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的耕读文化 ,表达了特定时代、特定阶层的生活理想。它的意义 ,在于促成了一种文  化生态环境的形成。本文从生态民俗学的角度 ,以楠溪江古村落为例 ,对耕读文化中的环境意识与人居环境的  互动关系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自明清以来,云南腾冲和顺古镇乡民走出国门、留学海外、学风兴盛、新学思潮风起云涌,这都与"耕读文化"的世代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这里迄今依旧保留着古朴典雅的建筑风貌、积淀深厚的文化,秉承着"耕读传家"的祖训。通过对古镇文化景观进行深入分析,将文化特色与生态景观相结合,延展出一系列开发体验模式。  相似文献   

3.
耕读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耕读教育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三农”情感。实施耕读教育是新时期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地方高校承接服务地方的重任,更需要开展耕读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农业人才。从耕读教育实施基本原则、耕读教育体系、师资水平、校园文化、保障机制等方面探讨地方高校耕读教育的实施路径,以期为培养新时代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4.
穿越历史2000多年的魏家坡古村落,坐落于洛阳孟津。千百年来村民刻苦研读、学风兴盛、特别是近百年来新学思潮风起云涌,一批批实干家、革命家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这都与"耕读传家"的祖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通过对魏家坡村落布局、建筑结构、文化景观、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发现"耕读文化"随着历史变迁、环境改变、人口变化等因素作为文化积淀,从而影响文化景观的发展。将特色文化与生态景观相结合,探讨人文景观的开发体验模式。  相似文献   

5.
伴随工业化的推进,传统农耕文化经历了一条从繁盛主流到冲击削弱、重拾自信的曲折发展道路。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天道酬勤、力耕不欺”的自强精神,“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互助精神,“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人本精神等价值观契合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需要。传承并创新发展农耕文化需要着重传承农耕文化的价值要义,着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强化现实体验,以农耕文化的复兴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江南学院教学管理楼的创作是以整体建筑风格的把握和人文思想的解析为基础的,以建筑空间和形式作为传媒,表达了这一特定环境中的文化内涵。从而发展了建筑创作新视野,建立起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建筑文化开放结构,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自然环境和与历史变迁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古镇文化特色的挖掘、开发是古老城镇再现生机活力的重要手段。兰州市榆中县青城古镇,西北的地域自然生态环境,宋代筑城,具有千年历史,塑造了独具特色的西北古镇文化,其以军事边镇、商业开拓精神、耕读传家精神、开放包容的文化胸怀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特征,是现代青城古镇文化特征塑造、青城古镇的规划、开发和保护的导向。  相似文献   

8.
张履祥是明清之际一位践履笃实、学术纯正的理学大家,同时又精通农学。作为终生生活于民间的一介贫儒,张履祥对士人的困境和应当肩负的责任有自己的认识。他从个人本位与社会角度对明清之际社会变动作出回应,将自己的治世蓝图融入耕读与乡治的实践当中,并由此确立了自己立身处世的个体模式。  相似文献   

9.
文化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文化条件的总和。近年来,文化环境问题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笔者从文化环境及其结构、文化环境与人的塑造、文化环境与市场经济等理论视角出发。对此作一理论回顾,并进一步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地域文化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地域文化包含了特定区域鲜明的文化特征并贯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建筑环境设计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同时也是建筑环境设计的重要创作源泉之一。本文以博物馆建筑为例,从建筑环境设计与当地环境、当地材料的融合以及建筑环境设计中的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几方面,初步探讨了建筑环境设计与地域文化相融合的途径,以期促进我国地域文化与建筑环境设计的融合共生,体现建筑环境设计的个性化、民族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大爱镇江”的基本蕴涵是“对镇江的大爱”和“大爱的镇江”。探讨“大爱镇江”文化渊源,不仅要重视镇江区域传统文化因素分析,而且更要重视由镇江区域传统文化长期积累而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及其作用。“大爱镇江”价值共识的形成、实践行动的倡导,尤其是“大爱镇江”文化环境的构建,是“大爱镇江”实现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曹雪  王红艳 《科技资讯》2008,(13):182-182
每一种语言都与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对应并反映这一文化。而文化是一个体系,它涉及到一个民族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与西方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生活在这两种不同文化环境里的人,所持有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行为的道德规范等都不一样。要提高跨文化平等交际的功效,就应使交际双方能充分发出属于自己文化的声音,最大限度地相互接近和理解,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人类学的创立与发展极大地得益于生物学的进步。但文化适应决然不同于生物适应,文化除了对特定生态环境的适应外,还包含着对社会环境的适应,那么,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自然就决定了文化适应的复杂与多变。其调适取向的多样化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阐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全民阅读环境的定位,探讨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全民阅读环境的构建,并以儿童阅读环境为例,提出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全民阅读环境构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校企文化互动”提高高职学生培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高职教育输出与用人单位需求之所以错位的原因,在本质上是一种育人环境或“文化上”的不对称。环境具有课程意义,要以“校企文化互动”来改造高职学生的育人环境,从而形成一个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交融的文化场,实现高职院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无缝链接”,提高高职学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江南教学管理楼的创作是以整体建筑风格的把握和人文思想的解析为基础的,以建筑空间和形式作为传媒,表达了这一特定环境中的文化内涵,从而发展了建筑创作新视野,建立起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建筑文化开放结构,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闫蕾 《洛阳大学学报》2004,19(1):100-102
主题性室内设计是设计师创新思维的再现,是自然的真实与人的审美感动真实的统一,是人类改善环境,创造环境,改进生存条件,追求理想境界的创新成果;多功能环境、绿色环境、健康环境、生态环境是室内设计所追求的高质量、高智能环境的内涵;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现代表现手法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突出其整体性和传统性,实质上就是室内设计的中国特色。苏州拙政园中的西花园以两馆一体的鸳鸯厅设计思想和物我和谐的表现方法,宁波栎社机场航站楼室内设计将现代概念与“中国元素”相糅合的表现方式,北京人民大会堂山西厅的现代室内设计理念对传统建筑构件的表达与升华的表现方法,南京市汉府雅苑中心会所室内设计以特定的设计语言促成其创造室内意义的表达方式等,都对上述设计理念进行了巧妙解构和表现。  相似文献   

18.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无形环境在本质上是一种人际交往与人际心理氛围以及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思想政治教育无形环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表现出无形环境的文化特征,这就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无形环境的文化本质特征、文化形式特征和文化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王华 《科技资讯》2014,12(21):254-255
高校的图书馆文化环境建设,在大学生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以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探讨了图书馆文化环境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揭示了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文化环境建设的作用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半干旱的甘青地区全新世中期环境变化序列与史前文化发展序列,探讨了环境变化对史前文化发展的影响。分析发现:研究区中全新世优越的环境条件,为史前文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回旋空间,有利于古文化的繁荣;当环境变化的幅度超过了社会的承受力阀值时,就会导致史前文化的断层或转型;4ka BP以后气候的凉干化,是该区文化面貌衰退、牧业因素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