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板块构造”是讨论地壳构造特征、运动规律和运动成因机制等问题的新学说。它是最近几年由原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发展而来的。这个学说的创立引起了中外地质学家的很大注意,很多地质学家被它吸引过来,很快形成了一个研究和讨论板块的热潮。板块构造动摇着传统的大地构造学说,影响着地球发展史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因此,这门新学说必然激起地质科学领域里的新的纷争。总之,板块构造学说将对地质学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阐明中国油(气)藏、煤藏、放射性元素矿产和地热储这四种能源的分布同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的密切关系。文章首先论述了中国第一级波浪状镶嵌构造同能源资源的一般性关系;接着重点举例讨论了中国第二级波浪状镶嵌构造同能源资源的关系;最后强调了在应用“波浪镶嵌”理论寻找能源资源或其它矿产资源时,应予以足够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构造演化的时间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块构造理论中的构造旋回含义与早期经典的强调以不整合为基础的认识不同。对亚洲显生宙特提斯演化和前寒武纪地块及造山历史的分析表明,构造演化是一个均变过程,地质历史早期大陆地壳已显示具有板块构造基本模式特征。板内同造山和造山后变形具有连续性,其中大型走滑断裂的作用相当明显,调整着构造连续演化的统一进程,这在特提斯和中国西北地区表现明显。加里东、海西和阿尔卑斯等经典造山运动或旋回的阶段性特征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地球卫星重力测量得到的全部球谐函数(n=2,30),计算出全球地幔流岩石层下应力场.结果表明,它与板块构造边界应力场及其他实测资料(如震源机制解)相符合.从而,本文为研究全球现代构造应力场、为探讨地壳和板块运动规律及其力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基础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为全球大陆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大陆长期所处的全球特殊构造部位和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使其经历了世界其他大陆所未曾有的极端复杂条件,从而造就了它全球共性中的独有的地域性特征.这些特征赋存有当代地学发展前沿重大科学命题的丰富信息.因此,中国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成为当代地学研究得天独厚的天然实验室和良好场所,是科学研究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当代地球科学已开始进入地球系统科学与后板块构造时代,如何充分利用我国这一地域优势和特有资源,参与国际地学发展和创建新的地球构造观及相关理论与方法已是我们面对的历史机遇和重大挑战.文中在综合分析中国大陆全球共性中的特殊性基础上,概括提出4类优先研究的中国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关键科学问题:中国大陆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研究;中新生代中国大陆及邻区地壳变形及其深部过程;人类生存尺度的地壳构造活动及其深部动力学背景与演变趋势;中国大陆不同构造系统的交接转换和深部背景与演变过程,供地学界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用波浪状镶嵌构造理论找寻地下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波浪镶嵌构造学说得出:两个不同方向的地壳波浪相交织,形成3种不同构造特征的地壳块体,可导致不同的水文地质环境,从而循其规律,能快速、准确地寻找不同类型的地下水。运用该理论在宁夏南部山区打井扶贫,共设计井位140眼,成功率达到100%,其中很多井位处于前人多次打井失败的地区。实例表明,“波浪状镶嵌构造”理论在指导找寻地下水资源方面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山西南部的霍西煤田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次应用波浪状镶嵌构造理论,详细研究了它的构造格局和地质发展史,肯定了北西向构造在本区的存在和作用。主要从聚煤、赋煤和煤变质三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古地中(北西向)地壳波浪和外太(北北东向)地壳波浪的联合控煤规律及其在予测找煤中的作用。通过对霍西煤田的研究,不仅对认识山西其它煤田的构造控煤和找煤具有一定意义,而且也为今后从理论上更深入地研究构造的控煤规律性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原岩为大陆地壳的高级变质岩中发现柯石英和金刚石这类超高压标志矿物,使人们认识到低密度大陆地壳曾经俯冲到大于80 km的地幔深部,是20世纪末大陆动力学研究的最大进展,因此革新了板块构造理论.大陆碰撞和超高压变质研究已成为21世纪发展板块构造理论的前沿和核心课题.大别-苏鲁造山带出露有世界上最大的超高压变质构造单元,中国科学家以此为基地,在大陆碰撞和超高压变质的一些重要领域取得了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系列成果.这些包括大陆地壳俯冲的深度和规模、大陆深俯冲过程的时间序列、大陆碰撞过程中的流体活动、深俯冲陆壳的流变学特征等.本文评述了大陆地壳经历深俯冲的矿物学记录,概括了近年来大别-苏鲁造山带研究的突出进展,从四个方面对大陆碰撞和超高压变质研究进行了展望:①超高压变质带的构造-变质演化,②大陆碰撞过程中的流体活动,③大陆碰撞带数值模型,④超高压变质矿物微区分析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板块构造(Plate tectonics)也有人称做新全球构造(New global tectonics),是六十年代,特别是在六十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大地构造学说,也是当前地学界中最为盛行的地学理论。J.T.威尔逊(Wilson)教授在六十年代后期曾把板块构造学说的兴起誉为“地球科学的革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现在板块构造学说已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地位和丰富了它的内容,而且板块构造理论的影响也已日俞深入到地球科学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地震与地壳的波浪状镶嵌构造的关系,并着重对陕西的地震形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对陕西地震进行中长期予报应密切注意的问题。中国地区恰好处于环太(平洋)及外太构造带和地中(海)及古地中构造带相交接的三角地区中。这里的地震带大致随着这样两个系统的地壳波浪交织而成的中国构造网,形成了中国地震网。中国历史地震震中的跳动式迁移基本上是沿着这两个系统的构造带方向而反复活动的。陕西关中和秦岭恰好处在中国构造网及地震网的中心地区,东北—西南向的大兴安—龙门山构造带和西北—东南向的天山—大别山构造带在此相交叉。在人类历史时期,这二带的地震活动有其相互交替的周期性。这种交替使陕西这个交叉点反而形成了地震频度较小的地区。只是当二带地壳波浪互相迭加或频繁交替的时期,关中和秦岭才有可能发生强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诞生的过程及其基本原理,进而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壳发展的基本规律与全球海陆演化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中国大陆构造分为三大部分,根据在板块构造理论的基础上考虑大陆构造问题,提出了大陆构造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深化大陆构造研究 发展板块构造 促进固体地球科学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提出深化大陆构造研究,发展板块构造,推动固体地球科学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以引起关注与讨论.方法 面对当代地球科学的最新发展和板块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研究的新进展,根据中国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在全球共性中的地域突出特点及其在现代地学发展中的独特意义,提出深化大陆构造研究的思考和建议.结果 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考和建议.结论 深化大陆构造研究是发展板块构造,推动固体地球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中国主要大地构造学派中的地质力学、断块构造学说和镶嵌构造学说中有关地壳(岩石圈)运动的力源(机制)问题,提出商榷。认为应将吸引与排斥、地球内力与外部天体的作用联合起来作为指导思想,把第一级力(原动力)与次一级力区分开来,去寻求大地构造运动的力源。并指出了可能的力源与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地质矿产部地科院汤耀庆通过对新疆北部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成矿作用的分析研究,特别是对蛇绿岩的详细研究和分类,认为新疆北部显生宇岩石圈板块构造演化历程中,主要是岩石圈的“有限拉张”形成的“有限洋盆”与不同规模的地块相间的构造格局,不存在深遂浩瀚的大洋。将新疆北部显生宙以来地壳演化阶段概括为:古克拉通地幔上隆,地壳减薄  相似文献   

16.
新疆北部金、银、铜化探元素的分形研究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板块构造的观点,划分新疆北部地壳的大地构造单元,应用分形基本和分数维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新疆北部地壳中金,银,铜的分数维,分析分数维的特征,研究其在板块构造和找矿等方面的意义。元素含量具有分形特征,分数维值的大小和矿化程度有关,最后指出新疆北部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遵化新太古代蛇绿混杂岩中的地幔岩显微构造以粗粒镶嵌构造为主,矿物颗粒多以弧形边界紧密镶嵌,部分岩石出现粒间熔体.橄榄石出现残斑构造、动态重结晶和拉长变形,铬铁矿出现典型的高温拉分构造,表现出活跃的动态恢复、粒间滑移和扩散蠕变,显示出大洋上地幔高温条件下塑性流变的特征,是大洋板块侧向扩张的深部表现.遵化蛇绿岩的地幔岩除了具有强烈的构造变形之外,部分豆荚状铬铁矿保留有豆状、豆壳状等岩浆结构和构造,并且有未变形的纯橄岩和辉石岩侵入,说明位于一个岩浆较强烈活动的位置.高温塑性侧向剪切变形和强烈的岩浆活动表明遵化蛇绿岩形成于快速扩张的洋脊,类似阿曼蛇绿岩.遵化蛇绿岩的围岩出现石英条带、核幔构造、动态重结晶和云母鱼等显微构造变形,对应着蛇绿岩侵位到陆壳之后,从中部地壳向上地壳抬升的构造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8.
虞震东 《前沿科学》2011,5(3):69-72
本文指出了板块构造学说的致命性缺陷和它没有驱动力以及无法预报大地震等问题,具体分析了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汶川大地震的不合理性。本文呼吁,中国的地震研究人员独立思考,摆脱对板块构造学说的盲从。  相似文献   

19.
皖浙构造带是北西西向天山—秦岭—大别山构造带的东延部分。在皖浙赣闽地区,它与北东—北北东向的外太平洋构造带相互交织镶嵌,分成四个次一级褶皱带,即黄梅—福鼎与安庆—温州前震旦—华力西褶皱带,桐城—黄岩及繁昌—奉化加里东—印支褶皱带。同时可进一步次分成许多褶皱山块,例如孝丰印支褶皱山块等。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它们表现出相对升降,此起彼伏,左右摆动,或推或拉的地壳波浪运动特征。其起因是地球自转与脉动统一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超越板块构造--大陆地质研究新机遇评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较为详尽地评介了美国构造地质学界新近召开的题为"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的新航程"构造研讨会上所提出的当代构造地质学所面临的4个重大课题(超越板块构造:流变学与大陆造山作用;丢失的联结:从地震到造山作用;大地构造、气候和地表系统的动态相互作用;地球和生命的协同演化)中第一个课题,即"超越板块构造:流变学与大陆造山作用"的研究趋向,并列出了未来10年具有科学意义的研究机会与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