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淡无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是受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委托而编写的卫星电视教育、师范专科、教育学院、函授、自学考试的通用教材。自1988年出版以来,多次印刷,影响非常广泛。其文选部分的注释比较详细,许多地方不乏编者的独到见解,然而智者千虑,难免一失,兹提出两则就正于编者读者。一、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让县自明本志令》选自《三国志》卷一《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文中“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注释云:“句意:害怕自己被天下的人看作平凡愚笨的人。所见,被看作。”显然,注者认为“所”…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诗本义》是宋代《诗》学滥觞之作。欧公一反汉唐以来“疏不破注”墨守章句训话的解经模式,首开“疑”经“惑”传之风,对于《诗》之大义,主张“以人情求之”,反对悖情逆理之迂说;对于《诗》之文辞,则主张舍迂从简,舍曲从直,批评增字改经强合己意之臆解;对于诗旨则主张本诸文学探诗意,自出议论立新说,还提出诗辨本末,篇别时世之论。总之,于《诗经》作品、毛郑旧注及有关经学问题皆有辨析,创见颇多,凡其所云,盖属空谷足音之论。自此之后,宋人解说《诗经》开始摆脱毛“传”郑“笺”束缚走上自出议论的新途,“新义日增。旧说几废”,“宋学”遂告形成。  相似文献   

3.
“何施之为”是《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殽之战一段文字中的一句话。殽之战这段文字,现大、中学教材有好几种本子都收了进去,但对“何施之为”一句的注释,大都不尽人意。有的本子只注大意,不作具体分析;有的本子作了具体分析,可惜注错了。如中学课本注为:“何,宾语。之,助词。为,语气词。”这实际是把“何施”看作了“施何”的倒装。由此看来,这个问题确有加以澄清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周易》“中孚”卦二爻爻辞为:“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日:“靡,共也。”王弼注:“……故日我有好爵,与物散之。”孙星衍《周易集解》引干宝日:“靡,散也。”其中虞翻释“靡”为“共”,属随文注释之类,不可取,因为从“靡”的词义系统中无由引申出“共”  相似文献   

5.
徐中玉、钱谷融两教授主编的《大学语文》(华东师大出版社)自一九八八年六月初版至一九九三年五月第二十五次印刷,先后发行了二百六十余万册,可谓影响巨大.为了使这部教材精益求精,试就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个人的意见,仅供编者及读者参考.作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及大学公共课教材,编者“为更便于自学,已适当增加了注释的详度”(《编写说明》).这是很有必要的.不过教材中当注未在的情况仍有存在,似应补注.(1)齐正使使问起威后,书未发,成后问使者:“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职?”(《赵成后向齐使》,11页)…  相似文献   

6.
《三峡》,为素有定评的古代散文名篇,注释、分析它的文章,数以百计。全文仅一百五十五字,逐字逐句,你“斟”我“酌”,似早有定解,更无疑义,实则不然。笔者拟就下列字句再献疑义并加试释,管窥蠡测,谨以之就正于方家。一、“自三峡七百里中”的“自”“自,有‘于’和‘在’的意味。”——这是中华书局版《古代散文选》的注释。“自,这里有‘在’的意思。”——这是部编十年制学校课本初中第四册的注释。就笔者所见,这还是比较慎重的注释,因为其中都带有一些限制的说法或不十分肯  相似文献   

7.
汉语介词绝大多数由动词衍生,唯“方”例外,古汉语介词“方”是从副词发展而来的。本文拟描述这一“副词——介词”的转化过程。《说文》方部云:“方,讲船也。”《诗·邶风·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郑笺:“方,附也。”《诗经通释》:“方本饼船之名,因而饼竹木,亦谓之方,凡船以及用船以渡通谓之方。”《国语·齐语》:“方舟设阶。”韦昭注:“方,并也。编木口哨。”由并船引申出用船或筏渡之义,又如《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以卜《诗经》两例之“方”均为动词。然而,介词“方”的意义显然不是源…  相似文献   

8.
自宋本《十一家注孙子》刊行后,备受学界推崇。较之以传世明代道藏本与清代孙星衍校订本,更见胜善,且与银雀山汉墓《孙子》简本及日本樱田《孙子》古本颇多楔合。由曹操为其首注之十一家注文,使其成为《孙子》注释之集大成者。诚若宋人郑友贤所云:“学兵之徒,非十家之说,亦不能窥武之藩篱,寻流而之源,由径而入户,于武之法,不可谓无功矣”然至今于《十一家注孙子》校注正文者多,而考论其注文者鲜,几无系统著述。现拟于版本、注家、体例、注释四者详考论之,冀有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9.
《离骚》:“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各家注汩字读音不少于四种:注做越笔反或于笔反(yù),如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注做(yì)音,如王力先生《古代汉语》楚辞注释;注做觅(mí)音,如马茂元先生《楚辞选》;注做骨(gǔ)音,如陆侃如诸先生《楚辞选》。⑤注音歧异如此,读者莫衷一是。至于释义,自汉王逸起,通行注本都解作“水急流貌,喻时光迅逝”,(重点号为笔者所加,下同)似乎皆无异议,其实尚有商榷之处。本文就此句“汩”字读音、释义略作疏证,并顺便对现代辞书注释读破提一点建议,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0.
“床(牀)”,历来字书、词书和古注的解释大致有四:一为坐卧之具。如《说文》:“安身之几坐也。”《释名·释床帐》:“人所坐卧曰床,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广雅·释器》:“栖谓之床。”《广韵》:“箦也。”(箦亦床也)二为井干或井栏。一般皆引古乐府《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为证,诗词中多作“银床”或“玉床”。三为“凡安置器物者,多名曰床。如笔床、琴床、茶床、印床。”(见《中华大字典》)四为“凡荐居物下者,多谓之床,如乘齿牙之骨曰牙床,产朱砂之白石曰牙床。”(同上书)此义新版《辞源》改训为“底部”,增补“河床”、“矿床”二例。  相似文献   

11.
徐东林 《科技信息》2007,(20):12-12,46
一部《论语》,注家蜂起,仁智之见在所难免,后人各是其是,或另有所见,作出新解。本文尽目力所及,对语文教材中的十则《论语》注释给以补释,并列出歧解,以开阔思路,便于琢磨众解所长。  相似文献   

12.
清抄宋蜀刻本《张说之文集》三十卷,是海内仅存孤本,因此,少有人知。其中有三个字,其形不见于古今字书。经研究,“”应是误写,“”是异体,“”或为唐宋人新造字。  相似文献   

13.
关于阮籍诗歌的笺注,自晋宋之交的颜延之注以来,一直受到诗论家、学者的重视,在诗歌注释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梳理,阮诗笺注脉络如下:最早的阮诗笺注是颜注和沈注。自唐李善注和五臣注,阮诗笺注以《文选》所录17首《咏怀》为主体。至清朝,阮诗笺注突破17首格局,阮诗笺注深入化。进入近代,阮诗笺注综合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14.
孔颖达的《五经正义》,是目前所见文献中率先使用术语“对文”、“散文”的著作,作者运用这组术语来分析经传中的同义词在使用上的同与异、通与别,开启了对同义词进行综合训诂的先河。邵晋涵的《尔雅正义》则将其改造为“对文言之”、“散文言之”,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则另创术语“浑言”和“析言”,邵、段分别运用它们来分析故训中和字书中的同义词在释义上的同与异、通与别。本文认为,《段注》的“浑言”、“析言”,是一组在“对文”“散文”、“对文言之”“散文言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训诂术语,同时也是一组比较科学的综合分析同义词的训诂术语  相似文献   

15.
《西征赋》注:《淮南子》曰:“大道含吐阴阳,而章三光”。许慎曰:“三光,日月星也”。鸿按:《淮南子·原道》曰:“横四维而含阴阳,纮一宇宙而章三光”。许即注《原道》此文后凡引《淮南子》,但出篇名。《七发》注:《淮南子》曰:“昔冯迟太白之御,六云霓,游微雾,鹜忽荒。”许填曰:“冯迟  相似文献   

16.
陈延杰《诗品注》于1927年由开明书局出版以后,即受到同行学的严厉批评。1961年,作在旧注的基础上作了较全面的修订,由人民学出版社重排印行。以后,又不断重版。但它仍是一本错误颇多,很不规范的作。似人民学出版社这样的代表国家水准的出版单位,若再不断印行这样的作也就不合“改革开放”的时宜了。因此,人版《诗品注》应当重作。新版《诗品注》的主要问题有三:第一是注释的讹误疏漏;第二是献片引的不合规范;第三是字校勘的疏失。新的《诗品注》本,应当在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纠正这些错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现行高一语文教材的两处文言注释提出疑问,并阐明如下观点:一、《勾践灭吴》中“疾疹”为名词活用作动词,“疹”通“疢”,音Chen。二、从先秦礼仪的角度入手,援引相关史料分析了先秦诸侯已嫁之女“归宁”、“来归”的两种情形,挖掘出《触龙说赵太后》中“必勿使反”之“反”的文化蕴含,指出“反”具有“古代已嫁之女被夫家遣返回娘家”的特指义。行文的目的是试图为传统说解提供些许文化性补注。  相似文献   

18.
由国家教委高教司组编,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华东师大出版社1996年6月第一版)是全国全日制高校的通用教材.这本新编的《大学语文》所选的诗文,均系古往今来的名家名作,精美动人.教材除选文外,尚有编者提供的“注释”和“提示”等.作为高校语文教材,编者行文中的字词句更应讲究科学性、规范性,审校亦需较之一般读物更为严谨,以求达到“国家级”水平.尽管教材编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着力甚多,然亦不无遗憾.现就教材“注释”和“提示”中的失误之处,略举数则,供教材编者在今后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郭象《庄子注》是否窃自向秀《庄子注》一直是学术界聚讼纷纭的问题。本文在吸取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现存史料的钩稽考辨,认为郭注并非窃自向注。文章从“剽窃说”所依据史料的证伪入手,然后通过分析向、郭二注版本北宋前的流传,以及张湛《列子注》所引二人庄注的比堪,证郭注并非窃自向注。最后从郭象的玄学修养及其其他著作的考释,从侧面论证郭注不可能窃自向注。  相似文献   

20.
人教社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初中语文第二册选录了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教材在课文解题、练习等方面的提示和指导基本上是切中肯綮、言简意赅的。但是,有三处注释却值得商榷,需要及时订正。谨此,以管见就教于方家。一书注③“落英”即“坠落的花瓣”。(见教材第203页)按此注,“落”当取“坠落”之义,究其实,此乃误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