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鸟粪石形式从固体废弃物——剩余污泥中回收氮磷,探讨pH值和发酵时间对污泥发酵溶出氮和磷的影响,以及Mg和P摩尔比对回收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溶出的氮、磷的质量浓度较高,而且随着发酵时间延长,发酵液中氨氮与正磷酸盐质量浓度增加,其最佳发酵时间为2d.此外,随着投加镁的增加,氮磷回收率增加,当发酵液中Mg和P的摩尔比为1.2∶1时,磷的回收率最高.对回收产物进行组分分析、电镜扫描与X射线衍射分析,证明沉淀主要成分为鸟粪石.  相似文献   

2.
同步脱氮除磷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及其反应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絮状活性污泥为种泥.采用人工配制的模拟生活污水,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成功地培养出了同步脱氮除磷好氧颗粒污泥.污泥颗粒粒径大多在0.5~1.0mm,SVI为27.0mL/g,MLVSS/MLSS为86.8%,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和较高的生物量.采用好氧颗粒污泥进行脱氮除磷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同步脱氮除磷和去除有机物的功能.反应周期结束时氨氮、PO4-3-P去除率接近100%,C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3.
牛渤超  司璟璐  成庆利 《河南科学》2022,(12):1950-1956
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剩余污泥是当前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剩余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具有极大的资源回收价值.首先通过试验探究了对剩余污泥进行酶解预处理的最佳条件,然后对比分析了利用鸟粪石结晶法对未经酶解预处理和经酶解预处理的剩余污泥上清液进行磷回收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剩余污泥中添加2%的混合酶(由质量比为1∶1∶1∶1的纤维素酶、中性蛋白酶、溶菌酶、α-淀粉酶混合配制而成),并在45℃、150 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13 h时,剩余污泥中正磷酸盐的溶出质量浓度最大.利用鸟粪石结晶法对剩余污泥进行磷回收时,若先对剩余污泥进行酶解预处理,可大大提高磷回收效果.  相似文献   

4.
鸟粪石法同步回收发酵液中高质量浓度氮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剩余污泥碱性发酵液为研究对象,考察鸟粪石沉淀法(MAP法)同时回收氮磷的最佳条件及对发酵液中有机物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分别以氨氮(NH4+—N)和正磷酸盐(PO43-—P)回收率为考察标准,四个环境因素的显著性分别依次为:nP∶nN>pH>反应时间>nMg∶nP、pH>nMg∶nP>nP∶nN>反应时间.各个环境因素的优化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回收条件为:pH=10.0、nMg∶nP=1.8、nP∶nN=1.6、反应时间为5 min,此时NH4+—N和的PO43-—P回收率分别为62.3%和94.1%,同时发酵液中的有机物随着鸟粪石沉淀的析出也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5.
通过逐步缩短沉降时间和提高氮负荷的方法,考察水力选择压和生物选择压共同作用下的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启动过程及污泥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启动期间,颗粒平均粒径36 d增至0.5 mm,第90 d达到0.9 mm,粒径平均增速为9.3 μm·d-1;前53 d内污泥负荷为0.4~0.6 g·g-1·d-1,表观污泥产率为0.40~0.52 g·g-1,当生物量增长后,污泥负荷降至0.2~0.4 g·g-1·d-1,表观污泥产率减小至0.17~0.25 g·g-1;40 d后SVI稳定在(15±5)mL/g范围内,沉降性能良好;反应器除污染效果好,10 d后COD去除率稳定在80%左右,NH+4-N去除率达到98%以上,且随着氮负荷提高,单位质量污泥的NH+4-N反应速率提高,AOB、NOB和异养菌的活性都在增大.  相似文献   

6.
实验考察了厌氧膨胀床反应器(EGSB)处理木薯酒精废水的启动、运行和基质产沼气转化特性.结果表明,高温EGSB反应器接种中温颗粒污泥,需20d即可完成启动,反应器故障停运54d后进行二次启动的时间仅需10d.EGSB适宜的有机负荷是10~14kg·m-3·d-1(以COD计),稳定运行期间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在80%~90%之间,在标准状态下的产沼气转化率(BCR)为0.315m3·kg-1.试验期间反应器内的污泥颗粒化程度良好,直径2mm以上的大颗粒污泥增长迅速.260d时污泥挥发性悬浮固体(VSS)与总固体(TSS)质量浓度之比ρVSS/ρTSS由接种时的0.51变为0.84.启动和运行期,出水pH值随着COD去除率的变化而波动,可以通过系统出水pH大小来初步判断EGSB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7.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其中含有丰富的碳、磷及金属等资源。污泥土地利用、垃圾填埋和焚烧等传统的处理方式不能有效地回收利用这些资源,这给污泥资源化回收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污泥资源化回收处理在降低污泥污染物的同时,使其成为可利用的资源。研究总结了污泥中碳、营养元素磷、金属(Cu、Pb、Zn、Cd、Hg、As、Cr和Ni)等资源的回收潜力及国内外污泥回收处理技术,对碳的回收技术(热处理法和厌氧消化法),磷的回收技术(鸟粪石结晶法、磷酸钙沉淀法和湿化学法)与金属的回收技术(生物沥浸法、化学处理法和电动修复法)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对污泥的资源化回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应进一步对污泥中磷或重金属的高效释放技术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8.
采用SBR反应器,系统地研究不同质量浓度Zn(Ⅱ)长期作用对好氧颗粒污泥基本性能和污染物去除功效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ρ(Zn(Ⅱ))≤5 mg/L时,Zn(Ⅱ)对好氧颗粒污泥基本性能与污染物去除功效影响较小;当ρ(Zn(Ⅱ))≥10 mg/L时,Zn(Ⅱ)会导致好氧颗粒污染物去除功效降低,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质量浓度、沉降速率、污泥粒径与结构发生改变。10 mg/L以上的Zn(Ⅱ)长期作用会导致污泥粒径变小,结构松散,进而导致污泥沉降性能变差,最终引起ρ(MLSS)下降。Zn(Ⅱ)作用76 d后,投加10 mg/L和15 mg/L Zn(Ⅱ)的反应器内NH+4-N、COD去除率分别减低为84.3%和75.1%、90.1%和85.7%;ρ(MLSS)分别降至3 658 mg/L和3 225 mg/L;SVI分别升高至94 m L/g和99 m L/g;颗粒污泥的平均粒径分别降至0.58 mm和0.37 mm,部分颗粒污泥解体。  相似文献   

9.
采用鸟粪石沉淀(MAP)法同时回收某酒厂厌氧工艺出水中的氮和磷,以MgO取代MgCl_2作为沉淀剂,研究了不同pH值、镁磷摩尔比和反应时间对N、P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9.6,n(Mg~(2+))︰n(P)=1︰1,反应时间为20 min的最佳回收工艺条件下,总磷和氨氮的回收率分别高达98.0%和30.9%,同样条件下氨氮的挥发率为7.2%.生成的鸟粪石沉淀物的SEM分析结果显示:其结晶体为斜方型晶体,表面有絮状物和微粒附着;XRD半定量分析表明:沉淀物中鸟粪石的含量高达94%,属于利用价值极高的缓释化肥.每1000 m3的酒厂厌氧出水通过投加0.16 t的氧化镁和微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回收1.01 t的高纯度(90%)鸟粪石,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培养和驯化在低碳条件下能够正常生存并有良好磷酸盐还原效率的微生物污泥,探究其最佳的工艺运行参数和系统的操作方案.方法整个驯化过程共90 d完成,分为低负荷、中负荷、高负荷3个阶段.以较低COD进水质量浓度进行污泥的培养和驯化.考察磷酸盐还原污泥对废水的COD去除效率、磷酸盐去除效率,磷化氢产生量,污泥质量浓度变化,并对这些影响因子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最终COD去除率可以达到87.99%.磷酸盐去除率最高达到59.49%,最高去除速率为21.11 mg/(L·d),除磷效能趋于稳定.系统中混合液悬浮固体质量浓度(M L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质量浓度(MLVSS)及悬浮物质量浓度(SS)趋于稳定,没有大幅增殖,并出现细小污泥颗粒,污泥的状况和性能保持稳定,没有处理剩余污泥的负担.结论污泥培养驯化成功,检测到微量磷化氢气体的产生,磷化氢的产生证实了磷酸盐还原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SPA协凝试验法快速检验肉中沙门氏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F沙门氏菌多价抗血清致敏金葡萄球菌SPN0:1800株,制备成SPA诊断液,直接用凝集法检测肉中沙门氏菌,快速(不超过30h)、准确(与沙门氏菌常规检验法SN0170-92行业标准对100个肉样的检测结果符合率达95.24%)、灵敏度高(使用效价达1∶64)、特异性强(只与沙门氏菌发生凝集反应,强度为“+++”)、检出率高(比常规检验法高1%)、节省费用(每检测一个样比常规检验法节省费用人民币40元).  相似文献   

12.
利用正交配置法,求解有限长圆柱体催化剂颗粒中的Robin问题。研究了解的分支现象和多态区域。计算了催化剂的有效因子。  相似文献   

13.
用二维的正交配置法求解有限长圆柱体催化剂颗粒中的Dirichlet问题。计算催化剂的有效因子。方法简便,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单颗粒扩散池,建立了一套可准确测定多种规格圆柱状商品催化剂曲节因子的单颗粒色谱装置,并测得了能反映死孔影响的WB-2催化剂的曲节因子。分别用积分变换法和奇异摄动法,导出了数学模型在拉氏域内的解和时间域内的近似解析解,并用导得的解进行模型参数估值。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矩分析法来估计模型参数。用模型的近似解析解模拟了模型参数和变量对下腔室流出曲线的影响,给单颗粒色谱法实验条件的选择和过程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转炉污泥生产炼钢用氧化球团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炉污泥为原料,配人有机和无机复合结合剂,采用压制成型和低温焙烧的方法研制了高性能转炉污泥球团,并探索了影响球团强度的各种因素.试验发现球团强度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球团强度增加,当温度达到大约873K时强度达到极值;当温度超过873 K时,随着有机结合剂及结晶水的挥发,球团强度又明显下降;当温度超过1 300K时,固相扩散增加,并出现液相烧结,因而球团强度显著增加.对影响球团强度的因素进行了模式识别分析,找到了目标优化区,确定了适宜的球团生产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温度、还原剂、铬矿粒度以及与还原剂结合形式等因素,对铬铁矿直接还原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多种添加剂对铬矿还原反应影响的实验。通过气体中间物的固-固反应理论,描述了还原过程。实验结果为开发合碳铬矿球团在竖炉型的熔融还原提供了配料造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制涡轮桨粘度计,测定了球状菌丝体青霉素发酵液的流变性质。在整个发酵周期内发酵液呈现Casson型流体,流变方程为τ(t)~(1/2)=τ_o(t)~(1/2)+K_c(t)(?)~(1/2) 在发酵过程中菌丝体形态不断变化,引入球状菌丝体形态因子干菌球直径(d_d)和体积因子(C_(FP)),对菌球形态变化进行了定量描述。将发酵液流变参数与菌球形态因子和发酵液固相浓度进行关联,得关联式为τ_o=CC_(FP)~(1.1)d_d~(3.3)X~(2.5)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加填料和不加填料结团絮凝工艺进行的试验,证实了加填料结团絮凝工艺在处理低浊度原水时的高效性。认为加填料主要是为了发挥其拦截初始粒子的能力,同时,填料在絮凝柱内的转动和脉动使絮凝体层得以致密。  相似文献   

19.
铁矿-煤球团在空气中能够还原的原因是:从球团排出的可燃性气体在球面附近的火焰面上燃烧,在火焰面内侧是氧化性较弱的可燃性气体和燃烧产物的混合物,铁矿-煤球团在弱氧化性气氛中具有抗氧化性;在火焰面燃烧放出的热量向球团传递,进行自热还原.  相似文献   

20.
从原料特性、调质、制粒和冷却四个方面综述影响颗粒饲料品质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