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过去寒武纪三叶虫和其它时代三叶虫及其它门类化石属一样,在研究过程中由于没有重视个体发育及其演化趋同等现象,研究资料不全,加上三叶虫脱壳生长的生态现象带来化石保存上的变形,导致属种分类过细、过多给相应地层对比带来困难,已引起很多学者的注意.本文通过对寒武纪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的褶颊虫类三叶虫形态相似的属进行了对比及初步探讨,有助于褶颊虫类三叶虫形态相似属的归并.  相似文献   

2.
本书介绍近年来在贵州省丹寨县兴仁区南皋乡九门冲、平寨和岩英,台江县革东镇八郎、屯州和川硐等地早寒武世晚期至中寒武世早期凯里组(距今约5.12~5.13亿年)三叶虫动物群的新发现,根据大量保存完好的标本,对凯里组及同期地层三叶虫属种的定义及  相似文献   

3.
桃源、慈利一带位于江南地层区边缘,与扬子地区相邻,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附近的地层发育良好,沉积连续,化石丰富,生物具有扬子型和江南型之间的过渡性特征,是我国研究寒武系与奥陶系的理想地区之一。本文描记了界线附近的地层,建立了三个笔石带,自下而上为:(1).Dictyograptus wutingshanensis带,(2).D.flabelliformis带,3).Anisograptus带。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位于D.wutingshanensis带与D.flabelliformis带之间。本文还对笔石动物群的性质进行了分析,与邻区和国外相当地层进行了对比,并讨论了本区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  相似文献   

4.
江西武宁晚奥陶世晚期三叶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江西武宁晚奥陶世晚期三叶虫4属、2种、2未定种—Songxites wuningensis Lin,Dalmanitina(Dalmanitina)zunyiensis Yin,Platycoryphe sp.,和Leonaspis sp.等,并讨论Songxites归属问题,作者同意Vandenberg等意见,将Songxites提升为一独立的属,但作者从Songxites的唇瓣特征以及据Dalmanitid三叶虫25个种头部,采用多变量的比值数据,通过聚类分析结果的资料,认为Songxites不应归入Mucronaspidinae亚科,而仍应归Dalmanitinae亚科。从Songxites分布于亚洲、欧洲、澳大利亚,时代仅限于晚奥陶世晚期,所以作者提出该属可作为洲际间晚奥陶世地层对比的一个标准化石。作者认为从本区晚奥陶世晚期三叶虫组合特征来看,它与川、黔、滇、甘等地上奥陶统顶部所含的三叶虫组合近似,所以本区含Dalmanitina地层时代确定为晚奥陶世五峰期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5.
宽背虫(Bathynotus)这一传统早寒武世或寒武纪第2世晚期最重要的三叶虫属,广泛分布于全球寒武纪3个生物大区,为区域地层对比的标准化石.Bathynotus在贵州剑河八郎乌溜-曾家崖剖面凯里组下部极为丰富.该剖面已成为全球寒武系第2统和第3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表明凯里组是一个穿时的地层单元,其3个三叶虫带最下部一个带为Bathynotus holopygus-Ovatoryctocara granulata.经过逐层大量的化石标本采集统计证实,乌溜-曾家崖剖面宽背虫(Bathynotus)在距凯里组底部51.60 m处骤然绝灭,距寒武系第2统的顶界(距凯里组底52.80 m)只有1.20 m.本文就乌溜-曾家崖剖面凯里组下部宽背虫(Bathynotus)的数量分布变化认为其灭绝过程是逐步的.  相似文献   

6.
贵州镇远竹坪地区下寒武统三叶虫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州镇远竹坪地区寒武纪时处于扬子区与江南区之间的过渡区。区内各组地层均产出代表性的三叶虫。描述了产于镇远竹坪地区下寒武统中的部分三叶虫。计有5属5种及2未定种:Redlichia(petroradlichia)murakamii;R.(P.)murakamii intermedia;Wutingaspis sp.;Antagmus cf.merus;A.dapinensis;Yuehsieusze  相似文献   

7.
贵州台江八郎凯里组剖面中下部中、下寒武统界线之下厚达15米左右的粉砂质泥岩、页岩中存在着一个类似凯里动物群的台江动物群,由8个门类39个属组成,核心为蠕形动物,三叶虫数量很多。形成于内陆棚浅海环境。时代为早寒武世末期,介于著名的早寒武世早期澄江动物群和中寒武世早期凯里动物群之间,对于早期后生动物的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陕西南郑、西乡一带的寒武纪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叙述了陕西南郑、西乡一带寒武系四条剖面的岩性及三叶虫动物群,根据岩性及三叶虫动物群的性质,将这两个地区的寒武系划分为两个统五个组:即中寒武统的陡坡寺组,下寒武统的孔明洞组、阎王碥组、仙女洞组及郭家坝组。并分别相当于滇东中寒武统的陡坡寺组和川北下寒武统的孔明洞组、阎王碥组、仙女洞组及郭家坝组。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简单回顾了目前对华北寒武系中、下统分界——即毛庄组时代问题不同处理意见之后,通过地层沉积特征方面的间接对比,南北生物地层的直接对比以及国际生物地层对比等,阐明了毛庄组应归属中寒武世早期的理由。尤其通过对地层划分原则的讨论,强调了以生物的“繁盛时”作为确定地层时代依据的认识。同时利用三叶虫科、属统计及生物亲缘关系分析的方法,为进一步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进行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王曰伦(1903—1981年)是著名地质学家、我国前寒武纪地质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对我国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主要贡献是:初步确立西南地区早寒武世地层层序和与震旦系的分界;初步奠定了五台山区早前寒武纪构造地层基础;参与发现、命名和进一步证实“蓟县运动”的存在,正确解决了华北震旦系与寒武系的分界问题;最早发现南北震旦系属同名异纪的上下关系;为全国各地上前寒武系划分和对比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坚持实践和创新的楷模。  相似文献   

11.
四川西部峨眉、甘洛等地是我国研究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重要地区之一。近年来,通过在本区开展系统的界线研究工作,在寒武系最低三叶虫层位以下,至寒武系底界附近,不仅发现了门类多、数量丰富的小壳动物化石,而且在不同地区相当的层位中发现了多种多样的遗迹化石(见表1)。二者从寒武系底部向上平行发展,为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沉积相的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为该时期后生动物的发展和演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宁国县胡乐地区奥陶纪新厂期笔石动物群新材料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安徽省宁国县胡乐地区奥陶系发育良好,是我国重要的奥陶系代表剖面之一,也是宁国页岩和胡乐页岩两个著名的奥陶系地层单位命名地。数十年来许多人在此作过研究,但未发现新厂期的笔石化石。作者于1981年的工作中,在原划为上寒武统西阳山组的顶部发现了大量的奥陶纪早期新厂期的反称笔石科化石扣网格笔石,经研究有6个属14个种和亚种,其中新种和新亚种各一个。依据笔石的地层分布情况,本文建立了二个笔石带,并分别与广东台山新厂组的新一(X_1)和新二(X_2)二个笔石带对比。据此,本区奥陶系与寒武系的界线比过去划定的界线下延31米。  相似文献   

13.
该文记述了产于山西阳泉,河南安阳晚石炭世三叶虫:Humilogriffithides和Neoproetus两属的各一个新种,为这一时期该地区三叶虫属种分布提供了新材料。华北石炭纪三叶虫至今报道不多,Humilogriffithides一属以往只见于地台东北部;Neoproetus一属首次出现于华北地台,对我国北方晚古生代三叶虫的分布与生物地层的划分对比增加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描述了采自西藏岗巴宗山地区晚白垩世到古新世地层中的一些双壳类化石,计11属14种[包括4个新种:Inoceramus(Cataceramus)perlonga,Pholadomya clathrota, Protocardia subtrigona, P. regularis],讨论了基堵拉组中双壳类化石的时代,并列出了主要双壳类化石的地层分布简表。这些双壳类化石为本区首次发现,它的研究,不仅增加了本区动物群的资料,而且提供了晚白垩世最晚期到早第三纪古新世地层时代可靠的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显生宙腕足动物属志》对中国显生宙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和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9个纪的海相地层中、于1883至2015年、根据中国材料创建的757个属的腕足动物化石进行逐一查考和再研究,对属的取舍及其分类位置提出了新观点,并将相关的模式种展示于125个图版中。在最新各纪年代地层框架下,更新各属的地质历程,并确定各属的地理分布。在梳理相关的其他腕足动物属的基础上,论述各时期的化石组合或动物群;并对显生宙几个重大宏演化过程中腕足动物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探讨。中国的这些腕足动物化石,不仅在地层划分对比、盆地分析和矿产勘探上有重要意义,在古生态、古生物地理、古气候与古环境及全球古地理再造上,也具有独到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研究华北地台广泛分布的寒武纪地层的沉积特征,以及寒武纪Ⅱ级海侵背景下的鲕粒灰岩与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序列。在新的年代地层框架与层序地层理论框架下,依据地层记录所反映的沉积相叠加样式与岩性变化代表的米级旋回性特征变化,将河北井陉上坪寒武纪地层划分为7个Ⅲ级层序,自下而上依次为DS_1到DS_7。该剖面存在2个特殊的地层学与沉积学现象:凤山组DS_6发育厚层块状鲕粒灰岩,代表该区域芙蓉世发育颗粒滩相沉积,与周边寒武系有明显差异;同时,该剖面自徐庄组DS_2、张夏组DS_3、凤山组第一个Ⅲ级层序DS_6均发育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序列,成为研究寒武纪微生物碳酸盐岩复苏期的代表实例。徐庄组中部凝缩段以下的红层+白云质沉积以及其上部的泥岩薄层+碳酸盐岩的淹没不整合层序序列,分别代表相对海平面上升期碳酸盐台地的发展期和成熟期。上坪寒武系剖面芙蓉统鲕粒灰岩是华北地台寒武系颗粒滩相沉积展布特征的差异性对比实例,该剖面寒武系中上部发育的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序列为Ⅲ级层序中相对海平面下降阶段的特殊沉积记录。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贵州北部桐梓组底部及娄山关群顶部发现大量牙形石。本文分析了该牙形石动物群的特点,根据牙形石生物地层的研究,建议将本区寒武—奥陶系的界线划在娄山关群或毛田组上部的 Monocotodus sevierensis 带之下限,低于过去以 Wanliangtingia latilimbata—Finkelnburgia 带的下限所划界线。最后描述了一些重要牙形石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寒武纪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5.1亿年前,是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寒武纪之前的地层的动物化石较少,而在寒武纪的地层中,发现了种类繁多的动物化石,有的古生物学家甚至认为动物各门的祖先在这个时期都已出现,称为“寒武纪物种大爆发”。最具代表性的寒武纪动物群是1909年在加拿大发现的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1984年在云南澄江发现的寒武纪动物群  相似文献   

19.
安徽北部上寒武统凤山组的牙形刺及其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寒武统含牙形刺地层广泛分布于中国许多省份,安徽省是其中之一,根据三叶虫和牙形刺化石组合,作者修改了前人对上寒武统地层的划分方案,建立了三个牙形刺组合带,并可与三个三叶虫化石带进行对比.(见表Ⅱ、Ⅲ) 本文描述了三个新属:原端牙形刺属(Prodistacodus gen.nov),原始齿牙形刺属(prodentatudus gen,nov.),三角形牙形刺属(Triangtdatudus gen.nov.);十个新种:四方黑尔兹牙形刺(Hertzina quadrata sp.nov.),风山箭牙形刺(Oistodus fengshanensis sp.nov.),环纹原牙形刺(proconodontus anulatus sp.nov.),长形原牙形刺(proconodontus longiformis sp.nov.),有齿原始齿牙形刺(prodentatudus dentatus sp.nov.),翼状原奥尼昂塔牙形刺(Prooncotodus alatus sp.nov.),钩状原奥尼昂塔牙形刺(Prooneotodus hamatus sp.nov.),舌状原镞牙形刺prosagittodontus lingulatus sp.nov.),安徽三角形牙形刺(Triangulatudus anhuiensis sp nov.),浅沟韦斯特牙形刺(Westeryaardodina incilis sp.nov.);及一新亚种:锯齿诺契匹克原牙形刺(proconodontus notchpeakensis serratus subsp.nov).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贵州金沙岩孔剖面牛蹄塘组的逐层化石采集,发现了大量古盘虫类三叶虫,包括Tsunyidiscus armatus和Tsunyidiscus niutitangensis,同时确定了T.armatus的顶界,将T.armatus顶峰带修订为T.armatus延限带。T.armatus是贵州最早出现的三叶虫,其对于寒武系第3阶底界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此次修订的T.armatus延限带体现了生物的演化阶段,为区域地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本文也对Tsunyidiscidae做了初步讨论,认为该科包括Tsunyidiscus,Hupeidiscus和Badiscus3个有效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