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原台风路径预报的自适应网格模式的基础上做了以下改进:(1)采用解析解来生成自适应网格,从而减少了原方案需要迭代求解一个拟线性椭圆型方程所花费的时间;(2)采用了球坐标下的正压原始方程来代替局地坐标;(3)重新推导了自适应网格坐标下的方程,比原方案的方程在形式上要简单;(4)在保持台风中心网格分辨率的前提下减少了网格点数,从而大大地减少了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出一种用以描述台风运动系统的Kalman滤波器,并且探讨了用它作台风路径预报的可能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气象局、中国台湾气象局、日本气象厅和美国国家气象局等4个气象预报中心的台风预报资料,利用加权消除偏差集合方法对2013年发生在西北太平洋的31场台风进行了24 h、48 h和72 h集合预报,并对预报成果进行误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静态训练法的集合预报对训练期样本的选择较为敏感,整体误差波动较大;而采用动态训练法的集合预报整体误差随训练样本数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但当训练样本数达到40后预报误差趋于稳定。对比发现,在训练期中是否考虑双台风的影响对预报精度影响较大,去除双台风影响后,集合预报精度有明显的提高。经综合比较,就2013年台风而言,去除双台风影响、滑动训练样本为40的路径集合预报方案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4.
5.
基于台风预报精度的避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新型避台方法,此方法根据气象台站的预报精度资料及本船的抗风等级确定避台方案。比传统的扇形避台法有更科学的依据,并且可实现定量化操作,对航海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全球区域同化预报系统为中国新一代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使用全球区域同化预报系统模式产品和常规观测资料,模拟预报了2005年4个登陆强台风,得到全球区域同化预报系统模式对于台风移动路径、登陆时间、地点、强度等方面的预报能力的初步评价,为应用全球区域同化预报系统模式进行台风天气预报和分析以及对于模式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一些有意义的依据.结果显示,全球区域同化预报系统模式预报的台风路径24 h平均距离误差小于150 km,48 h平均距离误差小于200 km.模式预报台风强度偏弱,原因在于模式的初始场对台风强度的描述远低于实况,下一步需要改造模式初始场. 相似文献
7.
为了科学地确定台风浪和风暴潮预报时采用的台风参数,利用中央气象台、日本气象厅、美国国家天气局、香港天文台和中国台湾气象局发布的预报资料,对各台站发布的2012年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25个热带气旋的预报成果总体误差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就2012年出现的两次双台风的预报误差进行了个例分析。结果表明:就整体而言,台风路径预报中,香港天文台的24 h,48 h和72 h预报次数最少但精度最高,分别为85.8 km,129.8 km,209.0 km;台风强度(最大风速)预报中,中央气象台在不同预报时效的平均绝对误差最小(4.5 m/s,6.0 m/s,6.6 m/s)且预报最稳定。而对于双台风的移动过程和强度变化,各台站的预报精度水平不一。 相似文献
8.
登陆台风路径与降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利用1979—2002年台风年鉴上的热带气旋纪要表进行分析,总结热带气旋的登陆数据,并根据热带气旋路径图归纳出线性、左折、右折三种路径的登陆热带气旋。利用欧洲中心每天4次(6小时预报)的总降水资料,将热带气旋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探讨它在海洋和陆地上的降水分布和演变特征,尤其是台风路径与降水分布之间的关系,弥补以往对热带气旋降水的研究只局限于陆地降水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对1960~1990年5~10月移进或生成于120°E以西15~23°N海面上的南海热带气旋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它们的季节活动规律及对红河州影响的移动路径.探讨了热带气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及其它天气系统配合对红河州的影响过程,并从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区域划分,给出了热带气旋进入第一影响区和第二影响区后未来48?h内的降水概率,从而建立起路径预报判别指标与未来24?h的路径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0.
南海台风Vongfong(2002)的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联合研制的第5代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对南海台风Vongfong(2002)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通过路径和移速、强度变化、地面最大风速、降水量和暴雨分布以及云系和螺旋雨带等方面的比较验证表明,MM5模式对台风Vongfong的模拟是比较成功的.模式运行中使用了QuiikScat海面风资料和四维资料同化技术,四维资料同化技术对模拟结果有很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研究台风的运动,得到了下列方程 本文还研究台风路径的转析与500bm变高场的关系,并给山了预报台风路径转析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机械设备故障严重度的概念,给出了故障严重度的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基于单一特征指标的计算方法,一种是基于多特征指标的计算方法,将故障严重度作为一个综合指标来预报机械故障的变化趋势,给出基于特征的神经网络故障趋势预报模型和网络训练样本的构造方法,并用实例验证了该预报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从天气学的角度分析百合台风的异常路径,发现影响其移动路径的基本因素仍然是台风内力、外力、大型环流系统和海水温度等,只是在百合台风演变的不同阶段,支配其移动的主要因素不同.如在逆时针局地打转阶段,主要受双台风效应的影响;在百合转向西南方向移动阶段,主要受北部合并高压的阻挡和高空大陆高压东部边缘的东北气流引导.对于船舶驾驶人员来说,应根据所学天气学知识分析气象传真图和正确理解预报结果,迅速做出防台避台的应对决策. 相似文献
15.
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浮游植物生长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提出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报赤潮多发海区浮游植物生长趋势,并以1998年4~5月大亚湾澳头港实际监测数据为对象,以采样深度、水温、盐度、pH、DO、COD、浊度、营养盐、叶绿素a、微量元素、总碱度、气温、气压、风速、风向、光照、潮汐、总细胞密度等为参数,试验了工人神经网络的效果。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可望成为赤潮预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非常规天气资料对2005年以近年来罕见的路径影响山东的登陆北上类台风"麦莎"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台风麦莎造成山东降水有远距离降水和直接影响时造成的降水;台风麦莎在500 hPa趋暖效应明显;历史研究成果对正确预报麦莎台风天气非常重要;副高变化是麦莎台风登陆后出现复杂蛇形路径的重要原因;日本数值预报对预报台风路径有很大帮助;没有西风带系统配合台风麦莎造成山东暴雨强度不强.个例的总结对预报非常重要,总结个例是提高预报水平、正确预报天气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着陆性趋势预报是机场预报最有效的短临预报方式,该文通过详细分析2021年沈阳桃仙机场趋势预报准确率,将趋势预报从风、能见度、天气现象和云这4个方面进行详细分类,以寻找预报技巧,提高沈阳机场短临预报准确性,提供更高质的航空气象保障服务。沈阳机场预报成功率较高的要素包括中等以上降水的解除;能见度上升期的能见度预报,尤其是降雨引起的低能见度;雾、霾、烟的能见度预报;雷暴的解除预报。风、低云及垂直能见度、非常见天气现象的预报在沈阳机场变化较复杂,需要连续跟踪关注。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58-2001年ECMWF和1948-2006年NCEP的全球再分析气象资料,研究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与前期气象要素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与当年2月份全球风场(u、v、ω分量)、位势高度场、气温场等气象要素场之间都存在显著相关区。把各要素场中的显著高相关区视为影响季风建立日期的关键区,并定义关键区内的要素平均值为建立日期的预报因子,从中选取10个与建立日期关系最为紧密的预报因子建立预报方程,对季风建立日期进行预测。分析发现,有10个预报因子与季风建立日期有密切联系,对季风爆发迟早有一定的指示能力和预测作用。最后,经过SAS系统的分析和试验选择最好的回归预测方案,利用10个预测因子建立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回归预报方程(简称回归预报方程)。对回归预测方程进行回报实验发现,拟合得到的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与许多学者确定的建立日期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达到95%以上的置信度,拟合误差基本控制在2候以内,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可以说,该方法是作为预报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选取具有天气学意义和物理意义的9个预报因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84个统计预报方程,用于东南沿海14个台站预报热带气旋影响的风速.根据统计样本外的1988年的资料作预报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一套统计预报方程是可以用于实际预报的.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机械设备故障严重度的概念;给出了故障严重度的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基于单一特征指标的计算方法,一种是基于多特征指标的计算方法.将故障严重度作为一个综合指标来预报机械故障的变化趋势.给出了基于特征的神经网络故障趋势预报模型和网络训练样本的构造方法,并用实例验证了该预报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