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图D_(n,4)的邻点可区别V-全染色和邻点可区别I-全染色。根据图D_(n,4)的结构特点,利用穷染的方法得到了图D_(n,4)的邻点可区别V-全色数和邻点可区别I-全色数。  相似文献   

2.
若一个正常全染色其相邻顶点的色集不同时,就称之为邻点可区别全染色,邻点可区别全染色所用颜色的最小数称为邻点可区别全色数.本文研究了联图Wm∨Pm(n≥4)的邻点可区别全色数。  相似文献   

3.
图的点可区别全染色是满足任意两个顶点色集合不相同的正常全染色,所用的最少颜色数被称为图的点可区别全色数.应用构造染色函数法研究了图K_(2n+1)\E(K_(1,m))(n≥2,m≥2)的点可区别全色数.  相似文献   

4.
《河南科学》2016,(10):1620-1623
通过分析D_(n,4)冠图的结构信息,利用组合分析法讨论了D_(n,4)冠图的邻强边染色和邻点可区别的全染色,通过构造具体染色得到了D_(n,4)冠图的邻强边色数和邻点可区别的全色数.  相似文献   

5.
在等完全r-部图全染色的研究中,首先确定了每部有2个点的完全r-部图的全色数;然后利用已得到的结果进一步研究每部有n个点的完全r-部图的全色数.采用上述思路研究了等完全卜部图的邻点可区别全染色,利用图分解的方法给出了每部有2个点的完全r-部图的邻点可区别全色数;并给出了每部有偶数个点的等完全r-部图的邻点可区别全色数.  相似文献   

6.
对于一个正常的全染色,相邻点满足顶点及其关联边染色色集不同的条件时,称为邻点可区别全染色。其所用最少染色数称为邻点可区别全色数。就圈Cm与星Sn的联图CmVS,得到m,n任意取值下的邻点可区别全色数。  相似文献   

7.
图C_m∨F_n的邻点可区别全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个正常的全染色满足相邻点的点及其关联边染色的色集不同时,称为邻点可区别全染色,其所用最少染色数称为邻点可区别全色数.就圈Cm与扇Fn的联图Cm∨Fn,得到了在m,n不同取值情况下的邻点可区别全色数.  相似文献   

8.
张东翰 《江西科学》2015,33(1):59-60,69
利用穷举法和组合分析法讨论了图Dn,4的邻点可区别边染色和邻点可区别全染色,通过构造具体染色得到了图Dn,4的邻点可区别边色数和邻点可区别全色数。  相似文献   

9.
针对图的邻点可区别均匀E-全染色问题,用结构分析的方法和穷举法研究图Cn,m(n≥3,m≥1)的邻点可区别均匀E-全染色问题,得到它们的邻点可区别均匀E-全色数,并验证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借助已有的完全二部图K_(2,n)和K_(3,n)的点可区别IE-全色数的结论,利用组合分析及构造具体染色的方法探讨完全二部图K_(2,n)和K_(3,n)的一般点可区别全染色问题,确定了K_(2,n)和K_(3,n)的一般点可区别全色数.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二重(n1,n2)型对称循环矩阵的新概念并研究了它们的某些性质,特别是给出了仅用二重(n1,n2)型循环矩阵或二重(n1,n2)型对称循环矩阵第一行的元素就可判断其非异性的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技术,给出了计算(m,n)型二重(R,r)-循环矩阵的全部特征值和两个(m,n)型二重(R,r)-循环矩阵相乘的快速算法,证明了它们的计算复杂性均为O(mnlog2mn)。  相似文献   

13.
给出线性方程组AX =b反问题在 (m ,n)型二重 (r1,r2 ) 循环矩阵类中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图的r(2)点染色的概念,研究了扇Fn、轮Wn、完全图Kn的r(2)点染色问题,并得到了它们的r(2)点色数.  相似文献   

15.
在本文中,给出了循环图C(2n,n)的控制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技术,给出了计算系矩阵为非奇异的(m,n)型二重(R,γ)-循环矩陈的线性方程的求解、非奇异(m,n)型二重(R,γ)-循环矩阵求逆的快速算法,证明了它们的计算复杂性均为o(mnlog2 mn)。  相似文献   

17.
用活化法以93Nb(n,2n)92mNb反应截面为中子注量标准,对90Zr(n,2n)89Zr反应截面进行了测量.测得的13.64,13.80,14.01,14.35,14.62和14.80MeV中子引起的90Zr(n,2n)89Zr反应截面值分别为483.0±10.6,539.7±11.9,606.3±13.3,710.6±15.6,775.4±17.1和825.5±18.2mb.单能中子由T(d,n)4He反应获得,中子能量由硅控测器法测定.并把本工作的数据和其他一些作者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利用(n1,n2)型二重对称(r1,r2)-循环Hankel矩阵和(n1,n2)型二重(r1,r2)-循环矩阵之间的关系,给出了(n1,n2)型二重对称(r1,r2)-循环Hankel矩阵逆矩阵的一个算法。  相似文献   

19.
主要讨论了两个Z4线性码ZRM(r,m)和ZRM*(r,m)的类型以及这两个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六亚甲基亚胺为模板剂,通过动态水热晶化法合成硅铝摩尔比为20~60的分子筛,采用XRD表征其物相结构;并采用NH3-TPD,吡啶吸附等方法表征其酸性质;利用气-液固反应和液-固反应,比较不同硅铝摩尔比的MCM-22分子筛在苯与丙烯烷基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硅铝摩尔比在30~60时,可以合成出比较纯的MCM-22分子筛,且随着硅铝摩尔比的增加,分子筛的B酸量逐渐增加,所表现出的烷基化活性也随之增加。当硅铝摩尔比为40时,目标产物异丙苯的选择性达最高值,副产物二异丙苯和三异丙苯的摩尔分数最低,但正丙苯的摩尔分数却最高,这与催化剂中B酸量及其所占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