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琴 《科技信息》2010,(35):I0358-I0358
"差点没+VP"结构是汉语中有一种很有趣的现象。根据出现的语境不同,此结构可以表示截然相反的意义。例如:"这次考试差点没及格"(及格了)V.S."差点没把她气晕过去"(没气晕)。显然,第一个句子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而第二个句子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通常情况下,相同的句子结构应当表示相同的语法意义,但为什么在"差点没+VP"结构中却不是这样呢?针对这个问题,学者们从语义、句法、语用、语音、逻辑、形成动因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其中以语义角度的研究最多,本将从语义角度对以往的研究做一下梳理。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中,汉语句式的研究一直居多,如"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等。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汉语句式的奥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目前对"对"字句和"连"字句还缺乏系统的论述,从"对"字句和"连"字句的界定、语法意义和歧义句考察三方面来研究这种特殊句式。  相似文献   

3.
湘语与赣语对应于"不"的否定词有大致相同的类型与发展轨迹,即:冇→冇/唔→唔→不/唔→不。湘语与赣语对应于"没有"的否定词的核心语素都来自古效摄一等明母去声,在后来的演变中,两大方言"没(有)1"与"没(有)2"的音节类型大致相同,"没(有)1"向双音节转化快于"没(有)2"的进程也相同。二者的突出差异是"没(有)1"向双音节转化时,各自的语素配置不同,湘语一般说"冇得",赣语一般说"冇有"。湘语与赣语的正反问都倾向于选用"VP-Neg"格式,而且都有相同的三种句型。表否定的"连"字句是湘语中一个有特色的句式,在赣语中很少见。湘语与赣语的否定词及其相关否定表达具有很多相一致的地方而不同于其他方言,说明这两大方言关系十分密切;同时二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某些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在"把"字句的研究史上,仅有较少人对从属于"把"字句的一个典型而又特殊的句式:"我把你这个+Np"进行过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大量实例的考察,对该句式作了相关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重点考察其语用功能的演化,认为该句式来源于一般"把"字句,其作用正逐步由表示责骂向表示嗔怪和无可奈何之情转变。  相似文献   

5.
运用整合理论分析可知,“差点没+VP”格式通过非真假设转指现实结果的方式,实现概念整合,并突显浮现义。“差点没+VP”格式在言语交际中体现多个语用原则,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完全被动句是指"被自杀"、"被满意"、"被小康"等"被"的这种新用法,重音落在"被"上,表达强烈的被动性和主观色彩。完全被动句有不同于一般被字句的句法语义特点,其句式义是"表达事件的非常态性",完全被动句是"被"字句的原型用法,在被动句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再也”是一个在元代就已固化的偏义副词,其意义有二:专表重复或频率;兼表重复和时间,相当于“永远”.本文论述了重复否定句“NP再也不(没有/没/别)VP(了)”中各构成成分的属性、全句的表义功能、预设义与言外义;该句式常常叙述一个位移事件的“高潮”或“结局”,是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信息,在表义上具有结果突现,“一反常态”、旧貌新颜,界线分明、变化显著,对比鲜明、表义委婉,耐人寻味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的"差点儿(没)VP"句式包含着不同的语义语法关系,这一类句式也一直引起语法学家的关注。人们一般采用朱德熙先生提出的"企望说"来予以解释。文章主要就该句式的否定形式所表现出的两种结构与语义关系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对"令AB的是C"这类句式作了较为细致的考察。主要结论是:一、充当句式中B的词语,绝大多数都是表示心理状态的形容词或动词词语。二、从C的句法形式考察,存在着"复杂式"和"简单式"两种类型。但在出现频率上,"复杂式"比"简单式"高得多。其原因与绝大多数的C属于新信息,特别是与说话人的表达需要直接相关;三、以廖秋忠所提供的几种手段为依据来确定"是"的管界。结果表明,几种手段在适用频率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黄宗羲打破墓志铭四言铭文的固定句式,在铭语中大量使用虚词;改变墓志铭固定的写作程式;在具体的写作中运用了议论、抒情等手法;一改前人称美不称恶的写作体例;在记叙墓主生前事迹的同时加入了对自我的强烈观照。这些"破体为文"的做法,突破了墓志铭"用"的功能价值,提升了墓志铭的审美价值和文学地位,对后世的墓志铭创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文试从"意义载体"、语义关系、预设和否定词"没""不"分别与"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的关系这四个方面来界定"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其目的是:一方面使我们对"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的概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使我们能够准确地区分"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  相似文献   

12.
文章考察了两类"宁可"句式在复句中的使用情况,结果发现隐藏在其背后的制约因素为该格式的语义模式及语用目的,同时发现"宁可"句式的具体使用与焦点的凸显策略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未VP"结构包括"未VP"、"没VP"、"未曾VP"、"不曾VP"等4种表达时间意义的句式。4种句式在《儿女英雄传》中出现的频率各不相同。由"未VP"、"没VP"发展到"未曾VP"、"不曾VP",这是"未VP"结构历史发展的一种选择。4种句式在作品中的用例呈递增趋势。"未VP"句式形成的时代早于"不曾VP"。时代越早,"未VP……先……"的用例越多,而"未VP……早……"的用例则越少。叠合结构"没有VP之前"在《儿女英雄传》中包括5种形式:未VP之前、未VP以前、不曾VP之前、不曾VP以前、没VP以前。叠合结构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比"未VP时"、"VP时"或"VP之前"等时间格式突出。这与《儿女英雄传》大量使用"未VP"结构表达时间概念的语言习惯有关。表达时间概念的"未VP"结构孕育了叠合结构。  相似文献   

14.
根据标记理论,认为重音是"焦点的口头标记形式",通常所说的"焦点标记词"应该属于"焦点的书面标记形式";通过对70部现当代文学作品进行定量分析的方式,考察了"被+NP+给+VP"与"被+NP+所+VP"这两类格式中虚词"给"与"所"的隐现规律,得出复合被字句中"给"与"所"的语法功能;在"焦点标记"理论基础上,文章通过论证得出,"是"、"给"与"所"都是焦点的书面标记形式。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周遍性重复是语言诗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产物,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国风》章节的复叠,句法上形成同指性双层加合型复句句式,以满足语言形合的需要;语义上,其"总说-分述"格局体现了涵括和细节的统一;重复本身具有认知凸显功能,其信息过量现象在说理性语篇中还可视为一种语言顺应策略。  相似文献   

16.
"V1着V1着,V2P"与"正V1着,V2P"是现代汉语中比较常用的两个句式。二者有时可以互换,对上文语境都有一定的依赖,句式的信息焦点都在V2P部分。但二者在句式的构成、语体色彩、叙述对象、共现词、句式内部语义关系类型等方面,均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曾小红 《海峡科学》2004,2(5):18-20
本文以"N+Ad.+的+不+V"讨论表示否定的"N+Adj.+的+否定词+V/VP"句式.首先考察了"N+Adj.+的"的论元角色与谓语动词论旨结构的关系,指出当动词是二元动词或三元动词时,"N+Adj.+的+否定词+V/VP"句式和"否定词+V/VP+N+Adj.+的"句式在论旨结构上具有平行性联系,认为"N+Adj+的+否定词+V/VP"句式实际上是由"否定词+V/VP+N+Adj.+的"中的焦点成分"N+Adj.+的"前置形成的焦点突显句式."N+Adj+的"作为论元,其所指与动词的论元属性及语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发生了很多大事,除年初的冰冻雪灾和汶川"5.12"大地震的自然灾害外,频发的群体性事件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分析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防患于未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学界普遍认为介词"随"的用法始于先秦,事实上,"随"在西汉只是出现了个别类似于介词的用例。随着"随N+VP"句式的大量使用,"随"的动词义开始虚化,"随"逐渐由动词转化为介词:伴随动词发展为伴随介词,伴随介词进一步发展为经由介词和凭据介词;听从动词发展为任随介词,少部分发展为凭据介词。  相似文献   

20.
"NP+了"结构具有口语性。能进入"NP+了"结构的NP主要有五种语义类型:阶段NP、时间NP、关系NP、处所NP和数量(名)NP,并且NP具有[+顺序义]、[+推移性]、[+特指性]的语义特征。含有"NP+了"的句子,句式不同,语义重心所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