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小麦分子标记及其在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DNA分子标记如RFLP、RAPD、AFLP、SCAR、SSR和STS的概况,以及它们用于小麦遗传育种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基因标记与定位,遗传图谱构建,外源染色体鉴定,比较基因组研究,目标的基因克隆,遗传多样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5.
人类定义的改变将南方古猿纳入人类的范围,延长了人类历史的记录。70年代延长到300多万年,90年代延长到400多万年。人造石器的历史已达250万年。人类最可能诞生于非洲,大约在200万年前走出非洲。直立人近年最重要的发现还有非洲纳里奥科托姆160万年前的骨架和西班牙78万年前的人骨。人类到达澳洲在6万年前。早期人类进化模式呈树丛状;晚期的模式较可能呈河网状。最近在中国人类进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假说:“连续进化附带杂交”。这个假说支持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说”,并受到旧石器考古研究的支持,而与“现代人出自非洲说”(夏娃说或替代说)相矛矛盾。近年有人根据对现生中国人28个群体的遗传学研究推测“夏娃”的后代在6万年前到达华南取代原住民,以后再到华北。将非洲和欧亚头骨,西亚和中国旧石器进行对比研究的结果指示“替代  相似文献   

6.
7.
近30年来随着世界棉花生产向干旱区发展,我国棉花生产布局也经历了由南部长江中下游平原向华北平原转移,再向西部干旱地区推进的过程,新疆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优质棉花基地。我国棉花布局的这种发展趋势,同前苏联棉花向中亚干旱地区集中;美国棉花由中南部向西南部干旱区转移的动向有所类似。但中国西部干旱缺水,耕地较少,制约农作物生产的发展。从长远来看,新疆的棉花生产规模为93万公顷左右。今后我国棉花的重要来源。仍然是靠半湿润半干旱的华北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8.
9.
10.
酸雨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综述了当前从种群和群落自然生态系统水平上、个体水平上、细胞水平上、生理生化水平上对酸雨对植物的影响研究,指出在分子遗传水平上研究酸雨生态效应及机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因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从新的思路上介绍了基因转移的研究进展,首先论述了有性杂交与基因交流和物种进化的关系,重点论述了非有性杂交条件下生物体间、生物体内的基因水平转移研究概况,并讨论了基因转移与生物进化,突变和生物工程的关系及存在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美国《科学》杂志前些日宣布,韩国和美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了人类早期胚胎,并从中提取出胚胎干细胞。这是科学家首次利用克隆技术获得人类胚胎干细胞。汉城国立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参与了这项研究。16名健康妇女为这项研究志愿捐献了2 4 2个卵细胞以及被称为卵丘细胞的体细胞。科学家们从卵丘细胞内提取出细胞核,然后将其植入同一位妇女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并采用化学手段刺激卵细胞分裂,共有30个克隆细胞经过约7天的时间发育到至少几十个细胞组成的、被称为胚囊的早期胚胎阶段。科学家们从这些胚囊中分离出2 0个内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化,从人体解剖学开始,已经进入了细胞和分子病理生理学研究,特别是从基因水平上阐明人类遗传与疾病这一核心本质.  相似文献   

14.
论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5.
基因组研究表明,人类与黑猩猩和老鼠的基因序列98%以上是相同的,是否是这1%~2%的基因的差异,就决定了人与黑猩猩和老鼠在表现型方面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大量分析表明,由碱基(5个)→核酸[DNA→RNA(mRNA、rRNA、tRNA)]→氨基酸(22种)→蛋白质(数百千种)→染色体→基因组→性状,其遗传变异信息有逐级放大的过程。这是生物间基因序列虽然有98%甚至99%的相同,但表现型差异却较大的原因所在。基因序列完全相同,并不能说明基因功能相同,基因组研究的结果不能完全诠释基因功能表达的复杂过程。今后必将由序列基因组学→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深入发展,必须从网络层次研究基因表达,才能揭示生命的奥妙。另外我们使用的各种基因组研究技术和软件还有待改进,才能真正反映生物基因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17.
从野生种中挖掘高产基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分析了作物高产潜力未到尽头,强调在作物生理遗传育种中,应重视经济系数提高的机理研究并客观分析了造成当前育种爬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小麦转基因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究转基因植物以来,小麦作为世界主要粮食来源,其转基因遗传改良受到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已有近200例外源基因,主要是抗除草剂类基因、抗病虫基因、品质基因、抗旱耐盐等抗逆基因、雄性不育类基因等,通过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花粉管通道法等技术转入小麦的报道。从转单基因到进行多基因组装,从改良各种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抗逆性,到改良品质、高产等生理和农艺性状,是未来转基因小麦的研究方向。本文就近二十几年来转基因小麦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