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速生杉木薄板热压干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用热压干燥法干燥杉木(Cunninghamai lanceolata)速生材地板用材试件截面的温度分布、干燥速度、压缩率与密度等基本规律及干燥工艺参数对杉木干燥质量、静曲强度、表面硬度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压干燥可大大缩短干燥时间,提高杉木地板的力学强度;干燥过程中采用呼吸工艺和缓慢卸压的方法,可避免产生内裂,保证地板的干燥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本设计为二窑一套的干燥工段定型设计。窑主体采用钢筋混疑土内壳,能有效地抗腐蚀、风化和开裂。采用双层单扇金属保温门,开关轻便可靠,并装有膨胀式气密垫圈,可确保门的上沿和两侧完全不漏气,还设有含水率测量装置和观察窗,可在操作间监测干燥过程中的试材含水率变化,并可随时看到材堆端头有、无开裂发生。 该窑可实施常规、高温或过热蒸汽干燥,干燥性能和节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低温预干—二次窑干联合干燥窑性能测试初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低温预干-二次窑干联合干燥窑的性能初步测试结果表明,干燥窑内的气流循环速度分布均匀;二次窑的升温速度较快,经160min,窑内空气温度从16.5℃迅速升至91.5℃。充分说明了该系统性能优良,完全能满足低温预干,二次高温干燥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流场改善类问题如何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以一肉类干燥窑热流场分析问题为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并考虑干燥窑不同设置方案,通过求解不同的设置方案条件下干燥窑流场的Navier-Stokes方程来分析原设计方案和改善方案中流场的分布和特点.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所用的数值计算方法是可行的,基本符合实际情况;所得计算结果分析图像对了解干燥窑中流场的分布情况和如何改善干燥窑流场分布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所提出的方法为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改善干燥窑流场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手段.这一数值计算方法较之传统的实验和经验方法提高了分析效率、降低了成本,是一种值得重视和发展的数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木材干燥窑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有的木材干燥窑进行优化,实现了多台风机同步回转.设计了风机移动装置,解决了同一干燥窑一次只能干燥一种木材的问题,提高了木材干燥窑干燥不同材种、不同厚度与规格木材的灵活性和效率.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模拟计算了优化后干燥窑内的气流流动状况.模拟结果表明,风机移动装置可以实现同时干燥多种木材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流场改善类问题如何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以一肉类干燥窑热流场分析问题为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并考虑干燥窑不同设置方案,通过求解不同的设置方案条件下干燥窑流场的Navier-Stokes方程来分析原设计方案和改善方案中流场的分布和特点.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所用的数值计算方法是可行的,基本符合实际情况;所得计算结果分析图像对了解干燥窑中流场的分布情况和如何改善干燥窑流场分布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所提出的方法为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改善干燥窑流场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手段.这一数值计算方法较之传统的实验和经验方法提高了分析效率、降低了成本,是一种值得重视和发展的数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全 《黑河科技》1996,(4):33-34
黑河双兴木材加工厂是中外合资项目,是在原有破产的毛纺厂的基础上组建的,整个改扩建工程有干料棚、成品车间、锯木料棚、干燥棚、消防水池、办公楼、锅炉房、干燥窑等,总建筑面积近15000平方米,整个工程从1994年上半年开始,1995年下半年大部工程已完工,只有干燥窑工程,由于资金不到位等原因进入了冬期施工,下面就对干燥窑的冬期施工进行介绍。一、干煤窑的工程概况干燥窑是整个合资项目的中心工程,是生产加工木材的重要环节,为单层厂房,东西长90米,南北宽11.65米,共分为8个窑体,中间由计算机控制室将整个窑体分为两组,每4…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锯材在热压干燥过程中的传热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约翰.F.肖非稳态传热传质理论,建立了马尾松锯材在热压干燥过程中的传热数学模型。将马尾松锯材在干、湿球温度分别为100,99.5℃,即相对湿度约为100%的条件下汽蒸处理3h,然后在温度为180℃、压力为0.2MPa、呼吸间隔为60s(每次呼吸约1s)的工艺条件下进行热压干燥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除少数几个值外,其余各点的实测温度与计算温度之间偏差均小于5%。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在热压干燥过程中马尾松锯材内的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9.
论马尾松板材的高温干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对5厘米厚的马尾松板材进行了3次高温干燥试验,制定了新的干燥基准。新基准较之原基准的预热时间缩短了1个多小时,干燥阶段的平均温度提高了3℃。试验结果表明,干燥速度略有提高,干燥质量也能得到保证。本文还探讨了马尾松成材的高温干燥机理。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amb)是我国南方的一种主要用材树种。但是,马尾松由于其生材含水率高,若不在制材以后立即经过干燥处理,则其木材将因虫蛀、腐朽而降等,用湿材制成的物品,往往严重变形甚至不堪使用。在适于干燥大批量马尾松板材的窑干方法中有常规干燥法、高温干燥法和常压过热蒸汽干燥法。对5厘米厚的马尾松成材来说,高温干燥法和过热蒸汽干燥法的干燥速度要比常规窑干法提高二倍或更多,而且在质量上,除个别力学指标降低外,均有所提高。因此,研究马尾松木材的高温干燥和过热蒸汽干燥对解决马尾松木材的干燥问题具有很大的意义。南京林产工业学院木材干燥实验室对马尾松木材的过热蒸汽干燥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研究对5厘米厚的马尾松成材作了进一步的高温干燥试验,制定了新的干燥基准,并对马尾松木材的高温干燥机理进行了理论上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根据菲克第二定律,建立了马尾松锯材在热压干燥过程中传质数学模O型将长×宽×厚为3 0 0 mm X 100 mm x22 mm 的马尾松锯材在温度为100 ce 飞相对湿度约为100% 的条件下汽蒸处理3 h , 再在温度180 ce 飞压力0 . 2 MPa 飞呼吸间隔60 s 的工艺条件下进行热压干燥验证试验。结果表明: 所建传质模型除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上时,马尾松锯材的某些测试点实测含水率与模型计算值偏差稍大外,其他情况都能较好地反应热压干燥过程中水分移动规律。  相似文献   

11.
对洪家河流域植物群落相似性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有些群落如黄心夜合毛椿木荷林与化香枫香林、马尾松丝栎栲林、杉木马尾松林等之间的Jaccard指数、Sorenson指数为0.0,它们完全不相似,另一些群落如构栲丝栎栲山楠林与枫香杉木林、锥栗丝栎栲蓝果树林、马尾松锥栗林等之间的Jaccard指数在0.70以上,它们大体相似,其它群落之间的Jaccard指数在0.10-0.69之间;群落相似性指数的大小反映了该流域人为干扰对森林群落的影响.对群落主林层优势种重要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洪家河流域森林群落有6种类型,主要是黄心夜合毛椿木荷群落、构栲丝栎栲山楠群落、化香枫香群落、锥栗马尾松化香樱桃杉木短柄枹群落、枫香栓皮栎白栎马尾松群落和以马尾松、杉木、柏木和构栲、枫香、灯台、锥栗等为主要优势种构成的针阔混交林群落.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研究了在马尾松板材的过热蒸汽干燥中不同预热温度和不同预热时间对干燥速度和干燥质量的影响,从而得出马尾松板材在过热蒸汽干燥中比较合理的预热温度和预热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两级压缩高温热泵木材干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出可以实现单级、双级两级压缩的木材高温热泵干燥试验装置,介绍了两级压缩木材高温热泵干燥试验装置的设备组成及工作原理,用马尾松进行了木材干燥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装置的节能效果显著,平均能量回收率可达28%以上;采用该装置进行的木材干燥过程中的含水率、温度、湿度变化与常规干燥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4.
水曲柳厚板材的高温干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高温干燥法已经广泛地用来干燥针叶材及易于干燥的阔叶材。但是,极少见到关于此法应用于难干阔叶材的资料,例如水曲柳的干燥。 作者用5厘米厚的水曲柳板材进行了一系列高温干燥试验(湿球温度保持在97℃,干球温度达110℃),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在试验中,观察了木材对不同介质条件的反应、“波动处理”的效果及干燥过程中木材色泽的变化,并测定了木材内部逼度的分布情况。木材含水率从31%降至10.6%所需的干燥时间为52小时,从42.7%降至15.2%则需99小时。 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窑干法相比,高温干燥法在不发生端裂,表裂、蜂窝裂及扭曲的情况下大大缩短了干燥时间。 本文对某些干燥机理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个参考基准。  相似文献   

15.
将木材干燥过程中的总应变分为自由干缩、瞬时弹性应变、黏弹性应变和机械吸附应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木材干燥应力模型。应用此模型,只需要在干燥过程中测量出木材的分层含水率和干缩率,便可较准确计算出木材干燥应力应变。通过对30 mm厚马尾松板材干燥过程中总应变实际测量值与模型计算值的比较,验证所建模型计算出的木材干燥应力应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木材干燥过程中水分的非稳态扩散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影响木材干燥速率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反映木材内部水分移动阻力的扩散系数和反映外部水分移动阻力的表面扩散系数。笔者根据非稳态扩散的理论,讨论了马尾松木材中水分沿径向扩散的规律,结果表明:扩散系数随木材含水率的降低而降低,随木材厚度的增加而增加;用一组不同厚度的配套试样可以解出木材的表面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黑石顶地区中高级植被类型的划分,包括5个植被型10个群系:(1)暖性针叶林,包括马尾松群系、杉木群系、马尾松为优势的针阔叶混交林;(2)常绿阔叶林,包括阿丁枫+米椎+水栗-黄果厚壳桂群系、粘木+小叶胭脂群系、阿丁枫+米椎+水栗-苦竹群系、阿丁枫+网脉山龙眼群系;(3)暖性竹林,仅有万山爆竹林一个群系;(4)常绿阔叶灌丛,仅有桃金娘+岗松+鼠刺-芒草群系;(5)禾草草丛,仅有芒草+黑莎草群系.并借助有关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绘制了比例尺为1:100 000的植被型、群系分布图。  相似文献   

18.
<正>对红松、白松、马尾松等厚度为20—55毫米的板材进行了电热远红外干燥试验,干燥质量多数良好。窑内采用了强制通风设施,改善了干燥均匀度。 试验发现,在这一干燥技术中起主导作用的仍是介质的对流传热,而不是红外辐射,辐射能的利用大约不超过5%。如何正确评价和运用远红外干燥技术,是值得讨论的。  相似文献   

19.
木材干燥室内部风速场的数值模拟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木材干燥室内部风速场的均匀性以提高干燥质量,对材堆到侧墙距离为0.30 m,风机风速分别为2.0、3.0、4.0 m/s的工况下木材干燥室内部风速场,采用Fluent进行数值模拟与分析,得到风速分布最佳时的工况。此外,在最优风速场工况下,通过改变材堆到侧墙距离(0.25、0.30、0.35 m),对试验结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顶风式木材干燥室,选择风机风速为3.0 m/s、材堆到侧墙距离0.30 m时,木材内部风速场最均匀,采用Fluent得到的模拟值与实际值相差不大。通过Fluent方法对木材干燥室内部风速场进行数值模拟,可有效优化风速场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20.
近自然化改造对桂南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结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升人工林质量及培育珍贵树种大径材,研究近自然化改造对林分结构变化的影响,通过近自然化改造改变林分组成和结构,进而调整林木生长和林分稳定性。【方法】以广西凭祥地区1993年造林并于2008年开始近自然化改造的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参数分析近自然化改造后林分结构特征的变化。【结果】①对照林分的直径结构遵从正态分布,近自然化改造林分表现出向倒“J”形过渡的特征,对照林分的树高结构呈单峰型,而近自然化改造林分则呈双峰型; ②近自然化改造明显提高了林分混交度,马尾松和杉木对照林分的平均混交度由0.00和0.16分别提高到自然化改造林分的0.82和0.89; ③近自然化改造对林分角尺度影响较小,杉木林从均匀分布状态向团状分布转变,但马尾松林一直处于随机分布状态; ④近自然化改造增加了优势和亚优势的个体比例,对照林分总体处于中庸生长状态,马尾松和杉木近自然化改造林分的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40和0.46。【结论】从林分非空间结构角度看,近自然化改造林分提高了林分树种组成,径级结构向异龄林直径分布倒“J”形的特征过渡; 从林分空间结构角度看,近自然化改造林分逐步摆脱了人工纯林零度或弱度混交、水平分布均匀和中庸状态的结构特征。研究区补植树种和天然更新树种已成功地在林分中更新和生长,促进了林分混交度、树种多样性的提高和林分空间结构的优化,林分向异龄复层混交林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