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犁头霉菌培养制备壳聚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液体培养其摇瓶培养犁头霉属真菌,对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发现培养温度、时间以及pH值等因素对壳聚糖产量产生明显影响。结果表明:pH值影响壳聚糖的脱乙 酰程度,pH值控制在4.5可获得90%以上的脱乙酰度;控制28~29℃的培养温度和pH值5.0,可使壳聚糖的收率达到780mg/L,发酵法生产的壳聚糖成膜后,与酸碱处理甲壳索得到的产品的微观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用生物量生产壳聚糖霉菌的种类、培养基质组成、发酵参数及相关制取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用霉菌生物量生产壳聚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相转移催化法制备羧甲基壳聚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相转移催化剂制备羧甲基壳聚糖,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碱浓度和投料比等工艺条件对羧甲基化程度及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相转移催化剂,反应时间缩短到3h,羧甲基壳聚糖取代度和收率分别达到0.92和84.42%。  相似文献   

4.
O—羧甲基壳聚糖制备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壳聚糖经碱处理后,与氯乙酸反应生成O-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制务条件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了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当壳聚糖与氯乙酸的摩尔比为1:4、反应时间为8h时,产品产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实验以丝状真菌为出发菌株,采用玉米水解液为培养基质进行深层发酵培养,探索了不同糖度、氮源、温度、pH值和发酵时间等参数对丝状真菌产油脂的影响。实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玉米水解液13°Bx,2.4%NaNO3为氮源,3%玉米浆,pH值为5.5,26℃下发酵培养61h,油脂得率13.69%,菌体生物量19.45g/L。微生物油脂中主要含有16碳和18碳系脂肪酸,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微生物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如下:棕榈酸(17.16%),棕榈油酸(1.63%),硬脂酸(1.87%),油酸(58.37%),γ-亚麻酸(12.44%),α-亚麻酸(6.22%)。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GAF对味精发酵液的絮凝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两种无毒絮凝剂GAF和壳聚糖对味精发酵液的絮凝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絮凝剂联合絮凝味精发酵液效果好,发酵液OD值降至0.045,除菌率98.5%。同时对壳聚糖的絮凝机制进行研究,得出:低粘度、高氨基含量的壳聚糖效果显著。此外,应用本联合絮凝剂作用于酵母发酵液,效果极佳,透光率达100%,除菌率为96.8%。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以壳聚糖为载体制备固定化酶的几种主要方法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较详细地叙述了甲壳质、壳聚糖的制备原理和方法。并介绍了壳聚糖产品的粘度、胺基含量测定的方法及不同粘度的壳聚糖的用途。  相似文献   

9.
该文主要介绍了以黄粉虫粉为原料,研究了酸碱法提取壳聚糖的技术要点。结果表明:盐酸浓度,脱盐氢氧化钠溶度及脱乙酰基氢氧化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壳聚糖的提取有较大的影响,并得出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工业生产壳聚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氧化降解法制备低聚壳聚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氧化降解法,制备系列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同时考察了过氧化氢浓度对制备产物的影响,并对产物进行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非质子溶剂法制备羧甲基壳聚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制备羧甲基壳聚糖的新方法——非质子溶剂法,即以壳聚糖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以1,4-二氧六环为溶剂和氯乙酸发生亲核取代.探讨了不同碱度、投料比、温度、时间及催化剂用量等反应因素对制备高取代度羧甲基壳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浓度为35%、反应温度50℃、投料比1∶6、反应时间6 h、催化剂用量5%时,产品达到最佳取代度为2.23,优于文献上的水溶剂法和醇水混合溶剂法.此外还对羧甲基壳聚糖进行了红外光谱和X-衍射表征。  相似文献   

12.
用静息细胞培养法研究L—谷氨酸氧化酶的生物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静息细胞培养系统,并以此研究了L-谷氨酸氧化酶生物合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发酵16h的菌体在有诱导物情况下有酶的合成,无诱导物则无酶的合成,发酵40h的菌体在有,无诱导物的条件下均有酶的合成。对发酵16h的菌体研究表明:β-丙氨酸(I),α-酮戊二酸(Ⅱ),丙酮酸钠(Ⅲ)是酶合成的诱导物,谷氨酸(Ⅳ)则不是。而对发酵40h菌体而言:MgCl2,CaCl2能促进酶的合成;I不能作氮源利用;I  相似文献   

13.
以壳聚糖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15nm,具有较高分散性、热稳定性和光催化活性的纳米TiO2粒子.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500℃下灼烧1h所得TiO2产物由锐钛矿相及少量金红石相构成.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所得产物在日光下对有机染料亚甲基蓝有很好的催化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适用于筛选丝状真菌产生β-葡聚糖酶的平板初筛法。即:β葡聚糖-刚果红营养平板法(GCN)平板法。运用此法从分离源中初筛到产酶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A21,经UV和NTG多次诱变,获得产酶能力高于亲株1.46倍变异株A2148。在初始PH6.8、温度29℃和以碱产为主碳源培养基中,变株A2148经86h培养产生β-葡聚糖酶128u/ml,并伴有少量糖化酶、中性蛋白酶及  相似文献   

15.
微波半干一步法制备壳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以脱钙虾壳为原料,用NaOH溶液浸润然后在微波作用下一步脱去乙酰基和蛋白质制备壳聚糖;研究了影响乙酰基产物粘度的因素;在适当条件下脱钙虾在微波作用下反应15min,可制得脱乙酰度60%-70%,粘度53.6mPa.s的壳聚糖,与传统方法相比简化了工艺流程,缩短了反应时间10-90倍,节约了能耗。  相似文献   

16.
以废弃的雪虾壳为原料,采用化学法制备壳聚糖.通过正交实验对两种不同脱钙剂条件下的制备过程进行优化,分别测定产物的产率、粘度、粘均分子量和脱乙酰度.分析结果表明:除产率略高外,以硝酸为脱钙剂的制备条件各指标均略低于以盐酸为脱钙剂的制备条件.最后,采用红外光谱法、热重法和差示扫描热重法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所信  刘丽荣 《应用科技》2003,30(4):51-53,56
以壳聚糖、酵母和干酪素原料经两步合成壳聚糖微胶囊。第一步将低脱乙酰化的壳聚糖在一定条件下制成高脱乙酰化的聚糖,并将其制成球形壳聚糖。第二步,在温度为25℃条件下,用注射器将酵母和干酪素注入球形壳聚糖中,制成壳聚糖胶囊,在此基础上对成套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①  相似文献   

18.
方波伏安法间接测定壳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以茜素红(AR)为电活性探针方波伏安法间接测定无电活性的壳聚糖(CS)的新方法.在0.1mol/L HAc-NaAc(pH4.5)缓冲溶液中,AR与CS-AR在GCE上均能形成一准可逆的吸附伏安峰(Vpc=-0.46V,Vpa=-0.41 V).实验表明,CS在低浓度(1.25×10-8~2.5×10-7mol/L)和高浓度(2.5×10-7~1.25×10-5mol/L)的条件下对体系的峰电流分别具有线性增敏和减敏效应.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了不同样品中壳聚糖的含量,其回收率在97.33%~102.00%之间,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交联壳聚糖树脂的制备工艺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利用悬浮聚全法合成了新型壳聚糖树脂,考虑了操作条件对合成树脂性能的影响,扫描电镜显示,树脂的表面结构随着交联剂浓度提高而改善,提高油水体积比第一个峰值小可显著提高树脂成球经,降低树脂粒径;随壳聚糖浓度提高,树脂强度和在但孔度仅略有降低,利用5%壳聚糖溶液,可合成高强度、高孔度的壳聚糖树脂。  相似文献   

20.
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生物微胶囊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原料,研究了采用界面络合方法制备藻酸钠一壳聚糖生物微胶囊的技术条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胶珠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20min、海藻酸钠浓度为2.0%、氯化钙浓度为4.0%、壳聚糖溶液的浓度1.8%、海藻酸钙胶珠与壳聚糖溶液的比例为1:5、成膜反应时间10min、覆膜时间8min为最佳的微胶囊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