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清照作为女性词家,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她抒情大胆直率,而且所抒之情,真挚健康,感伤却不沉沦,她的词中洋溢着浓烈的女性意识,表现为她倜傥洒脱、自信乐观的丈夫气。抒情过程中浓淡得宜,而且,她的词风刚柔相济、雅俗共赏,得花间之精髓而又脱出了花间的范域。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以其才开一代之风气,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的词具有强烈的抒情意味,少女时代词风清新活泼;婚后不久词益成熟,更显细腻委婉;丈夫死后又经历国破家亡,词风苦涩悲凉,伤世忧时。本文旨在结合作者的身世浮沉来赏析其词社会价值及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以她卓越的才华谱写了一曲曲浅喟深叹时代乱离、人生遭际不幸的悲歌。她的词植根于生活,曲折地描写现实,从侧面反映社会。虽说她的词作也有欢歌笑语,但更多的是哀愁和慨叹。词人在叙事抒情塑造自我形象时,不仅细腻地刻划人物的外貌和动作,而且充分显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征。尤其可贵的,她创造了一个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艺术典型,成为我国词史上第一个性格完整的女性抒情主人公形象。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词在整个宋代词坛成为独具魅力别是一家之词是因为,第一,其“别是一家”的词美艺术,真正发挥了词之为体的特色;第二,词中塑造的三重复合的抒情形象,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蕴,提高了词之境界,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5.
读李清照早年的词,会读到一种纯纯的少女情怀和闺中朦胧的情思;读李清照婚后的词,会读到一种甜甜的幸福以及别离丈夫后,思念丈夫的离愁别绪;读李清照晚年的词,会读到一种社会动荡、流离患难之苦、国破家亡之恨;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她是中国文学史上才气不输男儿、成就最高的女词人,她的词不但是她生活的写照更是南宋王朝的缩影,从妩媚秀丽、格调清新到凄清哀婉、苍凉悲楚。她的凄美、她的愁苦、她的才情、她的高洁傲岸、她的坚毅刚健、婉约清新全部都从她的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她的词中更多的是一种无法言语的"愁",本文主要从李清照的经历和词中分析她的性格。  相似文献   

6.
读李清照早年的词,会读到一种纯纯的少女情怀和闺中朦胧的情思;读李清照婚后的词,会读到一种甜甜的幸福以及别离丈夫后,思念丈夫的离愁别绪;读李清照晚年的词,会读到一种社会动荡、流离患难之苦、国破家亡之恨;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她是中国文学史上才气不输男儿、成就最高的女词人,她的词不但是她生活的写照更是南宋王朝的缩影,从妩媚秀丽、格调清新到凄清哀婉、苍凉悲楚。她的凄美、她的愁苦、她的才情、她的高洁傲岸、她的坚毅刚健、婉约清新全部都从她的词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她的词中更多的是一种无法言语的"愁",本文主要从李清照的经历和词中分析她的性格。  相似文献   

7.
朱淑真是宋代卓有成就的女诗人、女词人。她善诗词工书画。她的词以女性独特的视野 ,真实写照了生活的温馨与轻愁 ,传达出女性对婚姻、情感生活中情趣迥异的愁闷 ,大胆真实地写出了女性对命运的抗争。她的词不仅数量多 ;而且词风委婉细腻 ,显示了个人化色彩 ,在宋词中 ,独成一家。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当代新诗与古典诗词之间有着一脉不断的血缘承传关系,朦胧诗派代表诗人舒婷诗歌的美感风格,即酷肖以浪漫感伤为抒情基调的唐宋婉约词.舒婷诗歌的观念和手法均相当传统,她的诗作题材的人性内涵,执著忧伤的悲美情调,柔婉清新的语言,曲折层递的结构,隐约朦胧的意境,皆深得唐宋婉约词之神髓.“虽小却好,虽好却小”,这两句辩证评价唐宋婉约词得失的话,对于评价舒婷诗歌的艺术成就与局限也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9.
裴广龙 《科技信息》2013,(13):307-307
李清照主张"词应别是一家",她在创作中独树一帜。她的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韵律、凄婉悲怆的艺术格调、细腻柔丽之中的贞刚之气自名一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易安体"。  相似文献   

10.
韦庄,字端己,生于公元八三六年,卒于公元九一○年。唐末五代的词作“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欧阳炯《〈花间集〉叙》)在这样一种淫靡词风里,韦庄把词的创作,重新领回到民间抒情的道路上来,开了文人词抒写个人身世感怀的源流。这种不同于花间其他词人的创作态度,也形成了韦庄词艺术上的一些特色,下面简单谈谈韦庄词的结构和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1.
榛芜原野的一朵奇葩:论刘基的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基词作于榛芜的明代词坛 ,是屈指可数的名家之一。刘基贯彻经世致用的文学主张 ,将词作为抒情言志的重要工具 ,忧世之不治 ,郁志之弗舒 ,愤言之不听 ,间或亦以之状山水之美 ,题材广泛 ,内容丰厚。艺术上长于兴寄 ,长于铺叙 ,且善于用典 ;描景状物秀丽入神 ,造语精工典雅。词风以婉丽为主  相似文献   

12.
冯延巳是晚唐五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有《阳春集》传世。其中收录的十四首《蝶恋花》词向来被词家认为最能代表冯延巳词的艺术成就,也是《蝶恋花》调较早且最有影响的作品。冯延巳《蝶恋花》词,在体制上确定并完善了《蝶恋花》调的正体,在内容上开拓了迥异于花间词作而又具有深刻思想的题材,在功能上增强了词的抒情言志功能并转变了词的抒情角度,在艺术上大量运用比兴寄托的抒情方式和使事用典的修辞手法,皆具有重要的词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花间集序》的词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间集序>是一篇被词学界深度误读的词论,其以艳为美崇雅斥俗以及词之价值娱宾谴兴的词学观,对后代的词学批评产生深远影响.以艳为美经后世的词学批评家们补充发展成本色论的重要内容,随着词的愈益雅化,花间尊前娱宾遣兴的小道薄技,渐渐发展成一种抒情文学样式,而失去了原来的低吟清唱的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14.
鸿雁意象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抒情象征体系,对传统抒情文学和民族审美心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南宋遗民词中的鸿雁意象不但继承了传统的意蕴,在表达黍离之悲、表现遗民孤凄流离的生存状态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通过鸿雁意象在这一特殊时代的丰富内涵,可以清晰地透视到南宋遗民词人强烈的遗民情绪和悲剧性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5.
诗可以群,是儒家对诗歌交际功能的揭橥,它确立了文人士大夫间以诗歌这种言志抒情的工具来进行唱和交流的传统。有宋一代,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开始在士人群体中承当起“群相琢磨”的作用,士大夫不独假诗歌传达关怀和理解,复借雅词寄托朋辈之深意、党人的契合、兄弟之亲情,这种词的唱和一方面有着其自身的政治文化背景,另一方面,则从客观上繁荣了宋词的创作舞台。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的菊花词是把菊作为自我比况 ,以寄托深沉的哀思愁怨 ,其描写内容之丰富 ,抒发感情之深挚 ,已大大超出了她个人生活的小天地 ,从而扩大了她菊花词的社会意义 ;在语言技巧和艺术手法上 ,李清照擅长白描 ,善用口语来描摹人物心理 ,因而她的菊花词大都清新自然 ,明白如话 ;李清照的菊花词 ,不仅引起了当时文坛的广泛注意 ,也极受后人的称赏  相似文献   

17.
本结合艺术鉴赏和适当考证,确定苏轼咏物词为50首,进而探讨了苏轼咏物词的艺术特色,认为苏词咏物善于略貌取神,烘托泻染,拟人映衬,与抒情叙事说理相结合,从而提高了咏物词的艺术境界。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说,苏轼在咏物词的创作上都有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18.
焦竑是晚明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其各方面思想都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文学思想更是如此。既重视文学的"载道"传统,亦承认"词"、"法"的重要性;既推崇"风骨"、"兴寄",亦不忽视"性情";既承认文学的"经世"之功,亦在诗文中"无功利"地抒情。在将文学与生活同化的诗意生存中,实现了质与文、尚古与性灵、经世与抒情的完满融合,为明代中后期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拨雾导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横向比较来看,辛弃疾身上具有的实干精神和领袖气质是其有别于南宋其他爱国贬谪词人的特质。其贬谪词中一再提及历史上有胆识有功绩的王侯将相作为自己的楷模,并在自己罢官免职无法为国家出力的情况下将希望寄托于他人,频频向他人提出期望。从纵向比较来看,江淮两湖为官时期的词作在怨抑中时露桀骜不驯之气,以正面直接抒情为主;而带湖时期开始忧谗畏讥,词中开始有了欲说还休的曲折委婉,瓢泉时期的词作则更增添了颓靡之气,表现了辛弃疾理想之光逐渐暗沉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潘阆是宋初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但今人对其研究不多。其《逍遥词附记》提出了突破前人路径、以词代诗的文体观,促使词由“酒席文学”向“言志文学”过渡,并将诗学理论用于词的创作与品评,有利于词体地位的提高。其词作打破了唐五代以来以抒情为主、以“闺阁”、“画堂”为描述对象的传统,长于纪实和叙事,代之山水风光,进而由“阴柔美”向“阳刚美”过渡,其词风“句法清古,语带烟霞”,为豪放词之初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