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08,(16):57-57
植物激活蛋白(Activator Protein)是一类从多种病原真菌中分离的、具有蛋白激发子功能的新型蛋白质农药,可诱导多种植物产生系统抗性,促进植物生长,改善作物品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植物激活蛋白通过激活植物体内免疫系统和代谢调控系统,提高植物自身免疫力,促进植物根茎叶生长,从而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提高作物产量。植物激活蛋白对靶标病原菌无直接杀死作用,因此不会引起病原生理小种产生抗性,对环境、人畜低毒安全、无残留。激活蛋白能显著诱导水稻、白菜、柑桔、烟草、辣椒、棉花等多种作物提高抗病和抗逆能力,生长期减少化学农药用药量达60%,大田示范推广中取得了良好的抗病增产效果,在农产品安全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天然产物是抗癌药物的重要来源,全球应用的175种抗癌药物中,有57%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天然产物^[1]。但是全球的高等植物中仅6%做过生物活性筛选,15%经过植物化学的评价^[2],不到10%的药用植物经过详细的药理研究^[3]。所以,从天然产物研发创新药物的潜能十分巨大。但是如何有效地从数目庞大的天然产物中找到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分子,是目前药物研发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之一。G-四链体结构的发现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生理功能的揭示,为解决目前药物研究的瓶颈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青海可可西里湖一库赛湖区域化探工作,基本查明了测区内40种元素(或氧化物)的地球化学分布、分配及富集特征,应用该区化探、地质矿产资料信息结合本区数据资料,对该区资源潜力进一步进行了讨论和评价,为今后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地球化学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造纸废液木质素化学改性并用作道路边坡和裸露山体植被恢复的植生基材添加剂的机理、方法、功能特点、应用效果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造纸废液木质素化学改性后,用作植生基材添加剂功效多,性能好,能有效提高植生基材保水、保肥、供肥性能及植物的抗逆能力,尤其适合水热条件特别恶劣,施工养护极为不便的高陡岩石边坡的植被建植,为解决基材易滑落、植被易退化等行业共性难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支撑技术。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的化学有比较雄厚的基础。从历史上看,俄罗斯产生过罗蒙诺索夫、门捷列夫、布特列洛夫、谢苗诺夫等闻名世界的伟大化学家。他们在化学领域具有重大贡献,特别是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至今还对整个人类化学、物理学的发展、对生产实践以及对哲学领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上述一些人的工作中理性思维起了一定作用,因而这也促进了前苏联化学家研究化学领域的哲学问题。例如Б.М.凯德洛夫、Н.Н.谢苗诺夫、В.И.库兹涅佐夫和Ю.А.日丹诺夫等均是著名的化学家、化学博士或化学教授。他们都写过一定数量的化学哲学问题的论文或专著,在前苏联自然科学哲学领域和化学哲学领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翁贝格(Wilhelm Homberg或Guillaume Homberg,1652-1715)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巴黎科学院最为活跃和出名的科学家,是"前拉瓦锡时期"化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文细述了这位化学家的传奇科学生涯和他在化学脱离炼金术而向现代体系转变之际做出的独特贡献,其中重点论证了他的个人经历所例证的早期化学职业道路、他在化学中对实验物理学工具与方法的应用、他以物质研究为目标的"后炼金术"实验和他在理论建构中对于化学基质的"物质化"。本文旨在呈现初化学学科日渐独立之时其多种思想与社会资源的交汇与互动,理解化学革命的内在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实验室现阶段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植物资源化学与化工、制浆化学与技术、造纸技术与功能材料、过程装备与控制技术、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数字印刷与纸媒传播技术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2):25-25
饮用水常规水处理工艺对微污染原水中有机物、色、臭及藻毒素类物质不能有效去除。饮用水活性炭深度处理已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到较多应用,我国也已在深圳、杭州、嘉兴和昆山等地采用了活性炭深度处理。该技术在应用中出现了出水中细菌及颗粒物影响水质生物安全和原水中由于有机物或溴化物本底浓度高,导致水中消毒副产物或溴酸盐超标的水质化学安全问题。研究发现,活性炭工艺出水中颗粒物增多,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中国引种了大量的外来植物,它们被称为“舶来植物”。因为植物品种繁多,以及中国各个地区方言有所不同,所以出现了很多“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现象,使人们常混淆不清,给农业、中药学等带来了诸多不便。鉴于此,本文对明清时期的14种舶来植物的名称作了初步的考证。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许多报刊杂志不断刊登有关吃人植物的报道,有的说它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原始森林中,也有的说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时有发现。这些报道对各种不同的吃人植物的形态、习性和地点作了详细的描述,结果使许多人相信,世界上的确存在这样一类可怕的植物。但十分遗憾的是,在所有发表的有关吃人植物的报道中,谁也没有拿出吃人植物吃人的直接证据——照片或标本,也没有确切地指出它是哪一个科,或哪一个属的植物。为此,许多植物学家对吃人植物是否存在的问题产生了怀疑。  相似文献   

11.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主要是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雨水等进行处理,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等作用.人工湿地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和美化生态环境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土地资源丰富的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在土地紧张的城市,可以与景观、湿地公园结合建设.近年来人工湿地在中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许多水质净化、水质改善以及水质保持项目中得到应用.本文根据文献检索、实际工程应用以及我国第一部人工湿地技术导则的出版对人工湿地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香山科学会议第348—352次学术讨论会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4月20日至6月12日,香山科学会议先后召开了主题为“生态地球化学环境与健康”、“植物先天免疫机制”、“生物考古研究中的若干前沿问题”、“植物衰老与作物增产和品质改良”、“营养科学发展与国民健康”的第348--352次学术讨论会议。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中国引种了大量的外来植物,它们被称为“舶来植物”。因为植物品种繁多,以及中国各个地区方言有所不同,所以出现了很多“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现象,使人们常混淆不清,给农业、中药学等带来了诸多不便。鉴于此,本文对明清时期的14种舶来植物的名称作了初步的考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基础科学》2012,(4):36-36
对于复杂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如动物和植物,水平基因转移一般被认为非常罕见,因而在进化上意义非常有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航研究小组与美国东卡罗莱纳大学黄锦岭(通讯作者)等合作研究显示,水平基因转移在陆地植物早期演化中频繁发生。他们通过对小立碗藓基因组进行分析,鉴别出了57个核基因家族,它们来源于原核生物,如真菌或病毒。这些基因家族中有很多转移到绿色或陆地植物的祖先基因组中。这些很早就获得的基因在一些基本的植物特异的功能中发挥了作用,如木质部形成、植物防御、氮循环以及淀粉、多胺、植物激素和谷胱甘肽等的生物合成等。这些发现显示,水平转移基因在植  相似文献   

15.
木质纤维素资源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复杂,目前还缺少能够破坏纤维素结构稳定性的低成本技术,生物降解转化的效率还不能适应大规模工业化要求。国内这方面基础研究相对薄弱,急需针对生物质抗降解屏障与生物转化的难点,围绕其中3个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1)植物生物质是如何抗生物降解的——从生物降解转化的角度深入研究这一系列抗性屏障的特性,寻求破解之道,是实现生物质高效转化的基础;(2)微生物是如何攻击植物生物质抗降解屏障的——深入研究微生物降解木质纤维素的机理、多样性以及酶系合成调控,探寻人工构建低成本且高效的复合酶系的可能途径;(3)破解抗性屏障和提高转化效率的可能途径——分子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发展为生物的定向设计与改造提供了可能,通过设计和改造植物、微生物及其降解酶系,选育适于转化纤维素为大宗平台化合物的微生物,研究其代谢调控,构建代谢工程菌,研究定向转化的过程及相关产品,结合物理化学预处理技术的研究,可望集成和设计出新的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生物转化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综合生物炼制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西方植物学界所采用的分类体系经历了从林奈人工体系到裕苏自然体系的转变。在美国,率先关注、呼吁采用自然体系的是一群药物学教授兼植物学家们。他们这样做有非常实际的动力,即通过植物间的自然关系来寻找具有相似药性的植物。事实上,这也是当时植物分类学者们构建自然体系的目的之一。这些学者大都相信,完美的自然体系不但能反映植物外部形态之间的相似性,也可反映其内部特性之间的远近关系;不过与此同时,还有一小部分药物学教授认为,可为植物药性提供确定依据的是化学分析而非自然关系。前者对自然体系的追求为进化论的提出打下了基础;后者的化学进路则通向了现代西方药学。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0):57-57
岩石边坡生态防护一直没有一种较理想的技术方法.喷射植生混凝土(RSP)把岩土工程、植物种植、胶凝化学、环境生态、土壤肥料等多学科技术综合起来,将特定的胶凝材料、植生基材、添加剂与植物种子等混合在一起喷射到岩石边坡坡面,形成一层具有较高强度、抗冲刷、稳定附着在坡面上的防护与绿化基层,从而对岩石坡面进行防护(或封闭)、绿化并保障岩石边坡浅表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1999,(13):35-36
一、主要技术内容 植物生长化学调控技术是21世纪人类开发利用多种植物资源和高效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实现这一目的最主要产品.以往常用的调节剂产品其增效作用已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农业生产的要求,还常常带有较多的副作用和残留问题.  相似文献   

19.
1.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植物修复技术获重要成果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主持的国家"863"计划课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与示范"课题通过验收.课题通过对植物修复的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并集成与植物修复相关的环境科学、地理学、土壤学、植物栽培、生物技术、营养施肥、植物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形成了具有应用前景的植物修复成套技术.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05,(3):60-61
地球受到破坏,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幸福,我们可以做什么?以下是一些日常生活的绿色策略,建议您细细思量,逐步尝试实行! 善行由家里开始1.打扫清洁家居,减少使用化学清洁剂或杀虫剂2.用柠檬及炭等消除异味,代替化学空气清新剂3.食具不大油腻时用暖水清洗, 减少使用洗洁精4.室内外多种植物可使周围阴凉,减少开风扇、冷气5.时常留意保养电器(特别是冷气机),减少耗电6.选用效能好的电器用品(参考消委会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