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阿拉伯国家普遍担心,东欧的变化把世界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而使人们忽视诸如阿以冲突、黎巴嫩战争和两伊谈判这些中东的重大问题。但是,经济学家们认为目前东欧为阿拉伯国家展现了新的市场和投资场所,这对一些资金雄厚的阿拉伯国家是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过去一年,中东局势进一步动荡,突出的特点是:美苏争夺更加激烈,美国在军事上直接卷入黎巴嫩,苏联支持叙利亚与之对抗;两伊战争相持不下,规模有可能扩大;阿拉伯国家矛盾增多;巴解内部爆发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流血冲突;针对美国的恐怖事件接连发生。紧张形势还在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东风云多变。伊拉克—伊朗战争打了8个多月,久拖未决。最近两个月来,连续发生了黎巴嫩内战、叙利亚与以色列之间的导弹危机,以色列悍然轰炸伊拉克核设施,伊朗巴尼萨德尔被霍梅尼解除武装部队总司令职务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矛盾再度突出;阿拉伯国家正在重新组合;苏联企图乘机加强其在中东的地位;美国在阿以对抗中进退两难;苏美在中东地区的明争暗斗更为激烈。一连串的重大事件和多种多样的矛盾,使中东国家普遍受到影响。处在这样错综复杂的中东局势下,两伊战争的一方的伊拉克,情况如何呢?下面我们从两伊战争形势、它的经济状况、国内政局与对外关系的动态等几个方面,作一简介。(编者按:关于两伊战争中的另一方的伊朗情况,本刊今年第11期上《伊朗政局为何难以安定》一文可供参  相似文献   

4.
两伊在波斯湾竞相袭击对方的油轮,战争在升级,殃及海湾和阿拉伯国家,科威特的油轮更成了伊朗袭击的目标。美苏以“维护海湾航道安全”为名,趁机扩大自己在海湾的军事力量,它们的军舰开进了狭窄的波斯湾航道。两伊战争正面临国际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两伊战争是笼罩在中东历史上挥之不去的阴影,久拖不决的战争对两个国家来说都是惨痛的历史教训。两伊战争中石油因素对伊朗和伊拉克以及其他相关国家的决策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支撑性影响,然而战争并未实现双方的战略目标,对两国的石油工业具有毁灭性的破坏,对世界石油市场产生了持续性的冲击,也使得中东产油国之间的国际关系发生了变化,影响深远。因此,两伊战争也成为海湾国家之间对石油资源和国际石油市场利益调整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最近,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特别首脑会议结束以来,以色列的中东政策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去年11月12日,阿拉伯国家特别首脑会议刚一结束,以色列总理沙米尔就赞扬阿盟成员国与埃及恢复关系,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迹象”。在两伊战争问题上,以色列开始改变支持伊朗的立场,有意接近伊拉克。这些变化已引起人们的  相似文献   

7.
苏联最近在中东有一系列外交活动:建议召开有美苏参加的中东问题国际会议;插手巴解几派的和解;与阿拉伯温和国家改善关系,对阿拉伯激进国家的支持则较前克制;在两伊战争和黎巴嫩内战上采取积极调解的行动;恢复与以色列的接触。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战争主要是指使用现代化武器和现代技术与学术进行的战争。它既可能是核战争,也可能是常规战争;既可能是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或北约与华约两个军事集团的大规模战争,也可能是大国侵略中、小国家的或中、小国家之间的局部战争。七十年代以来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英国与阿根廷的马岛之战和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战争,虽不完全是典型的现代化战争,却都已具备一  相似文献   

9.
法国外长谢松2月11—15日访问了中东约旦、伊拉克和叙利亚三国,与三国领导人商谈“使这一地区感到不安的问题”,包括阿拉伯—以色列冲突与两伊战争问题。从日程的安排与商谈的内容来看,谢松此行的重点是伊拉克。由于约旦与叙利亚在两伊战争中采取了不同的立场,约旦支持伊拉克;叙利亚支  相似文献   

10.
在中东地区,日本一向以“中立”自居,左右逢源,从中渔利。但它也常常顾此失彼,陷入困境。 1973年石油危机后,日本开始推行“多边自主外交”,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奉行所谓“中立外交”。一方面,它为了确保石油供给采取了亲阿拉伯国家的政策;另一方面,为迎便合美国而发展同以色列的关系。在两伊战争爆发后,舆论纷纷评论日本打着“中立”的旗号,以“调停人”的身份对两伊展开了频繁的外交活动,两面讨好。但是,自美国军事介入海湾、美国和伊朗关系急剧恶化以来,人们看到日本在美、伊之间左右为难,正如日本一位外务省人士所说,日本的中东外交陷入“顾此失彼”的局面。为摆脱困境,日本外相曾多次出访中东一些主要国家,同时邀请中东国家的首脑和外长访日,甚至同巴解组织保持对话。日本声音“要在  相似文献   

11.
伊朗人虽然“伊朗”连同它遭遇的“经济制裁”、“核危机”、“战争的危险”在全世界各大媒体被竞相报道,但是大部分人对这个国家以及她的人民并不十分了解。伊朗常常被当成阿拉伯国家,波斯语又总是被误认为是阿拉伯语。对伊朗人的认识又多停留在电影电视中出现的形象:男子蓄着大胡子,可以娶四个妻子,都是虔诚狂热的宗教徒;妇女则头戴面纱,身着伊斯兰  相似文献   

12.
它是一个不算大的国家,却在中东舞台上举足轻重; 它主张与以色列实现战略平衡,又决不甘心被排斥在和谈之外; 它曾在两伊战争中受益,现在却在黎巴嫩受到两伊的威胁; 它对苏联若即若离,它与美国关系时紧时松……  相似文献   

13.
2013年2月17日,“阿拉伯之春”的第一场战争一一利比亚战争即将迎来两刷年纪念日。在战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利比亚已开始政权重建,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利比亚依然危机重重,国家建设举步维艰。战后利比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4.
两伊卸却了战争重荷,海湾地区的经济也将因此活跃起来。更引人注目的是,各国企业对中东这个大市场趋之若鹜,它们都想趁两伊重建家园之际争夺更多的市场,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长达八年之久的两伊战争已于8月20日正式宣布停战。停战不仅将对两伊和悔湾地区的经济产生巨大  相似文献   

15.
两伊战争是中伊关系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两伊战争对伊朗而言是惨痛的经历,对中国而言是恢复中伊两国友好关系的重要契机。两伊战争期间,伊朗在初期实行非理性的外交使之陷入国际孤立,其后由于战争的艰苦环境迫使伊朗改变对外政策,尝试改善与各国的关系。与此同时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新时期,以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关系,尤其重视与战略上对自身有重要意义的伊朗的关系。该时期中伊两国关系从一开始的冷淡甚至敌对逐渐走向深化合作,其原因除了两国文明的共同性及历史传统之外,还在于两国利益的契合点与互相需求:伊朗在国际孤立的困境迫使其需要外国的支持,在联合国上为其说话,战争环境下对进口武器弹药的需求,冷战格局下对抗美苏霸权的考量;中国认为伊朗地缘政治对本国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拥有独立的经济体系和国防工业可以满足伊朗需求,中国平等互利的交往原则更合伊朗心意。  相似文献   

16.
两伊战争给双方经济都带来了严重损失。据《阿拉伯油气》杂志估计,近一年来,仅石油一项损失额,就超过了600亿美元。其中,因原油生产、处理设备和输油管道遭受破坏的损失,伊朗为65亿至70亿美元,伊拉克为 50亿美元;因减少石油出口而造成的损失,伊朗为136亿美元,伊拉克为352亿美元。据估计,伊朗由于对伊拉克战  相似文献   

17.
海湾战云     
最近一段时期,两伊战争展开了新的回合。地面战斗暂告沉寂,海空袭击转趋激烈。从4月下旬以来,伊拉克加强对出入伊朗港口的油船的袭击。伊朗针锋相对地作出反应,5月中旬,接连空袭了科威特和沙特的油轮。两伊战争已扩大到袭击中立水域航行的商船,波斯湾上战火纷飞。这是两伊战争的新发展。它引起了各方的严重关切。  相似文献   

18.
范鸿达 《世界知识》2012,(17):28-29
2010年底以来的"阿拉伯之春"虽然可以说是全民参与,但是毋庸置疑,走上街头的主力军是广大青年,更不用说,无意中点燃"阿拉伯之春"火花的就是突尼斯的一个年轻水果小贩。近些年来,和很多发展中国家一样,阿拉伯国家正在经历着一场城镇化运动,大量人口从农村前往城镇,其中的主力军就是青年人。阿拉伯国家拥有占人口比例非常高的青年群体,他们的现实需求恰恰是阿拉伯各国政府难以回应的,他们的朝气也是保守阿拉伯政治难以满足的。在阿拉伯国家行政和立法等相关部门、机构中,青年  相似文献   

19.
董漫远 《世界知识》2012,(17):25-27
不管是奥巴马蝉联总统还是共和党入主白宫,如果伊朗继续强力挑战美国的中东战略,且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已经被推翻,那么,对伊动武一事或许会提上日程。当前,伊朗外交安全环境险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策动轮番对伊制裁,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动武的调门升高,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阿拉伯国家加强对伊战略防范,美、欧、沙特、土耳其等国企图更迭叙利亚巴沙尔政权、肢解伊叙战略同盟。综合分析各种因素,今年内美国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似可排除,但绝不意味美伊博弈的降温。中东-海湾地区仍将持续紧张。  相似文献   

20.
《科技潮》2003,(4):24-25
一箭双雕的威慑战术由于美国军事行动逐渐“升级”的策略在越南以失败而告终,因此在新一代美国军官的头脑中形成了这样一种概念:当国家进入战争之时,就必须以排山倒海之势,果断地击垮敌人。但此次对伊战争开始阶段却显示了对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