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分布于川西北高原的12个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种群的15个穗部形态性状进行了研究。Shannon-weaver指数分析表明,12个种群穗部形态学性状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H′=1.86748),且遗传多样性主要集中在种群内部(71.91%)大于种群间遗传变异(28.09%);聚类分析把12种群的材料聚为4类;主成分分析表明小穗宽、小穗长、外稃长、内稃长、穗长、单穗重和穗节数是造成12个种群垂穗披碱草穗部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5份来自川西北高原的野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出10条ISSR引物对25份材料共扩增出120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70.8%;每条引物扩增条带数变化为9-17条,平均每条引物总扩增的带数为12条,其中多态性的条带数变幅为3-16条,平均每条引物的多态性条带数为8.5条.(2)供试的25份垂穗披碱草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703-0.974,平均值为0.828,供试材料间表现出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基于遗传相似系数对供试材料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可以将供试的野生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分明显分成3类,聚类分析结果与材料的地理来源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采集自中国青海、西藏、四川、甘肃、新疆的64份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材料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1)供试材料共分离出42条带纹,多态率达90.48%,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为0.320~1.000,平均GS值为0.631.说明供试垂穗披碱草材料具有较为丰富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2)对所有材料的聚类分析和主向量分析(PCoA)发现,在GS值为0.59的水平上供试材料可聚成六个类群,大部分来自相同或相似生态地理环境的材料聚为一类,即供试材料的醇溶蛋白图谱类型与材料的生态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以紫花苜蓿和垂穗披碱草为材料,在内蒙古大学草地生态学研究基地内已有的自动遮雨棚进行实验,模拟设置3种降水梯度:+50%处理即增加水分、-50%处理即减少水分、多年平均状态,对不同降水及灌溉含量下,单播紫花苜蓿与单播垂穗披碱草的叶面积、比叶面积、茎叶比、株高等功能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随水分梯度的增加,紫花苜... 相似文献
5.
把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L.)作为供试材料,用高温(45℃)高湿(100%RH)的人工老化方法处理供试种子,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电导率、丙二醛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种子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都呈下降趋势;种子的电导率没有显著变化且差异不显著(P0.05);丙二醛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上升,与对照比差异显著(P0.05);SOD,POD的活性降低,与对照比差异显著(P0.05);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老化6~7 d的蛋白含量与对照比差异显著(P0.05)。电导率不能很好的衡量垂穗披碱草种子的活力、丙二醛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能衡量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分析评价了小麦SSR引物在高寒牧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中的通用性.试验选用了58对小麦SSR引物,其中30对引物能扩增出条带,14对能产生多态性较好的条带,占选用引物的24.1%.通过比较分析其扩增位点数及多态性信息含量等得出WMS518、WMS44、WMS72、WMS219等引物具有较高的标记效率.本研究结果为垂穗披碱草SSR标记的开发、遗传变异分析等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盐胁迫对垂穗披碱草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0,50,150,250 mmol/L)处理萌发的垂穗披碱草幼苗,通过检测垂穗披碱草在盐胁迫逆境下生理生化的变化,并与老芒麦进行比较,研究其幼苗对盐胁迫的反馈机制,为垂穗披碱草在盐碱地的建植和恢复改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叶片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一致,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50 mmol/LNaCl是其幼苗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一个转折临界点;相对含水量、脯氨酸质量分数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一致,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分别在150,250 mmol/L盐浓度胁迫下,垂穗披碱草幼苗相对含水量、脯氨酸质量分数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材料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盐胁迫对垂穗披碱草、老芒麦的生理指标影响显著.经相关分析筛选出对抗盐性影响显著的指标为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质量分数、脯氨酸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经隶属函数法计算得出,垂穗披碱草具有一定的抗盐性,而且较老芒麦的强. 相似文献
8.
垂穗石松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西双版纳产石松科植物垂穗石松[Palhinhaea cernua(L.)Vasc.et Franco]全草中通过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制备薄层层析等方法分得4个三萜化合物。波谱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芒柄花根萜醇(α-onocerin)(1),21-epi-ser-ratenediol(2),serratenediol(3)和lycernuic acid D(4),化合物2-4为首次从云南产垂穗石松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冶勒自然保护区垂枝香柏的I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冶勒自然保护区垂枝香柏(Sabina pingii(Cheng ex Ferré)的6个居群共65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10个引物共扩增出121个多态性位点,物种水平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为98.37%,居群水平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相对较低,在37.40%~51.22%间. 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4959,即总遗传变异中有50.41%的变异发生在居群内,49.59%的变异发生在居群间,基因流Nm为0.5083. 居群间及居群内分化均较明显,可能是由于地理隔离 相似文献
10.
以来自中东、中亚及中国新疆、河南和陕西的155份节节麦为材料,通过对6个穗部性状(小穗长、小穗宽、护颖长、护颖宽、外稃长和外稃宽)进行聚类分析,研究中国节节麦居群的起源及演化.结果表明:中东、中亚和新疆节节麦小穗长、护颖长、护颖宽和外稃宽的变异系数均高于河南和陕西节节麦,且中东节节麦穗部性状的变异程度最大.5个节节麦居群6个穗部性状的多重比较分析显示,河南和陕西节节麦均在一个同质群,且它们与中亚节节麦的差异最小,与新疆节节麦差异最大.基于6个穗部性状的聚类分析显示:5个居群的节节麦分为两大类群,新疆节节麦单独聚成一个类群,陕西、河南、中亚和中东节节麦聚成另一个类群,其中河南和陕西节节麦相似性最高,且它们与中亚节节麦的聚类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