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降低货物运输的能源消耗,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我国的货物运输结构和能源消耗现状,在利用SPSS软件对货物周转量进行回归预测的基础上,引入总能耗约束,建立基于能源消耗的货物运输结构线性优化模型,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分担率.文中以我国2020年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利用Lingo求得的最优解在满足等量货运需求的情况下,节约了2.7%的能源消耗,且产生的调整成本远小于得到的环保收益,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城市交通文化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福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3):29-32
为对城市交通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以交通文化力的含义和内在关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利用结构方程对交通文化力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最终得到交通文化力解释结构模型.结果表明,在此基础上建立的ISM模型从整体角度准确地揭示了交通文化系统要素的结构,是实现交通文化系统知识提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现状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发展的相对滞后造成城市交通拥堵频繁.本文分析了当前城市交通发展状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城市交通管理的有效措施,以促进城市交通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发展的相对滞后造成城市交通拥堵频繁.本文分析了当前城市交通发展状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城市交通管理的有效措施,以促进城市交通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城市交通信号整体优化理论的概念与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学堂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5):92-94
城市交通拥挤和堵塞导致道路的容量和管理效率降低,也是交通污染和事故的间接因素。尽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各交叉口交通信号的不协调、不优化是主要的技术原因。给出了城市交通信号优化理论的新概念,介绍了实现交通信号整体优化的基本方法。随后,给出了城市交通信号整体优化的方法,即把区域系统分解成线控系统,把复杂系统分解成简单系统,分别建立各系统的线性方程,并归纳成线性规划问题。最后理想子区为例进行了相关分解,并建立了列写线性方程的相关概念。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针对我国城市交通目前面临的问题,阐述了城市交通结构与城市畅通交通的关系,提出了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对城市交通进行结构调整、合理规划、并逐步形成综合立体城市交通体系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不但要考虑交通出行效率目标最大化,还要使交通系统的资源消耗最小,环境污染最低。本文在以打造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针对出行的机动性和可达性,同时考虑环境容量、土地利用等约束条件来建立交通结构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9.
钱桂安 《国外科技新书评介》2006,(10):13-13
本书是关于城市交通管理的一本论文集,是根据2003年在瑞典召开的“未来城市交通:如何应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复杂性”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编著而成。这次会议是由沃尔沃研究教育基金资助。本书阐述了多个城市交通的特点、复杂性的概念、如何应对复杂性、汽车交通系统的作用。并对亚洲、非洲、欧洲等多国的交通系统模型做出了分析,提出了解决交通问题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济南市城市综合交通的计算机模拟模型,对济南城市交通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定性与定量的综合分析。文末结合分析结果,对济南城市交通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黑龙江省一次能源为研究对象,选取其1995~2014年一次能源消费的历史数据,构建了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黑龙江省2015~2020年一次能源的消费总量;重构马尔科夫模型,预测黑龙江省2015~2020年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模拟预测结果误差小,预测准确度良好。2015~2020年黑龙江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基本稳定在9200万吨标准煤;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份额均有所降低,清洁能源占比呈增长趋势;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仍高达65.39%,清洁能源占比仍处于弱势。建议:降低一次能源的消费总量,尤其是煤炭和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合理调整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消费理念,优先使用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12.
根据广州市统计年鉴中的能源消费数据,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以及2000~2010年间3次产业及其主要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费结构,再对碳排放量与强度进行了估算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广州市已经迈入过渡后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量和强度、碳排放量和强度都高于其它2个产业,尤其是轻工业行业的造纸及纸制品业,重工业的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的碳排放强度也有待改善.因此提出了广州市应迫切对第二产业的内部行业进行全面深入的革新和优化,特别是轻重工业中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较大的行业,同时应加快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的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并提出促进广州向低碳城市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被动式超低能耗木结构建筑能量损失中外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占比最高,为了降低能耗,研究了被动式超低能耗木结构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方案。通过标定热箱法对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性进行测试,获取建筑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或热阻。分析了建筑外围护外墙、屋顶和外窗,研究了各外围护组成部分的传热系数。将屋顶、外墙和外窗当成正交实验的三个因素,通过等水平正交实验表获取实验方案组合。将研究的被动式超低能耗木结构建筑当成基准建筑,将其冷热总负荷和各外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方案全年空调总负荷的差值当成对应组合方案的总负荷节能值,获取节能设计方案。利用Energyplus软件对设计节能方案进行能耗模拟,获取前三个最优方案在一段时间内的能耗值,对节能设计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4号节能设计方案空调总负荷节能值最高,其次是2号节能设计方案,再次为8号节能设计方案;方案4能耗低,二氧化碳减排量高,舒适性好。可见桁架屋顶、玻璃纤维保温棉填充墙体、low-E中空(断热铝窗框)外窗组成的外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方案最优。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5-2012年北京市对外交通运输各运输方式的客、货运周转量及对应能源消耗量的统计数据,利用LMDI方法建立了能耗变化模型。根据ASIF分类方法,选择影响能耗变化的3个主要因素:交通活动水平、交通方式结构和能源强度,定量地计算各因素对能耗变化的影响力和贡献率。研究发现,能源强度抑制能耗的增加,其他2个因素均促进能耗的增加。为了减缓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需要依托能源技术进一步降低能源强度,并将客货运量向运量大、能耗低的铁路吸引。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改进灰色模型的能源消费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灰色模型的预测精度,在一次累加生成序列呈指数增长趋势的前提下,利用预估-校正技术对灰色模型的背景值进行了改进.数值实验表明,改进模型有效地改善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并拓展了模型的适用范围.最后,结合等维递补技术,利用提出的改进模型,对到2015年中国能源消费需求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到2010年和2015年,中国能源需求总量将高达31.9和36.3亿吨标准煤,这将为中国能源供应安全带来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人工鱼群算法刨煤机比能耗最低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滑行刨煤机无用功率,提高刨煤机运行能耗利用率,选择刨煤机的刨削深度、刨刀间距、一次循环刨头采高、刨刀宽度为设计参数,以刨煤机刨削机构比能耗最低为优化目标,采用人工鱼群算法对刨煤机刨削机构进行参数优化,优化结构表明:在刨削结构刨头外形尺寸不变且结构强度满足的条件下,刨煤机刨削结构的比能耗减少了7.89%,破碎率上升了1.45%,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规划中的不足及其所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模型.该模型是在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把资源、能源、环境作为约束条件,较好地体现了循环经济的原则和特征,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武钢炼铁系统建立多级能源投入产出模型,采集并分析武钢炼铁系统2010~2013年生产及能源数据,通过该模型计算焦炭、烧结矿及铁水的能值与能耗,运用吨钢能耗e-p分析法计算工序节能量,采用指数平滑法预测未来一年的能源需求量。结果表明,降低焦化、烧结、高炉工序能耗,加大回收余热、余能等二次能源的力度,增加喷煤量以提高煤焦置换比以及优化生产结构等措施均有助于该炼铁系统的能耗降低。 相似文献
19.
考虑认知多址接入系统中的多个次用户与主用户同时共享多个信道的能量消耗问题,次用户能够同时感知和接入多个主用户信道并把对主用户的干扰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为了减少能量消耗,需要对感知时间、信道以及功率进行合理的分配,同时,把干扰功率作为约束条件以保证主用户的服务质量。在基于多用户多信道感知的频谱共享方案中,所建立的初始优化问题为非凸整型组合分式规划问题,为了对感知时间、信道及功率进行联合优化,将其进行凸松弛并进一步转化为一个含参数的线性问题,从而提出一种最小化能量消耗的算法。通过实验仿真讨论次用户数量,信道数量及干扰功率对能量消耗和最优感知时间的影响,同时也验证了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甘肃省能源消费结构与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分析了甘肃省各类能源、空气质量、工业产值、废气排放等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甘肃省能源消费结构依然以煤为主导,伴随着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是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提出了优化甘肃省能源消费结构,加大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和能源结构多元化等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措施,为甘肃省能源科学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