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实验室风浪槽内测得的波面序列资料地风浪外频谱。通过与实测风肭频谱的比较,研究实测风浪外频谱的谱形特征,探讨海浪外频谱与内频谱的相生问题。此外,还检验一第浪外频谱。  相似文献   

2.
非线性相互作用对高频方向谱估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浪组成波之间的三阶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的高次谐波,不仅改变了波面的外观形状,而且使得高频域不再满足通常的线性频散关系。当f〉1.7fp时,频散关系应修改为+ω^2=2gk。用最大似然法(MLM)分析了方向分布的结果表明,在二倍峰频附近,方向分布再次变窄,且能量在方向上的集中程度与海浪的生成状态有关,得到的高频方向分布跟Caudal和Hauser(1996)的微波遥感结果定性一致。  相似文献   

3.
根据Maxwell电磁理论,在地磁场中运动的海水将产生磁场。从理论上计算出海浪在地磁场中感应磁场的频谱是一种窄带频谱,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或风速的增加,其频带宽度变窄、峰值频率向低频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4.
二维不规则长峰波海浪仿真在许多船舶控制系统的研究和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不能解决更为复杂的三维不规则短峰波海浪的仿真讲究和应用问题.为此讨论了二维不规则短峰波海浪的模型的建立,并在海浪谱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虚拟现实软件环境下海浪三维仿真研究,以及在VRML2.0语言下为了得到较为逼真的动态虚拟海浪场景模拟效果,提出了如何进行波面细化、颜色、光照和时间控制等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海浪理论及预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从海浪谱,海浪统计分析,海浪预报方法及动力机制,破碎波和近岸的海浪5个方面回顾与总结了我国在海浪理论及预报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最后对我国新世纪的海浪研制做一展望。  相似文献   

6.
针对单一海浪仿真方法在不同场景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Gerstner函数与JONSWAP海浪谱相结合的海浪仿真方法,实现了不同波浪强度下的海浪建模.选取了Gerstner函数方程组作来海浪构造模型,并将其扩展成三维形式模拟海浪的细节和真实度;为了控制海浪模型并实现海浪的随机性、多变性、真实性,采用了JONSWAP海浪谱获取控制海浪模型的参数,进而建立了海浪仿真模型;针对多组海浪谱的频谱参数进行海浪仿真和不同海浪建模方法的海浪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性和实用性较好,真实度高,并适用于多种海浪场景.  相似文献   

7.
论运动坐标系中的海浪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Galieo变换,导出了运动坐标系与静止坐标系中海海谱间的关系。由于海浪是频散的,两者间的关系是频率相关的。运动坐标系中的海浪频谱是与静止坐标系中的海浪方向谱相联系的。以文氏谱作为静止坐标系中的海浪频谱,给出了不同速度下运动坐系中的海浪频谱。  相似文献   

8.
船舶遭遇海浪要素长期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波浪的随船统计资料,研究了波浪要素的长期分布,海浪谱函数和船舶 性能长期预报方法.应用weibull函数拟合波高和周期的长期分布;沿用第12届 ITTC(1969)海浪谱得到我国沿海海域修正的海浪谱,并给出了各种概率意义下的 波高、周期以及相应的谱矩。  相似文献   

9.
针对单一海浪仿真方法在不同场景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Gerstner函数与JONSWAP海浪谱相结合的海浪仿真方法,实现了不同波浪强度下的海浪建模.选取了Gerstner函数方程组作来海浪构造模型,并将其扩展成三维形式模拟海浪的细节和真实度;为了控制海浪模型并实现海浪的随机性、多变性、真实性,采用了JONSWAP海浪谱获取控制海浪模型的参数,进而建立了海浪仿真模型;针对多组海浪谱的频谱参数进行海浪仿真和不同海浪建模方法的海浪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性和实用性较好,真实度高,并适用于多种海浪场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作者另文数值模拟得到的三维海浪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给出了三维波峰长度、高度及方向角度等特征量的统计分布。发现考虑海浪的方向性质后波峰分布不再是均匀连续的;波峰的长度分布受方向函数影响,方向分布越宽,波峰的平均长度越短,波峰的方向角分布越宽;波峰高度和长度在波峰高度较小时有很大的相关性,而在波峰高度很大时无关。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海浪的频谱模型 .依据海浪的数学模型和海浪的频谱特性 ,对海浪反演的线性叠加法进行了研究 .大量仿真结果说明 ,线性叠加法是反演海浪的一种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2.
湛江港海域台风浪分布特征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物理过程考虑得较全面的第三代近岸海浪数值模式(SWAN),模拟了湛江港海域一次台风浪过程。结果表明:台风风场直接决定了海浪的分布特征。在台风场的驱动下,风向与浪向基本上是一致的,并且波高、波长与周期的发展和传播方向与风向也是一致的;风速的大小决定了波高、波长与周期的大小。此外,海浪的分布特征受台风中心的位置和移动路径影响较大,当台风中心位于湛江港海域的不同位置时,台风浪有效波高、波长与周期的分布特征及传播方向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可以为湛江港海域台风浪的预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灾害性海浪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浪灾害是海洋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海洋灾害中导致人员死亡或失踪的最主要致灾因素,是各种涉海工程设计、施工和运维工作必须考虑的动力因素,是中国海洋安全与保障工作必须面对的自然灾害。通过讨论灾害性海浪的常用定义和分类,评述了有关典型灾害性海浪特性的主要研究成果,总结了主要灾害性海浪预报业务化现状,提出了灾害性海浪研究尚存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南大西洋至几内亚湾海域的海浪组成成分、传播特性及来源这3个该海域一直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SWAN (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双层嵌套海浪模型对南大西洋至几内亚湾冬季海浪时空分布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南大西洋海浪有效波高呈高纬度区(30°S以南)向低纬度区(30°S以北)递减的趋势 ,高纬度区海浪传播方向与风场关系密切,低纬度区则与风场差异明显;南大西洋涌浪波高与混合浪波高分布高度相关,涌浪在混合浪中所占比例较大,尤其在风速较小的低纬度海域更为显著;南大西洋中部至几内亚湾存在相对固定的S-SW涌浪系统,其能量在二维海浪谱上分布集中,空间方向上分布范围较窄;模拟时段内几内亚湾呈明显的涌浪主导状态,通过对有效波高最大时刻的一次涌浪过程溯源发现,影响几内亚湾的涌浪可追溯至约6.5天前南大西洋咆哮西风带海域的强风浪。  相似文献   

15.
三维随机海浪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随机海浪的模拟对于研究海浪的本质特征以及海浪对船舶结构物的作用等问题有重要意义。讨论了基于海浪谱特性模拟海浪的方法,对线性叠加原理的两种方法(频率等分法和能量等分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采用能量等分法对三维随机海浪进行了模拟,并给出了三维随机海浪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6.
高伟  陈涛  杜亚琦 《应用科技》2007,34(11):28-31
针对海浪仿真的物理模型都非常复杂,还没有简单的方法来实时描述动态海浪.文中提出一种可以实时描述深水动态海浪的简单方法,通过真实的海浪频谱控制三维次摆线,产生海浪模型之后叠加j维湍流函数来描述细节.这种方法建立的海浪模型在频域非常接近于真实的海浪频谱,在时域中可以得到比较真实的海浪形状.  相似文献   

17.
微波多普勒雷达海浪参数提取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海浪混合表面散射理论和线性波理论,利用3种规模波对微波多普勒谱的不同贡献,推导出海浪谱与径向速度转换函数,得到了一种适用于多普勒雷达的海浪谱以及海浪参数提取算法.该算法从海洋回波的多普勒谱中获取径向速度序列,根据海浪速度谱与海浪谱之间的转换关系推导海浪谱,再用谱矩法计算相应的海浪参数.运用该算法分别对微波多普勒谱雷达的模拟与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实现了有效浪高和平均海浪周期的高精度提取,证实了该算法在微波段多普勒雷达的海浪参数反演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模糊集合论在海浪谱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分析了海浪观测资料本身所存在的模糊性,针对这种模糊性,对海浪观测统计资料进行了模糊分级统计处理。根据分析结果,并运用模糊集会论的扩张原理,导出了模糊海浪谱集合的隶属函数。由此得到的最可能海浪谱与通常所采用的经验谱较为一致。由该模糊海浪谱集可进一步导出在一定的置信度时,可能出现的最危险的海浪谱,比经验谱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9.
在介绍高频地波雷达反演海浪要素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利用2000年10月在浙江舟山海域进行的OSMAR2000和SZF1-Ⅱ海上对比验证实验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系统比较分析,验证了OSMAR2000探测海洋海浪要素的精度,并分析了OSMAR2000反演海浪时的误差成因。  相似文献   

20.
随机海浪群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随机海浪群因子的定义出发,分别研究将海浪视作正态过程和非正态过程时海浪的群性。研究结果发现按正态过程描述海浪时其群因子的值为常值,而按非在态过程描述海浪时其群因子的值不再是常值,它与海浪的非线性因子及谱宽度参数有关,并随这两个因子变化而变化。文中并给出了实测资料的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