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定量评价非能源矿产资源分类开发情况,改善非能源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有关部门矿政管理水平,通过分析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生态等多种因素对非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从国家层面宏观的角度构建了一套以战略指标、经济指标、生态指标为三大顸级指标的非能源矿产资源安全开发分类评价体系,并通过量化基础指标权重结合模糊综合分析法,计算出24种非能源矿产资源的隶属度,达到对其进行限制、允许、鼓励开发分类评价的目的,为我国未来开发非能源矿产资源战略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进入21世纪,我国仍将处于加速实现工业化阶段,面临着矿产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亟需完善矿产资源科技政策以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对主要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矿产资源领域的科技政策和行政管理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其科技政策体系框架及其未来科技政策发展趋势,提出我国矿产资源科技政策的若干建议,以期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历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经历了从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的转移,为什么这些国家在一定时期可以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一般而言,这个国家或地区由于战争或革命得到特殊的条件,人们的思想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如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法国的启蒙运动,然后,由于资产阶级的需要,大规模的引进科学技术和智力,充分利用先进地区和国家的科技成果推动这个地区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从而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  相似文献   

4.
农牧交措区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通过建国50多年的艰苦努力,已经成为一条经济产业带,生产了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农牧产品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并对西部地区起着重要的吸引和辐射作用。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工作,按照典型剖析、专题研究、总结提高的基本思路,分析了农牧交措区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探讨了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逆向演替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长期基本方针,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显得格外重要。为此,本文深入分析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一是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而独立存在;其二是生态环境是支撑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其三是确立可持续发展观将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长期改善。研究了西部退耕还林(草)地区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确立能够确保西部地区脱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实现的环境改善目标、改善路径和可行的对策措施,以建立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西部地区的环境整治与重建体系,从而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基础的稳固与坚实。  相似文献   

6.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科技的需求的基础上,从世界矿业大国的矿产资源科技计划入手,对矿产资源国际科技前沿领域和重点研究方向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阐述,以期为我国制定矿产资源科技发展战略以及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多盐湖国家,盐湖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我国无机盐资源宝库.本文简要归纳总结了我国新疆、青海、西藏和内蒙古四大盐湖区盐湖卤水蒸发利用研究现状,并对我国盐湖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简单讨论,指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放在首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处理好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态环境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从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地位和恶劣的生态环境现状上看,从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和经济的区域分工合理化原则上考虑,从维持和改善民族生存发展环境的高度和大局着眼,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和可持续性出发,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放在西部大开发的首位。为了确保这个首要地位,必须破除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开发现。一是要树立生态优先观,消除“先破坏后治理”的错误倾向;二是要树立正确的资源优势观,克服盲目的自然资源大开发;三是树立适度开发现,避免过开度带来的不良的后果。  相似文献   

9.
营造跨学科研究的学术氛围有利于产出重大突破、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揭示新规律开辟新领域。本文从科学管理学视角对欧美日国家在推进跨学科研究、创新国家实验室/研究所和研究型大学体制机制的方式方法进行剖析。结果表明:通过科研组织模式创新打破学科壁垒、创建联合聘任制度、革新聘任评价方式和提供专项基金是其重要举措。最后,针对我国跨学科研究建设提出如下建议:探索跨学科的组织形式,创设跨学科人员紧密交流的平台及氛围,建立客观的评价机制和适当的奖励措施,以及提供启动基金并长期资助有前景高风险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
正东南亚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在生物多样性管理和野生动植物贸易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对于该地区的许多陆地动物来说尤为严重。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的10个国家/地区是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和企业通过合法或非法贸易获得野生动植物的主要来源地,其在监管、执法和可持续性总体水平上存在许多不足和漏洞。2020年2月,国际野生动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发布了  相似文献   

11.
以基因组测序为先导的农牧渔业系统基因组学研究是一项需要国际间进行协同攻关和紧密合作的重大项目计划。这种以应用为目的的基础科学研究项目无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当人类基因组和其他许多同人类健康相关的基因组以及一些模式生物基因组已经或即将被测序时,重要的农作物、牲畜、水产品基因组所受到的重视还远远不够。虽然我们正面对诸如政策制订、资金申请、地方发展重点、研究团体共识及技术革新等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人们还是提出了许多有关大规模测序及其投资收益的倡议或计划。由于大规模测序即全基因组鸟枪法(Wh01e Genome Shotgun or WGS)所产生的序列草图能覆盖整个基因组95%至99%的区域,从基因组草图中识别的基因连带其他资源比如分子标记、大片段插入克隆和cDNA序列的知识,为农牧渔业和环境生物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大量的工具。一旦这项重大计划得以实施并取得成功,所有国家的分子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实验生物学家。无论富裕或贫穷,都将站在同一科学起点上,基础基因组学信息的又一次大爆发将使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我们热切呼吁全世界的各个研究基金会,也呼吁各个国家和国际政府机构与组织共同支持这场伟大的项目计划。  相似文献   

12.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对于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评估尚缺乏有效定量研究的现状,从项目层面上构建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网络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价,评价过程采用了熵技术对主观赋权进行调整,使评价更为科学、合理。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复杂产品系统创新项目论证和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时代,建设先进的科学数据与计算平台已成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需要。本文梳理了近几年全球重要国家、知名科研机构和典型学科领域及大科学计划的数据与计算平台规划、建设与发展状况,重点对比分析了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大数据战略规划、综合性及领域专用数据与计算平台发展与特色,总结了先进数据与计算平台的发展规律与未来趋势,可供同类项目进行战略规划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自从1919年10月世界上最早的工程院——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成立以来,已有大约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成立了工程院或类似的组织,它们各具特色,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推动了工程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并造福人类。本文对国外工程院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综合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区块链作为国家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分析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竞争格局对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德温特数据库,首先对技术发展阶段、主要竞争国家/地区及主要专利权人进行识别,然后从技术关注热点、核心技术领域进行国际竞争态势分析,最后采用专利组合评价指标与国家层面确定主要竞争国家/地区综合竞争地位。研究发现:区块链技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在金融、管理等数据处理系统与数字信息传输热点技术领域具有竞争优势,但美国在主要核心技术领域实力较强,专利技术具有核心竞争力;我国与美国均处于技术领导者地位,我国专利活动最强,美国第二,但美国专利质量高于我国,我国在专利质量上存在短板。最后针对我国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西南地区的特点,地质构造复杂,广泛分布的陡坡山地生态系统,环境恶化加剧,环境类型多样,生态系统脆弱。西南是我国潜在的最大资源和能源基地,生物资源、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区位优势突出。多民族聚居,社会发展缓慢。开发西南的大环境正在形成,首先有国家的宏观支持,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中国科学院在“西南战役”中已作了一些工作,可望能做出特殊的贡献;各级地方政府为促使本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富裕,需要积极开发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中国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西南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系统的成都山地所、成都生物所等单位几十年来立足四川面向西南对其山地开发及生态环境建设、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开发西南自然资源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开发领域包括珍衡动植物的保护与利用,微生物资源优势及其基因资源的研究开发,栽培植物新技术及常规技术育种与应用,山区开发、山地生态系统工程、山区农业区划、天然气开发及农副产品深度加工利用等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成都分院作好组织协调工作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开发西南自然资源是成都分院的重要选择,应当把有关主要力量组织起来投身到这一重要战场上去。  相似文献   

17.
智能化制造是实现高危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方式,也是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必然选择。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将智能制造、数字制造、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列为制造行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发布或制定了相关的智能化制造发展战略和规划,以强化高危制造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安全化发展。美国推出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国家战略来保障制造业安全生产;欧盟打造“以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安全制造;德国通过工业4.0实现智能工厂和智慧产品的安全生产;日本通过互联工业和无人化实现超智慧社会;我国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安全生产的智能化发展规划。本文通过分析这些战略规划和措施来促进我国制造行业生产安全化和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高分子无机纤维材料,力学性能优异,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车辆制造、武器装备等领域。碳纤维研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本文简明概述了碳纤维技术领域主要研发国家/地区的研发态势,分析了美、日、欧、韩等碳纤维技术先进国家/地区的发展经验;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2010年以来全球碳纤维研究的论文和专利产出年度趋势、领先研发机构、研究热点等进行分析,以反映碳纤维技术主要研发国家/地区、机构的竞争态势;扫描了2015年以来碳纤维技术研发最新动态和技术进展,以揭示前沿研发趋势。论文最后针对我国碳纤维技术研发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我国碳纤维技术未来研发决策布局提供咨询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与开发支出比较从最新统计数据来看,北美地区仍然是世界上科学技术实力最强的地区,占全世界研究与开发(R&D)支出的36.7%(见表1).欧洲居第二位,占27.8%.接下来是亚洲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日本、台湾、新加坡、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占20.2%.这三个地区加起来,在全世界研究与开发总经费支出中所占比例近85%.就其他地区来看,中国已成为世界科学舞台上的重要一员,所占世界份额为4.3%.紧随其后的是拉丁美洲(3.6%)和印度(2.1%).剩余地区总共所占世界份额为5.3%,其中包括独联体国家(波罗的海三国除外)、非洲、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太平洋岛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这些地区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8%,占世界人口的30.5%.印度人口高速增长的警示印度是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国.根据今年3月26日公布的印度2001年人口普查的初步统计结果,截止2001年3月1日零时,印度人口总数为10.27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6.7%.根据印度全国人口政策2000年报告,印度目前每年增加人口1550万,其速度之快足以抵消印度为保护资源和环境所做的任何努力,并且将使印度到2045年超过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20.
数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竞争要素.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博弈日益凸显,如何加强数据的顶层统筹、要素集聚和广泛应用,已成为攸关国家命运的大事.本文重点分析了美国、欧盟、英国、日本、德国等科技强国和地区最新发布的数据战略及其要点与实施应用态势,研究发现这些科技强国将数据作为国家和地区重要战略资产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