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从鲜牛奶中分离到1株产β-galactosidase的细菌,经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为类芽孢菌Paenibacillus sp. K1。提取该菌株的染色体DNA,以pUC18(lac-)为载体,构建其DNA文库;在含有X-gal的LB平板上筛选该文库,得到6个蓝色菌落;对阳性克隆中插入的DNA片段序列测定,鉴定出1个编码全长为2028bp并携带有组成型启动子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将该基因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实现了β-半乳糖苷酶高效表达,其酶活为25.06U/mL,高于原始菌株的4.55U/mL,并进一步用亲和层析将该酶进行了纯化。  相似文献   

2.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从T7噬菌体中选择扩增编码T7DNA滞酶5’→3’聚合酶的基因序列,扩增片段利用引入的酶切位点克隆至载体PSK上,从而得到了不含有3’→5’外切酶基因的T7DNA聚合酶基因,并将该重组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上,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  相似文献   

3.
DNA 计算机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的研究刚刚起步,本文详细论述了DNA序列的概念及性质,DNA计算的原理,同时介绍了DNA计算的研究进展概况。  相似文献   

4.
对麂属(Muntiacus)中3种动物,赤麂(M.muntjak)(2n=6♀,7♂),小麂(M.reevesi)(2n=46),黑麂(M.crinifrons)(2n 8♀,9♂)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450bp左右的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并根据序列信息建立分子类聚图,同时探讨了这3种动物的起源,分类地位及进行关系,结果表明黑麂起源最早,赤麂次之,小麂最晚。  相似文献   

5.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was used to fingerprint the epidemic strains CY25, CY27, CY28, CY29, CY30, CY31, Hy3, Hy7, Sy13 and a mutant strain WV-4 of P.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the pathogen of wheat stripe ru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 genetic diversity existed in the pathogen populations, and based on it a dendrogram of these strains was constructed by unweighted pair-group mean average to demonstrate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tested strains; (ii)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virulence of the pathogens and the polymorphism of DNA fingerprints was found; ( iii ) AFLP fingerprints showed higher polymorphism than that of the virulence variation; (iv) several new pathotypes identified might evolve independently of the reference strains identified before.  相似文献   

6.
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性腺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奥利亚罗非鱼(T.aurea)和尼罗罗非鱼(T.nilotica)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鲡鱼科(Cichidae)罗非鱼属(Tilapia)内的两种鱼类[1],它们繁殖周期短,生长速度快,抗逆性能强,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种,在淡水养殖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罗非鱼种类繁多,种间杂交容易发生,致使罗非鱼养殖群体之间,或者野生种群和养殖种群之间多有程度不同的混杂,因而出现诸如群体种系不纯,优良经济性状衰减退化(性成熟提早,生长缓慢,个体趋小)等不良后果,直接影响了养殖…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一种高效制备莲藕伸展DNA纤维的方法,为莲藕基因组及染色体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以硅胶干燥的白刺叶片为材料,分别在-84℃、-20℃冰箱保存和常温保存,对三种不同保存条件下的白刺叶片进行DNA的提取,结果表明,在-84℃和-20℃冰箱里保存1~2年的材料均可采用3×CTAB法有效去除多糖、酚及蛋白质,可获得高质量基因组DNA,而常温保存半年的材料无法获得DNA.通过进行ISSR—PCR实验,提取的DNA扩增均可得到稳定、清晰、多态性好的PCR扩增图谱,-84℃保存的材料所得到的DNA在ISSR—PCR扩增中条楷数目和清晰唐明昴优于-20℃保存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鲱鱼精DNA水溶液的拉曼光谱及其分别被UVA(320-400?nm)和UVA&UVB(280-400?nm)两个区段紫外辐射后的拉曼光谱.实验中所用的紫外辐射强度与中国南京地区冬季日光辐射强度相当.实验表明,在仅用UVA区段紫外辐射时,短时间内未见DNA分子结构有明显的变化;而UVA&UVB区段的紫外辐射则对水溶液中的DNA分子造成一定的损害,照射时间愈长损害愈大,首先受到损害的是嘧啶碱基和脱氧核糖.  相似文献   

10.
乌头基因组DNA提取与RAPD反应体系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改进方法提取乌头基因组DNA,建立乌头RAPD分析的PCR反应体系,成功地进行了RAPD扩增,筛选出乌头RAPD的最佳方案为:25μl反应体系中包括dNTPs 0.06 mmol·L-1,引物0.2μmol.μL-1,模板DNA40 ng,Taq酶1U,Mg2+ 4 mmol·L-1,10×buffer缓冲液2.5μl,其余部分为无菌超纯水。PCR扩增循环为95℃3 min,38 ℃1 min,72 ℃2min 1次循环;94 ℃=1 min,38℃1 min,72 ℃2 min,45次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  相似文献   

11.
龙眼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反应体系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龙眼幼叶基因组DNA,并以其为模板对影响RAPD扩增反应的主要因子采用单因素递进分析方法进行优化,建立了龙眼基因组DNA最佳RAPD反应体系,即在25μL的反应体积中,含20 ng模板, 1.0 U Taq DNA聚合酶,2.0 mmol/L MgCl2,各0.20 mmol/L dNTP,0.20μmol/L引物.  相似文献   

12.
耐热碱性磷酸酯酶基因的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栖热菌中克隆到产耐热碱性磷酸酯酶(FD-TAP)基因并进行了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此2.0kb的片段含有一个1056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0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N端有一26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在起始密码子的上游5bp处有一个5'-GGAGGT-3'的SD序列.基因编码区的(G+C)%为68.7%,第3位密码子(G+C)%为92.7%.FD-TAP的氨基酸序列与大肠杆菌等生物的碱性磷酸酯酶氨基酸序列比较,相同性为27%,相似性为38%.中央β-折叠区及与活性中心相关的氨基酸残基高度保守.表明FD-TAP具有与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酯酶相似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在相当于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酯酶的His370至His412两个金属离子结合部位之间,FD-TAP有一72个氨基酸的插入片段,提示该插入片段与FD-TAP的高耐热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试剂盒法提取蓖麻基因组DNA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蓖麻叶片DNA,对其过程进行改良优化,从而获得一种快速、简便的提取蓖麻高质量基因组DNA的方法.在原试剂盒的操作基础上,对乙醇是否冰预冷、消化时间、洗脱液用量、材料用量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所提取的基因组DNA的浓度、纯度进行了检测.优化后的方法提取到了较高质量的蓖麻基因组DNA.  相似文献   

14.
为评估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VP对闭合环状双链质粒DNA pBR322的降解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非光催化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小的PVP(PVP8000)可引起质粒DNA构象的改变,并且这种效应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PVP的相对...  相似文献   

15.
16.
在基因操作过程中经常需要对脱氧核糖核酸(DNA)进行高温处理,如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操作中就需要对模板DNA进行升降温的操作,因此,DNA的热变性行为是关系到一些基因操作效率高低的关键,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显示,1972bp的短链入DNA高温处理后在1000bp左右处出现额外一条下带,而且此条带经过37℃处理数小时即可恢复到1 972bp,不像48 000 bp长链λDNA那样在高温处理后出现弥散现象.另外,显著添加不同的纳米材料对下带出现的温度有明显的影响,意味着添加适量纳米材料可以改变DNA分子结构对温度的敏感性,所发现的下带可能具有尚未报道过的特殊结构.  相似文献   

17.
对近年来人们在利用DNA组装纳米结构材料方面所作的研究和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
DNA分子标记在真菌系统分类与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从核酸分子水平上研究真菌的遗传本质,为真菌的进化研究、系统分类和鉴定开辟了新的途径.概述了几种主要的DNA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在真菌鉴定与分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DNA(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的电学性质关系到生命信息静态的存储和动态的释放,因此一直备受关注.但仅是随着物理实验手段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纳米观测和纳米操纵技术的提高,才使研究单个DNA分子的电学性质成为可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的大量研究工作表明,探明DNA的电学性质不仅能够帮助理解DNA复制和修复的物理机制,而且指出作为天然的纳米结构材料,DNA分子在分子器件学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回顾了DNA电学性质的研究成果,并对DNA分子在材料学及分子器件学领域的应用前景作以展望.  相似文献   

20.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是人类基因组中单个碱基的变异,其最低基因频率不低于1%,是倍受关注的第三代多态性遗传标记,为法医物证检验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就其研究最新进展、应用及检测手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