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渤海冬季三维环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冯士笮所给出一种浅海环流模型,采用数值方法,对渤海冬季进行环流的数值模拟,给出了冬季三维风生环流和正压环流(含潮余流)。分析了潮致Lagrange余流对冬季环流的贡献及黄海暖流余脉对渤海冬季环流的影响。最后对风生环流和正压环流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依据黄、东海环流的动力学模型,运用“流速分解法”对黄、东海正压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科季黄海正压环流主要受风应力影响,基本形态为黄海暖流由济州岛西南进入南黄海中部,其东西两侧分别为两支向南流动的沿岩流;夏季主要受到潮致体力的影响,为一逆时针涡旋。东海环流主要是边界力作用驱动的结果,东海黑潮、台湾暖流和对马暖流较稳定,冬季风应力对东海环流表层流场有消弱作用,在夏季则有一定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自适应数值模型首次计算整个东中国海三维M2分潮潮致Euler余流、Stokes漂流和Lagrange余流,并分析各海区Lagrange余流的特征。渤海M2分潮致Lagrange余流在整个海域基本形成一个大的逆时针环流系统;辽东湾有一个逆时针流环。在黄海,潮致余流也是黄海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海的东北部,潮致余流有强化对马暖流的作用;在台湾台北海域,潮余流对台湾暖流有强化作用。在近海海域,由于复杂地形的作用,潮流非线性作用加强,潮余流的量值有较明显的增加。计算结果表明:在浅水区域,Stokes漂流较大,Euler余流与Lagrange余流差别显著。  相似文献   

4.
渤海及黄海北部的风海流数值计算及余流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黄渤海实测风的资料对渤海及北黄海进行了月平均风海流数值计算。计算表明,1月份在西北风的作用下,在渤海出现1个逆时针旋转的环流,在辽东湾北部及黄海北部出现1个顺时针旋转的环流,渤海海峡的海流北进南出。7月份在南风和东南风的作用下,风海流的变化形式与1月份大致相反,海峡处呈南进北出的形式。对渤海中部某点1年的潮流资料通过低通滤波的方法计算逐时的余流值,得到该点1年内表层最大的实测余流为31.9cm/s,全年90%多的时间内表层余流小于10cm/s。对辽东湾北部某点和渤海湾西南部某点数月潮流资料也进行了低通滤波,并将得到的逐时余流与同步风作了比较。依据该2点风和余流的关系以及黄海北部6个点风和余流的关系验证了风海流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在这些点上实测与计算结果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渤海夏季底层环流的观测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用人工水母在渤海夏季进行的首次底层环流的Largrange观测,发现在渤海底层Lagrange余流只有几cm/s,在海峡处基本是北进南出的情况,在辽东湾有1个逆时针的环流,在渤海湾有1个顺时针的环流。但是进一步分析发现,底层人工水母的运移(代表了物质输运)并不完全反映环流的方向,在有些站位甚至出现相反的趋势。通过数值模拟知识瞬时的扩散及沉降等过程是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而根据在于环流场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6.
一次黄海海雾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个考虑了地形效应,植被影响,长波辐射,地表能量收支,液态水的重力沉降等影响雾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因子的三维海雾模式,模拟了1995-06-01发生在黄海的1次实际海雾过程,分析了海雾生长、发展和消亡过程中液态水含量和其它物理量的三维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模式较能好地模拟出黄海海域实际的海雾生消过程,对海雾的三维结构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7.
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中尺度模式MM5(V3)对1998年南海(SCS)夏季风爆前后低纬环流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共做了2个数值试验,分别是固定海温试验和日平均海温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海温强迫下,模式系统都能模拟出南海季风爆发前后区域环流的演变特征,并且进一步证实5月21日是1998年南海季风爆发日。日平均海温强迫模拟的降水中心位置和实况更接近,而两种海温强迫对环流和降水影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对中尺度特征的影响方面。  相似文献   

8.
台风影响下渤海及邻域海面风场演变过程的MM5模拟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装有Linux操作系统的PC机上运行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非静力中尺度大气模式MM5,运用MM5的嵌套功能,以30km水平分辨率对台风KAI-TAK(2000年第4号)影响渤海海区的时段进行数值模拟,同时给出了水平分辨率为10km的嵌套区内还时的渤海海面风场,通过对台风中心位置,中心气压,风速分布与雨区分布等要素的模拟结果与实况的比较,证实该实验对台风过程的模拟较为成功,嵌套区内渤海海面风场也明显体现出了地形影响的特征,并尝试以T106格点资料的三维客观分析场结合主空及地面观测为模式提供初值场,6h/次预报场为模式提 变边界条件,对渤海海面风场进行了24h时预报。  相似文献   

9.
基于非结构化网格、有限体积三维海洋模型FVCOM建立了海洋-海冰耦合的渤海海冰数值模拟系统.模型中考虑了海冰动力过程和海冰热力过程,讨论了适合渤海的冰厚度分类规则、临界冰厚、短波辐射在冰内的透射率以及冰的热传输系数的合理取值.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一小时一次的再分析气象数据作为驱动对2003—2004年冬季渤海海冰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的渤海温盐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模拟的渤海冰盖分布与同期卫星遥感结果接近,模拟的辽东湾初冰日、终冰日的海冰面积、海冰厚度及其最大值和最大值对应的时刻与实测值基本一致.模拟与实测结果对比表明,建立的三维海冰数值模型能比较合理地反映渤海动力过程、气象条件影响下的温盐场过程以及渤海海冰的生消演化过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适合用于渤海海冰中长期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0.
太湖水体浊度是浮游植物接受光照强度的重要影响因子,而浊度主要受到悬浮泥沙浓度的影响.综合风生流及波浪两方面的因素,采用三维风生流泥沙输运模型对太湖泥沙输运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将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太湖风生环流及太湖含沙量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结果表明,三维风生流泥沙模型基本反映了太湖风生环流及泥沙输运的特点,能为太湖水生态系统模拟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动能弹对混凝土靶板侵彻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描述材料特性的经验公式和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对控制方程组在欧拉网格上进行离散差分求解,建立三维数值模拟模型,给出一种基于Youngs技术的三维界面处理方法,并对动能杆侵彻混凝土靶板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数值模拟结果,得出模拟结果与工程中的现象基本吻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黄河沙坡头连续弯道水流运动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可实现k-ε数学模型对黄河沙坡头建立水利枢纽后库区连续弯道的水流运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断面处垂线平均流速分布、断面流速分布、主流流速和二次流的数值模拟结果,对部分断面弯道环流及水面处离心环流进行了模拟和分析.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模型可以用于对具有连续弯道的天然河道河流数值模拟中.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东中国海复杂区域研究的需要,本文采用球坐标系,再转换到σ坐标系,考虑斜压作用并引潮力,设计了一个垂直分层可变的三维非线性斜压原始方程浅海与陆架预报模式.本文考虑自由海表面,应用到东中国海环流的数值研究.模拟结果与中国近海流场基本吻合,并讨论了季节特征.模式对冲淡水扩展和海洋环境预测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黄,东海环流的数值研究Ⅰ黄,东海环流的数值模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首先依据拉格朗日环流理论与黄、东海的环流牧师和几何特征建立一个黄、东海环流的动力学统一模型,并按其无因次方程的量阶分析获得其零阶和一阶模型方程。最后依此模型方程的数学、物理特征确立了流速分发解方案,从而形成完整的黄、东海拉格朗日环流数值模型。该课题组已完成较系统地对黄、东海环流的数值研究。该篇论文为系列报道之道之首篇。  相似文献   

15.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多级闪发式海水淡化装置第一级的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闪发室内的水流特性,并将有阻流板的与无阻流板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闪发室内存在着大尺度的环流和旋涡,且主导着闪发室内的流态,对闪发效率产生重要影响;阻流板确能很大地改变整个闪发室的水流特性,但目前的阻流板设置方式对提高闪发效率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6.
依据渤海某稠油油藏的地质特征自主研发设计大型三维物模设备,研究在蒸汽驱过程中伴注化学剂和烟道气等增产措施对稠油热采的强化作用,分析模型温度场和剩余油饱和度场的分布特征,根据三维物模实验条件建立数值模型,验证三维物模实验结果的精确性。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蒸汽驱,热化学驱的单井采收率可提高5.89%,加入烟道气进行强化热化学驱后,气体的隔热增能作用和泡沫的调堵驱油作用可以大幅度扩大油层的热波及面积,提高原油采收率,模型的单井含水率下降了28.17%,采收率提高了37.19%;数值模拟结果与物模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拟合程度。  相似文献   

17.
用k-ε湍流模型对无叶蜗壳内的三维湍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模拟计算结果,并与实测流场作了比较,两者的分布规律吻合.分析了三维湍流场的流动特性,指出了流场的不均匀特征对涡轮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根据某料场高边坡的实际地质地形特征,建立了三维边坡开挖数值模型,模拟了该边坡从天然工况到逐级开挖工况下的开挖变形形态、应力状态及边坡稳定性等,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计算模型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边坡实际情况,数值模拟的结果是可靠的、合理的,能够在此基础上对边坡以后的应力场、形变场特征作出较好预测.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以7203号台风过程中引起的黄海沿岸水文测站的风暴潮过程为例,选取不同计算域,模拟计算的同一测站的风暴潮增水值有很大差异,只有选取整个黄渤海海域,才能得到较精确的风暴潮增水结果,从而揭示在封闭或半封闭海域中由风暴过程激发的区域自由振荡,是风暴潮增不容忽视的量,说明该海域中的风暴潮过程是海域整体效应的向应,因此认为数值模拟中计算应选取整个封闭或半封闭海域。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详细研究某型向心涡轮的流动特性和内部流场结构,采用准三维与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其内部流场进行研究,分别得到多个转速下的特性曲线与主要参数分布,对两种数值模拟方法得到的特性线进行对比,并对设计点的全三维数值模拟得到的流场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准三维与全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特性线基本相同,计算特性线时可以采用准三维方法,减少计算时间。通过对全三维数值模拟的流场特征的分析,初步了解了向心涡轮内部的流动规律,在设计点叶片前缘和尾缘附近有不同程度的气流损失存在,为进一步改进该向心涡轮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