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了苯氧威-高效氯氰菊酯5%微乳剂的配制方法及其质量指标的测定,通过对溶剂、乳化剂的筛选,防止了有效成分的结晶析出,确定了最佳的配方组成.  相似文献   

2.
对5%S-氰戊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微乳剂的配方进行了研究,筛选出较优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确定其最佳配方和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南阳油田聚驱采出液脱水困难、水质浑黄等问题,采用低聚季铵盐和破乳剂复配提高聚驱采出液的水质.通过对南阳油田聚驱采出液脱水率、脱出水含油量的测定,结合脱出水界面情况,采用破乳剂单剂初步筛选和两组分复配优化的方法,从18种破乳剂单剂及3种低聚季铵盐中筛选出协同破乳效果和脱出水质最佳的配方.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55℃,破乳剂AE-932质量浓度为15 mg/L,低聚季铵盐MD-50质量浓度为25 mg/L时,60 min脱水率达98%,脱出水含油量小于50 mg/L,且脱水速度快,脱出水清,油水界面齐.表明低聚季铵盐MD-50对协同提高破乳剂的脱水效果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Wagner极化法研究稳定剂和防灰雾剂对溴碘化银T-颗粒乳剂微晶体的电子电导率和空穴电导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将乙基巯基四氮唑、吗啡啉-4-甲酸硫代-(1-苯基四氮唑-5)酯、苯并三氮唑甲酸苯酯、2-甲基巯基-4-羟基-6-甲基-1,3,3a,7-四氮茚等4种稳定剂和防灰雾剂用在溴碘化银T-颗粒乳剂中,对乳剂电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乙基巯基四氮唑防灰雾剂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表明:添加了稳定剂和防灰雾剂的溴碘化银T-颗粒乳剂微晶体的电性能与其防灰雾性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当稳定剂和防灰雾剂使溴碘化银T-颗粒乳剂微晶体的电子电导率和空穴电导率增大时,乳剂的稳定性和防灰雾性能就增强。  相似文献   

5.
为表征烟叶组模块配方调整前后卷烟品质的变化情况,通过近红外光谱和HS-GC/MS分别对74个老叶组配方和395个新叶组配方样品中常规化学成分及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合PLS-DA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并采用因子载荷图表征.结果表明:①老配方卷烟烟碱、芸香苷、氯钾比含量较高,而新配方卷烟灰分、绿原酸、K_2O、多酚总量、还原糖含量较高.②新配方中挥发性致香成分,如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巨豆三烯酮、新植二烯等含量较高,而老配方中异丁醛、甲酸、乙酸等感官刺激性成分含量较高.③表征的化学差异结果与感官评吸一致,对进一步研究物质组成与卷烟抽吸品质间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原油生物破乳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破乳剂是由细菌等微生物产生的一类具有高表面活性的生物分子,具有环境友好、易生物降解等特点,在现场应用上已取得一定成效.对生物破乳剂的研究现状、作用机理、主要生产方法及其在石油领域的应用进展等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并探讨了其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5.2%甲维盐·溴虫腈微乳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了一种以水为介质的环保型绿色农药新制剂———w=5.2%的甲维盐.溴虫腈微乳剂(ME),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溶剂及水质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优选配方.该制剂对甘蓝小菜蛾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的结果表明,共毒系数CTC为172.5,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将其稀释1 000倍、2 000倍7 d后的防效分别为92.2%及81.4%,均高于w=0.5%的甲维盐(EC)、10%溴虫腈(SC)两种单剂药效,表明该微乳剂具有较强的杀虫作用和较长的持效期,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的组成及其制备方法,研究了温度、水质等因素对该制剂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价格低廉、稳定性高,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方差分析法,检验了不同饵料配方间接对金鱼鱼苗增长的效果。结果说明:按浮游动物生物量等量投喂酵母泥,外加酵母泥量十分之一的鱼肝油乳剂,或按浮游动物生物量二倍投喂酵母泥,饲养结果与常规方法比较,长势相近。此方法具有省工、省时降低成本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莪术挥发油亚微乳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对其物理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以平均粒径、粒度分布、ζ-电位等参数为指标,采用不同的蒸汽灭菌参数研究确定乳剂的分散相、稳定剂、复合乳化剂等处方组成.结果:所研制的莪术挥发油亚微乳剂载药量高,可耐受热压灭菌,室温下放置6个月基本稳定.其处方为:莪术油2.0%、大豆油2.0%、精制蛋黄磷脂1.2%、油酸0.04%、泊洛沙姆188 0.8%、注射用水加至100 mL.结论:莪术油含有挥发性活性成分,应根据挥发油的挥发特性,设计并制备稳定的可静脉注射的亚微乳剂.  相似文献   

11.
制备W/O型木犀草素微乳.以大豆油为油相,选择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利用伪三元相图筛选微乳配方,测定了木犀草素在油相和微乳中的溶解度,并考察了木犀草素微乳的初步稳定性.微乳的最佳质量配比为司班∶吐温∶乙醇∶油∶水为4.2∶1.4∶1.4∶3∶1.测定的木犀草素在大豆油、微乳中的溶解度分别为18.127、55.03μg/mL.木犀草素微乳提高了其在油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2.
微乳液膜萃取废水中酚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P_(204)煤油NaOH组成的微乳液膜配方及其稳定性,通过该液膜体系萃取废水中酚,考察了PP_(204)的浓度、NaOH的浓度、乳水比、外水相pH值、酚的浓度对除酚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乳液膜不仅稳定性好,无明显溶胀和泄漏,而且分离速度快,除酚率高,可自动破乳.当PP_(204)的浓度为1.0mol/L,乳水比为1∶3,含酚废水的pH值为5时,除酚率达99.98%.  相似文献   

13.
水解聚丙烯酰胺与十二烷基磺酸钠微乳液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十二烷基磺酸钠(AS)/环己烷/正丁醇/水的微乳液体系与水解聚丙烯酰胺的相互作用.在水解聚丙烯酰胺浓度≤1000ppm条件下,微乳液界面相中的AS不与水解聚丙烯酰胺发生络合;水解聚丙烯酰胺的加入也不破坏微乳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NaOH皂化HA的微乳体系的配方,通过HA/煤油/NaOH微乳体系萃取分离含Cd2+、Zn2+废水的研究,考察了HA与煤油的体积比、NaOH的浓度、乳水比、萃取分离时间等因素对Cd2+、Zn2+萃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HA与煤油的体积比为1∶2.5,NaOH浓度为1.5 mol/L,乳水比为1∶3(体积比)时,萃取6 min,该微乳体系对Cd2+和Zn2+的单级萃取率分别为99.23%和97.51%。通过调节萃取相的pH值和适当的油水比,可较好地实现反萃取和油相的回收,当调节油相pH为1、油水比为1∶3时,Cd2+和Zn2+的反萃率分别为98.29%和97.38%。研究表明,该微乳体系具有稳定性好、工艺简单、成本低、膜相可自动破乳、油相可重复使用、萃取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大庆油田北二西区块进行的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是我国首个使用石油磺酸盐弱碱体系为主段塞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工业化大规模矿场注采试验,对该采出液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油水分离后的所谓透明游离水具有溶油活性,进一步的实验表明是一种以低浓度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的微乳液。实验揭示了这种O/W型乳状液的基本组成和微观结构,分析了微乳液的形成和稳定机理,为严重乳化的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油水分离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微乳液聚合制备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二烷基磺酸钠和十三异构醇聚氧乙烯醚为复合乳化剂,采用半连续滴加预乳化单体与引发剂,微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丙烯酸全氟己基乙基酯(PFEA)、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考察了PFEA、乳化剂的质量分数和温度等因素对微乳液聚合及共聚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乳化剂质量分数在2%~3%,PFEA质量分数在12%~20%,聚合温度在75~80℃时,聚合反应稳定,且制得的共聚物憎水性优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环己烷/正己醇微乳液体系,合成出纳米晶ZnSeO3,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其组成,测试其浓度,研究其热稳定性以及对甲基橙的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Tween80/正丁醇/水3组分体系的微乳液相图,研究了温度、盐度对微乳液区域的影响,并通过染色法和电导率法对微乳液的O/W、W/O和B.C.型区域进行了区分.利用动态光散射仪测定了不同盐度下的空白微乳液和包封有全反式维甲酸载药微乳液的粒径,并用渗析-紫外光度法研究了微乳液对全反式维甲酸的缓释作用.结果表明:正丁醇在Tween80胶束相和水相之间的分配系数K为130.2,室温下混合体系在水相大于64%时形成O/W型微乳液;温度和盐度对微乳液形成区域影响很小;增加盐度和加入药物能使微乳液的粒径稍有减小.所制得的微乳液对全反式维甲酸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9.
p-HPcZn-SiO_2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微乳液法制备出β-四(羧基苯氧基)锌酞菁-二氧化硅纳米粒,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在水溶液中纳米粒粒径比较均一,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与未包裹酞菁的在水溶液中相比,该纳米粒的单线态氧量子产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核桃油与乙酸异戊酯(1:1,w/w)的混合油相,EL 35和Tween 80 (8:2,w/w)为表面活性剂相,通过拟三元相图法制备了O/W型核桃油微乳液。该微乳液体系在25~60 ℃内未发生相转变,其粒径随核桃油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所有微乳液样品有剪切变稀的流变行为,属拟塑性流体。核桃油在微乳液体系内对O-2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清除率随核桃油浓度的增加而增大,IC50值为0.090 3 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