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前言 台电公司首两台机组工程安装2×600MW上海电气集团生产的亚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机组的循环冷却水系统采用单元制直流循环冷却供水系统,采用海水作为循环冷却水水源。每台机组配备两台50%容量德国KSB制造的循环水泵,循环泵出口碟阀采用液控碟阀。 一、循环水泵与出口门的造型构思 德国KSB循环水泵为立式、固定转速、固定叶片、单级混流泵,由立式感应电动机驱动。单泵运行,额定流速为13.2m/s,转速为329rpm,扬程为12.8m,流量为48960m~3/h;双泵运行时,额定流速为11m/s,扬程为17.8m,流量为79200m~3/h。循环水系统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2.
火电厂循环水是耗水大项,减少循环水耗损的技术途径是提高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浓缩倍率。常用的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浓缩倍率采用循环冷却水氯离子与补充水氯离子的比值。但是在面对补充水水质存在波动,尤其是氯离子的波动范围较大的情况下,以循环冷却水氯离子与补充水氯离子的比值作为浓缩倍率时,将不适合在实际使用。南屯电厂在补充水氯离子的波动的情况下,采用循环冷却水电导率与补充水电导率比值作为浓缩倍率,取得了较好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3.
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存和装运工程中液化生产装置区的天然气压缩机出口压缩气需要冷却。本工程原方案采用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来冷却主生产装置区天然气压缩机出口一级、二级压缩气体,但由于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排污水量较大,大于该项目环评批复污、废水排放水量的要求(≤12m3/h),为此,业主提请做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技术、经济比较,为项目的冷却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以期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项目污、废水排放量,满足环评批复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市某资金结算中心空调水系统中冷却水系统设计为例.结合工程实际设计材料(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土建情况和空调工程,设计方案采用HYS系列水冷式螺杆冷水机组一台,制冷量为125kW,放置在地下一层机房内.根据冷却水量和冷却供、回水温差及室外湿球温度按冷却塔选用曲线选择圆形逆流式低噪音玻璃钢冷却塔一台,并确定其型号.从冷却水系统冷却水量、冷却塔选择、冷却水箱的确定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空调用冷却水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的一般程序.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央空调冷却水系统实际运行中出现冷却塔水盘溢水问题,通过对设备运行参数分析,计算冷却水系统运行时候水盘不溢水所需要的水头,以理论数据为依据,改进冷却水管路系统,增加进出水点的落差,解决了水盘溢水问题,保证冷却水系统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6.
6米焦炉是安钢焦化厂的重点生产车间,熄焦设备采用了140t/h干熄焦系统和湿熄焦系统,焦炭冷却后,直接供给2800m3高炉,作为生产原料,因而,在大型连续炼铁生产环节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湿熄焦系统采用两套A-B软起动器分别拖带两台132KW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模式为系统提供动力,本文主要针对我厂曾经多次出现的软起动器过压故障,从电磁除铁器引起公共供电点电压波动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及处理,达到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延长电气设备寿命的目的,以保障6米焦炉的顺利、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真空中频感应熔炼炉(以下均简称为"真空炉")循环冷却水系统。根据车间实际条件及水质情况设计循环冷却水的工艺流程、运行、控制方式,包括总体循环管路设计,水泵、冷却塔等相关设备的选型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冷却水质。  相似文献   

8.
烧碱浓缩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主要作为凉水塔的补充水和机泵冷却水。由于冷凝水温度较高,其回收再利用前需要进行冷却,造成热量的浪费。介绍了离子膜蒸发系统含碱冷凝水循环再利用的改造措施,提出将不同温度的冷凝水分开,将温度高的部分送至化盐工序,不仅能将热量充分利用起来,还可以节约大量生产用水。  相似文献   

9.
欧俊师 《广东科技》2014,(14):88-89
自然通风冷却塔是电站涵盖着的侧重设备,被看成特有的热力设备。该类设备将带有循环特性的冷却水,经由凝汽器去吸纳,然后经由特有的热质交换,以便维持住现有的真空空间。调研数值表征出:若要增添凝汽器原有的真空,则就要限缩汽轮机原有的排汽温度。限缩原初的出水温度,可以添加真空;这一架构下的配风及配水,会关涉出塔水温及现有的耗煤量。因此,有必要摸索出优化路径,去改造现有的冷却架构。  相似文献   

10.
循环冷却水水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涟钢焦化厂循环水系统近年来出现的以及目前仍然存在的一些生产难题。该控制系统如果能够顺利实施的话,煤气外送量以及焦油、粗苯的产量和质量都会有很大的改进,同时工业冷却水摘要:管道和煤气冷却器的使用寿命也将会大大延长。  相似文献   

11.
间接空冷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节水型火力发电冷却技术、是我国西北等缺水地区新建采用的主要电厂冷却系统形式之一.间接空冷系统在环境风特别是高温大风条件下的散热能力及变化规律值得深入研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一个2×1 000MW大型电厂间接空冷系统实例进行了计算.通过对空冷塔及周围速度场温度等流场细节的分析,从经济型和安全性两个方面分析了系统散热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风条件下间接空冷系统散热能力较好,背压波动幅度很小;大风条件下散热能力迅速恶化,高温大风条件下机组难以满发.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风冷却塔雾羽扩散是内陆核电厂重要厂用水系统环境影响评价时首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直接影响核电厂机械通风冷却塔附近大气环境。以江西彭泽和吉林靖宇内陆核电厂址为研究对象,应用冷却塔环境影响评价模型SACTI 模拟预测不同厂址、不同冷却塔设计和不同布局方案情景下机械通风冷却塔雾羽扩散特征,以确定不同厂址环境特征和冷却塔设计可能对机械通风冷却塔雾羽扩散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机械通风冷却塔设计情景下,一机四塔比一机两塔方案引起的雾羽扩散环境影响范围广,雾羽长度范围后者约为前者的2.1 倍,雾羽高度范围后者约为前者的1.3 倍。不同冷却塔布局方案情景下,一机两塔情景下线性排列和平行排列方案主要影响近场雾羽长度分布和高处雾羽高度分布,一机四塔情景下两种排列方案主要影响远场雾羽长度分布和低处雾羽高度分布。不同厂址情景下,一机两塔方案2 个厂址雾羽扩散差异最大,一机四塔方案2 个厂址雾羽扩散差异最小。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群体高层对风速风向的影响,以与群体高层类似的嘉峪关酒钢电厂冷却塔群为例,在电厂冷却塔群附近及空旷地带设立2个测风塔,进行风速、风向对比观测,研究冷却塔群间"狭管效应"对风速风向的影响。数据分析表明,冷却塔群的存在使10 min平均风速降低,但是对2 s瞬时风速影响不大,同时2 s最大风速与10 min平均风速比值增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电厂辅助冷却水系统的构成,对开式与闭式两种冷却水方式进行了比较,得出了闭式冷却水系统更适合我国国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冷却水温度、流量和扬程等因素对水源热泵系统能效比的影响.以空调冷负荷和冷冻水参数作为控制目标,提出了包含水源热泵机组能耗的冷却水系统能效比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地表水直接进入热泵机组的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和以板式换热器间接换热的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运行能效.结果显示,冷却水温度变化对能效比的影响大于冷却水系统静扬程变化对能效比的影响.部分负荷工况下冷却水温度为23~24℃时系统能效比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空调用冷却水系统变流量运行的可行性.与只改变冷水机组和冷却水泵运行台数的运行管理方式相比较,冷却水系统通过水泵变频调速,实现变流量运行,其经济性相当显著.同时分析了变流量运行时附加设备的回收期.  相似文献   

17.
铸铁水平连铸用圆结晶器冷却水道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铸铁水平连铸用矩形截面螺旋水道圆结晶器水冷套中水道结构尺寸和水流量对结晶器换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水压条件下,一定长度及直径的结晶器,其水道截面一定时,水道宽度是结晶器换热能力的控制因素;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水道截面积增加能有效地提高换热能力;水流量在很大范围内对结晶器换热能力有调节作用。针对铸铁凝固特点,提出铸铁水平连铸用圆结晶器冷却水道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8.
制冷装置冷却水系统的节能运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微机计算了典型氨两级压缩制冷系统循不得不 中压缩机功耗与冷凝温度的关系,根据对两个工业制冷装置的实地测试和分析。提出制冷装置在部分负荷时,冷却水系统的节能调节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供现行制冷装置的节能调节和新制冷装置的优化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赵隆茂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33):8170-8173
事故水塔常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安全供水.根据不同的循环水用户和不同的循环水水质,一般需要设置多个事故水塔,造成工程投资的增加和维护工作加大.采用多功能工业事故水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介绍了一种椭球形多功能工业事故水塔及其施工工艺,可为实际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电厂循环冷却水中含有大量的低位热能,采用热泵技术,可以将这部分热能回收利用.结合实际,分析了热泵技术在热电厂余热利用中的实际应用,通过此项技术,可使电厂节能率达32.8%,年节省蒸汽折算效益达2580万元,静态成本回收期仅为2.4a;同时每年冬季可节省标煤16360t,大量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可以有效地实现电厂的经济效益与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