存在并未得到正式承认,其读音也就无从查起了.如果常用字符“(?)”及其读音都能确定,这对于汉字编码,电脑打字,排版制作及其他字库的建立都有利.本文试从“(?)” 的字形与读音二方面提出粗浅看法,并以此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9.
王利器先生主编的《金瓶梅词典》(以下简称《金典》),对于“金学”研究的开展和辞书的编纂,无疑是值得称道的,“其筚路褴褛之功,不可没也.”然诠释《金》书,且艰且巨,“不赅不备之处,在所难免”。(引文见《金典·序言》)今谨对其释义作以补正,献管窥之见,就教方家。一、训释失当泥土基意谓不牢固。〔例〕第一回:“听知:奴是块金砖怎比泥土基!”(232页,  相似文献   

20.
东汉以来,范围副词“但、只、仅、才”之间建立了同义联系。辞书和古籍中往往用互训方法释义。然而,从历时纵面考察,这一组同义词的词义和用法是有较大差别的;即使是在共时平面上,也还有着细微不同。注意到这些差别,有助于揭示词汇系统内部联系和词义的发展线索,本文就义位叙述词义的衍变和传承关系,意在既能区别词义又可以显示其源流关系,一、义位“只管、尽管”,含“放心大胆去做某事,不必虑及其他”之意,用于 vp 前。汉时期“第”(弟)常有此义,“但”于南北朝时始有此义,“只”在现代汉语中作为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