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化学沉积Ni-Cu-P合金及晶化处理对镀层结构和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弱碱性化学镀溶液中化学沉积Ni-Cu-P合金,并用差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晶化处理对镀层结构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CuSO4.5H2O浓度对合金组成有显著影响。在化学沉积过程中,Cu的优先析出使镀层中Cu/Ni摩尔比远远高于镀液中Cu^2+/N^2+摩尔比。镀液中SuSO4.5H2O浓度低时,沉积速度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大,但CuSO4.5H2O浓  相似文献   

2.
高耐磨性Ni—P—Sic化学复合镀层的制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Ni-P-SiC化学复合镀液中SiC微颗粒加入量,SiC粒度以及镀液的pH值,施镀温度和镀后热处理五个因素对化学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能的影响趋势,并由此获得制备具有优异耐磨性能的Ni-P-SiC化学复合镀层的工艺方法,通过对比试验,所得复合镀层是完全可以替代电镀硬铬层的。  相似文献   

3.
Ni—P薄膜化学镀液的成分变化及镀膜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化学镀Ni-P薄膜镀液的变化及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镀时间的延长,镀液的PH值、NiSO4和NaH2PO2的浓度下降,而Na2HPO3的浓度增加,导致镀膜的沉积速率下降和薄膜中的磷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高速电镀锌—镍合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速电镀实验装置强制电解液湍流运动,在高电流密度下,对简单硫酸盐体系中Zn-Ni合金电沉积规则进行了研究。证明了Zn-Ni共沉积为异常共沉积,镀液中[Ni]/[Ni+Zn]比及电流密度增加,镀层镍含量上升;镀液流速增加,镍含量下降,确定了高速电镀该合金工艺。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速电镀实验装置强制电解液湍流运动,在高电流密度下,对简单硫酸盐体系中Zn-Ni合金电沉积规律进行了研究,证明Zn-Ni共沉积为异常共沉积,镀液中[NI]/[Ni+Zn]比及电流密度增加,镀层镍含量上升;镀液流速增加,镍含量下降。确定了高速电镀该合金工艺。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化学镀Ni-Cu-P合金的工艺,对镀液的稳定性和镀层的性能进行分析研究,获得含Ni83.31%、Cu4.08%、P8.59%均匀无针孔的的镀层;镀层的结合力、耐蚀性良好;经热处理后镀层的硬镀达到993.4HV。  相似文献   

7.
在过量羰酸盐存在的U(Ⅵ)溶液中,U(Ⅵ)的化学状态与溶液的pH值有关,当pH〉8时,U(Ⅵ)以[UO2(CO3)3]^4-离子存在。吸附于树脂相的U(Ⅵ)的化学状态与与供吸附的料液的pH值有关,当pH〉9时,U(Ⅵ)才完全以[UO2(CO3)3]^4-吸附于树脂相。当pH在6.5 ̄8.0范围时,U(Ⅵ)在溶液中还可能以[UO2(CO3)2]^2-或Hn[UO2(CO3)3]^n-4形式存在,而U  相似文献   

8.
复合镀Zn—Ni—TiO2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Zn-Ni-TiO2复合镀层的电沉积工艺,讨论了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对镀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氯化钾镀液中能获得0.4%-2.1%的二氧化钛固体微粒和1.2%-3.1%的镍的光亮细致复合镀层。镀层印化膜色泽鲜艳。耐蚀性能是普通镀锌 支的2-4倍。  相似文献   

9.
在过量碳酸盐存在的U(Ⅵ)溶液中,U(Ⅵ)的化学状态与溶液的pH值有关,当pH>8时,U(Ⅵ)以[UO2(CO3)3]4-离子存在.吸附于树脂相的U(Ⅵ)的化学状态也与供吸附的料液的pH值有关,当pH>9时,U(Ⅵ)才完全以[UO2(CO3)3]4-吸附于树脂相.当pH在6.5~8.0范围时,U(Ⅵ)在溶液中还可能以[UO2(CO3)2]2-或Hn[UO2(CO3)3]n-4形式存在,而U(Ⅵ)以[UO2(CO3)2]2-形式吸附于树脂相的可能性很小,它主要以U2O2-7的形式吸附于树脂相.  相似文献   

10.
对碱性条件下电沉积Ni-W-P的镀液组成及工艺进行了优选,对镀层性能结果进行了研究。经X射线衍射表明:Ni-W-P在镀态下和300℃以下热处理时,镀层为非晶态的,而在350℃以上热处理镀层转变为晶态。  相似文献   

11.
镍-磷/金纳米粒子复合化学镀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化学镀镍磷溶液中添加金纳米粒子,在基体钢铁上沉积得到镍-磷/金纳米粒子复合镀层. 金纳米粒子在镀液中的浓度为1.0?μmol•L-1.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示差扫描热量分析仪,X 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等仪器对镀层性能进行了分析. 通过EDS分析表明,Ni P镀层中P的质量分数为9.72%,而Ni P/Au镀层中P质量分数为9.29%,金的质量分数为0.93%. 与镍-磷合金镀层相比,纳米复合镀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并且镀层组织致密,孔隙率小,对基体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化学沉积Ni P和Ni Mo P合金的表面形貌及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化学沉积Ni Mo P合金由于钼元素的加入 ,影响了镀层的组织结构 ,使Ni Mo P合金组织较Ni P的更为细小 ;具有比Ni P合金更为优异的耐蚀性和硬度 ;热处理时 ,延缓了晶化温度 ,在同一高温下具有比Ni P更好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电化学极化曲线方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技术对比研究了不同晶粒尺寸的Ag-50Ni合金在不同浓度的H3PO4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2种尺寸的Ag-50Ni合金在不同浓度的H3PO4介质中主要呈单容抗弧特征,其中纳米尺寸的Ag-50Ni合金在H3PO4浓度分别为0.0,0.1及0.5 mol/L中呈双容抗弧特征,表明电极表面腐蚀受电化学反应控制。随着H3PO4浓度的增加,合金的自腐蚀电位向负方向移动,传递电阻逐渐减小,腐蚀电流密度逐渐增大,表明腐蚀速度加快。在同一种浓度腐蚀介质中,常规尺寸Ag-50Ni合金的腐蚀电流密度低于纳米尺寸Ag-50Ni合金,表明晶粒细化后抗腐蚀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4.
The electroless plating Ni–P is prepared on the surface of Mg–7.5Li–2Zn–1Y alloys with different pickling processes.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Ni–P coating a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i–P coatings deposited using the different pickling processes have a different high phosphorus content amorphous Ni–P solid solution structure,and the Ni–P coatings exhibit higher hardness.There is higher phosphorus content of Ni–P amorphous coating using 125 g/L Cr O3and 110 ml/L HNO3(w68%)than using 180 g/L Cr O3and 1 g/L KF during pre-treatment,and the coating structure is more compact,and the Ni–P coatings exhibit more excellent adhesion with substrate(Fcup to22 N).The corrosion potential of Ni–P coating is improved and exhibits good corrosion resistance.As a result,Mg-7.5Li-2Zn-1Y alloy is remarkably protected by the Ni–P coating.  相似文献   

15.
用动电位极化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化学镀工艺得到的Ni-P非晶态合金镀层,在1mol/1NaOH碱性介质中的阳极极化行为,并通过XPS分析了不同极化电位下的表面膜.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体系中不存在随P增加阳极溶解电流下降的规律;尽管合金表面存在H_2PO_2~-和PO_4~-离子,但并没有有效地抑制Ni-P合金的阳极溶解。P的强烈的水化作用可能是导致非晶态Ni-P合金的阳极溶解电流比纯Ni更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化学镀Fe-Al-P合金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化学镀方法在铜基片上施镀了Fe-Al-P合金镀层。通过改变金属盐比率AlCl3/(AlCl3+FeSO4)、金属盐AlCl3和还原剂NaH2PO2的浓度等参数,研究了合金镀层的沉积速率,成分,表面形貌及结构的变化规律,得到了最佳镀液配方,发现络合剂和还原剂的选择是提高镀层含Al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Ti-6Al-4V合全化学镀Ni-P合金后,在氩气中经1123K扩散0.5—7h试样的相组成、组织、硬度及耐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渗层组织共分五层,其中最外层是由Ni_5P_2、Ni_3P和Ti_(1.7)P三种磷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分布在Ni_3Ti基体上的复相组织,硬度高达HK900。 磨损试验在Skoda-Savin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i-6Al-4V经镀渗Ni-P后,从根本上消除了钛及钛合金在磨损过程中的粘着现象,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耐磨性。  相似文献   

18.
化学镀镍的工艺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化学镀作为一种优良的表面处理技术 ,几乎在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得到了一定范围的应用。文章首先介绍了化学镀镍层的应用领域 ,然后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了 Si C粒子表面化学镀镍工艺 ,测定了 Si C粒子的增重百分率以及镀液的 p H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Ni2 的浓度以及其与 H2 PO2 -浓度比值对镀速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金的耐蚀性、导电性及化学稳定性是电子元件、精密仪表和装饰等行业所需求的。但金的价格昂贵,硬度和耐磨性均较差。电镀工作者为得到金基合金把精力放到新电镀溶液的研究和开发上。 6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金镍合金,既保持了金的优点,又提高了金的硬度及耐磨性,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冲击磨损实验机,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观察与分析了Ni-P(Ce)及Ni-Cu-P(Ce)镀层在冲击磨损过程中的磨损现象。其中Ni-P镀层的冲击磨损过程主要表现为镀层的加工硬化、片状剥落与粘着磨损。加入稀土Ce后,增加了镀层的硬度、改变了其结构,减缓了镀层加工硬化程度,并推迟了粘着磨损的发生。而Ni-Cu-P镀层的冲击磨损除了塑性变形,疲劳片状剥落外,与Ni-P(Ce)镀层不同的是还有点蚀剥落。加入稀土Ce后,改善了镀层的结构,明显提高了镀层的抗冲击磨损性能,但没有改变镀层的冲击磨损机制。实验表明,Ni-Cu-P(Ce)镀层抗冲击磨损性能远远高于Ni-P(Ce)镀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