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6):115-119
列锦作为汉语一种重要的修辞现象,早在先秦时代的《诗经》中便有运用。之后,随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在诗歌、词曲、散文、小说等文体中都有出现,并且在结构形式上有了很大发展变化。纵观汉语列锦辞格结构形式的发展变化,其基本类型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若干小类:(一)不带结构助词或连词的形式,分为单句式、双句式、多句式;(二)带结构助词或连词的形式,分为带之式、带和式、带与式、带的式、带的兼和式、带的兼与式、带的兼衬字式。前一大类主要出现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后一大类主要出现于近现代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2.
列锦作为汉语一种重要的修辞现象,早在先秦时代的《诗经》中便有运用。之后,随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在诗歌、词曲、散文、小说等文体中都有出现,并且在结构形式上有了很大发展变化。纵观汉语列锦辞格结构形式的发展变化,其基本类型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若干小类:(一)不带结构助词或连词的形式,分为单句式、双句式、多句式;(二)带结构助词或连词的形式,分为带“之”式、带“和”式、带“与”式、带“的”式、带“的”兼“和”式、带“的”兼“与”式、带“的”兼衬字式。前一大类主要出现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后一大类主要出现于近现代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3.
晚唐时代是一个政局混乱的时期,但随着文学的发展,晚唐的“列锦”辞格仍有发展,与初唐、盛唐、中唐相比,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由《全唐诗》中的晚唐诗歌予以全面考察,列锦辞格在晚唐的运用已是相当普遍,对晚唐诗歌在意境营构、韵律美的创造等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不过,晚唐诗歌中的列锦辞格运用虽然普遍,但也有一些类似列锦而实非列锦的辞例,这是需要予以厘清的。  相似文献   

4.
列锦是汉语中古已有之的修辞手法,有其独特的审美效果。因此自古及今,在文学作品中一直被运用。列锦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不仅在结构形式上有古今发展变化,在审美特点上也有古今差异。近现代作者因受西方文学思潮与电影艺术影响,审美倾向与中国古人明显有差异,因而所建构的列锦修辞文本在审美特点上也明显与中国古代不同。  相似文献   

5.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5,(4):104-109
明清时代虽然诗歌创作仍然旺盛,但不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艺术创新上有所弱化。表现在列锦结构形式上,呈现出继承前代所创成例较多,新创模式较少。但是,明清诗歌在列锦结构形式方面的创新仍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力图突破前人的成例而有自己的创造。  相似文献   

6.
元曲是中国文学的一朵奇葩。元曲的美是多方面的,这既与它在音韵声律上的追求有关,也与它在意境营构方面的努力有关。在意境营构方面的努力,最突出的是列锦修辞手法的运用。列锦不是元曲的发明,《诗经》中便有滥觞,唐宋诗词中更不乏新的列锦结构模式的创造。兼有诗词二体优长的元曲,在列锦结构模式的运用与创新方面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值得注意的是,元曲重视列锦修辞文本的建构,重视列锦结构模式的创新,并非为形式而形式,而是别有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7.
列锦修辞文本的创造最早见于《诗经》,在汉语修辞发展史上可谓源远流长。但是,列锦出现于小说中,则是始于唐代。就像唐人有意为小说一样,唐代小说中出现列锦也是有鲜明的刻意为之的迹象。小说包括唐代开始的传奇,都是以叙事记人为主,写景的文字相当少。因此,以名词铺排形式写景的列锦文本,也就不易见到。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在唐代小说中却出现了很多不同结构形式的列锦。这些刻意而为之的列锦文本出现于小说中,鲜明地体现了唐人小说创作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8.
“列锦”是一种独具魅力的修辞手法,在中国文学,尤其是在诗词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本文探讨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列锦”的定义以及它跟其他辞格的区别;二是分别从诗词、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举例分析了“列锦”在中国文学中的运用;三是从文学描写和语言艺术的层面探讨了“列锦”的艺术功用和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可久是元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他的散曲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创作非常具有特色,尤其是在建构列锦修辞文本方面表现更为突出。他所建构的列锦修辞文本在结构形式上可以分三大类、十八小类。每一类列锦修辞文本的建构都对拓展作品意境,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他的散曲作品独具魅力,是跟他擅长建构列锦修辞文本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张可久是元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他的散曲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创作非常具有特色,尤其是在建构列锦修辞文本方面表现更为突出。他所建构的列锦修辞文本在结构形式上可以分三大类十八小类。每一类列锦修辞文本的建构都对拓展作品意境,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他的散曲作品独具魅力,是跟他擅长建构列锦修辞文本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社会语言和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谚语是一种常见于各种体中的学形式,它具有生动形象、音韵和谐、言简意赅、寓意深远、富有哲理等特点。分析英语谚语的句式结构及修辞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英语谚语,表达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2.
修辞格是作家在创作时经常遣用的手段,它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发挥更大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尤其是在诗歌中。由此兼及翻译实践,译者在翻译中也应该成功地传达原作中的修辞格。笔者以毛泽东诗词为例,比较了其五个译本,探讨了其中修辞格的翻译。  相似文献   

13.
修辞转化是修辞主体在对各相关因素充分进行综合认知的基础上,受到某种修辞目的的驱动,以认知语境为重要条件,以得体性为最高原则,采用适宜可控的方法与手段,而在修辞表达或修辞理解的过程中建构和解构修辞话语的零度与偏离同义形式,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修辞预期而实施的修辞行为。这种修辞行为具有认知性、普遍性、建构性、解构性和修辞性等主要的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数字核谱仪系统中的脉冲堆积直接影响到信号幅度的有效提取,进而影响到核谱仪的能量分辨率.为了减小脉冲堆积对核谱仪能量分辨率的影响,引入时间比较脉冲堆积识别方法,对识别到的堆积脉冲直接丢弃处理,将降低数字信号处理时间,同时可减小脉冲堆积对能量分辨率的影响,对计数率的影响可以通过简单的校正方法来实现计数率的补偿.采用上述方法对实际的核脉冲堆积信号进行了处理,然后对其进行了计数率校正,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清初在云南实行的汛塘制度,遍布于全省各地,深入到边疆山区。在加强清朝中央政府对西南边疆和山区控制的同时,汛塘兵丁与山区人民共同开发生产,促进了云南边疆和山区经济的发展,为云南农业、矿冶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汛塘制度的实施是清初云南边疆和山区开发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6.
唐诗中的月亮因诗人的独特情怀和体验而具有不同的魅力。诗人或以月入诗、以月起情,或以月作为修辞手段、作为描写时空的手段,或以月明志,不断丰富着月亮所负载的审美功能和情意,从而影响着后世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7.
同步电机的并网发电是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环节,也是从事电力工作的学生、技师需要掌握的一门技术。为了便于在学校或培训机构开展此类实践教学工作,笔者开发了一套模拟同步电机并网发电过程的实验装置。文中简要介绍了实验原理,并进行了辅助仿真实验,对比了简易同步指示器的两种实现方法,通过实际使用效果来看,可充分满足实验教学要求,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嘉靖初的诗风转向,即由学习盛唐诗转向初唐诗。从三个方面论述唐顺之初唐诗的特点。提出了研究唐顺之的初唐诗,可以更加具体的了解此一时期的诗风转变。  相似文献   

19.
构成语篇微观结构的要素是语音、词汇和句子 ,它们在语篇中具有特殊的修辞意义。语篇意义的传递离不开组成语篇微观结构的语音、词汇和句子及其所传达的修辞意义。这种分析有助于更好地阅读、理解和欣赏不同的语篇  相似文献   

20.
初盛唐时,城市功能更多地偏向政治,此一时期的山水抒写也更多的与政治相关,呈现出崇高悲壮或脱俗高蹈的审美风格。而中晚唐以后,随着城市文化、商业、娱乐等功能的强化,随着城市经济的辐射力和吸纳力的强化,刺激了生产力的提高,自然在人类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逐渐失却了古代准宗教神秘色彩;山水抒写从神化自然到人化自然,审美形态从崇高到谐趣,从脱俗到从俗,审美趣味上清雅与富艳联袂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