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据化学计量学分辨方法,提出一个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定性定量分析仙鹤草中挥发油成分的方法。对重叠色谱峰采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进行分辨,从而获得每一组分的纯色谱和质谱,对每一组分纯质谱在NIST质谱库进行相似性检索并进行定性分析,用总体积积分法进行定量分析。从仙鹤草挥发油样品中共分离出56个色谱峰,鉴定出其中50个组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0.53%,其主要组分为醇和单萜类化合物,分别占总化合物的50.58%和18.34%。采用该方法可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仙鹤草的药用价值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绵毛马兜铃中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一质谱连用技术分离和分析马兜铃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结果从挥发油的64个峰中鉴定出39个化合物,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75%.  相似文献   

3.
用气相色谱(GC)-质谱(MS)-计算机分析技术对红千层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红千层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鉴定,采用GC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挥发油平均得油率为0.2%;分离出60多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40多种成分,其中1,8-桉叶素占53.46%、松油醇-4占2.66%、α-蒎烯占12.07%、α-松油醇占12.72%、γ-松油烯占1.39%、香叶醇占1.18%等;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0%以上。结果表明:红千层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蒎烯、桉叶素、松油醇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甘青青兰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离鉴定出甘青青兰(Dracocephalum tanguticum Maxim.)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及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23种化合物,占总色谱峰总面积的87.46%.结论:甘青青兰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反-松香芹乙酯和桉油精,两者分别占总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60.30%和9.31%.  相似文献   

5.
刺槐花样品微波辅助提取所得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从延安地区刺槐花挥发油中分离出57种组分,鉴定出42种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峰总面积的82.01%;鉴定出其中的成分有醇、烯烃、烷烃、醛、酯、酮等十多种化合物,其中烷烃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17.40%,烯烃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6.74%,醇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15.87%,酯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12.35%。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蒙药诃子中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蒙药诃子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从分离出的36种组分中共鉴定出23个成分,占挥发油总组分的76.04%.二甲基吡啶的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24.41%;其次为2,6-二(1,1二甲基乙基)-2,5-环己二烯-1,4-二酮(10.30%).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SFE-CO_2)和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枸骨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离和分析这两种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比较两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从SFE-CO_2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检出80个成分,鉴定出其中的47个,占挥发油总量的82.32%,含量最高的组分为蒲公英甾醇;从SD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检出48个成分,鉴定出其中的15个,占挥发油总量的78.91%,含量最高的组分为β-桉叶醇。两种方法提取枸骨叶挥发油的化学组分与含量差别较大,因此可根据生产需要,选用不同方法提取枸骨叶中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8.
采用共水蒸馏法提取野生植物红蓼茎叶中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鉴定了其化学成分,采用归一化法测定了其相对含量.得到结果为:检出18个色谱峰,鉴定出13种化合物,丙烯基苯甲醚为主要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3.66%,其他成分占总含量的17.34%.  相似文献   

9.
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花椒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制备 ,色谱 -质谱联用仪分析了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及百分含量。从中分离出 80余种化合物 ,共鉴定出 5 6种 ,占挥发油总量的 95 .99% ,其中 5 2种为萜类化合物 ,杀虫活性组分 β -水芹烯含量高达 2 3.12 % ,里哪醇含量为 3.5 1% ,表明同时蒸馏萃取法是提取花椒杀虫活性组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华山参中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技术分离和分析,用面积归一法测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从挥发油的87个峰中鉴定出35个化合物,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1.6%.主要成分为:丁二醇,3-呋喃甲醇,3,4-二甲氧基甲苯,3-甲氧基-4-丙氧基苯甲醛,十三酸,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2-硝基苯甲酸,1-十三碳烯,1-十七碳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大叶榄仁叶和小叶榄仁叶中的小极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大叶榄仁叶和小叶榄仁叶中的小极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运用质谱库检索系统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过鉴定,大、小叶榄仁叶中分别鉴定出41和42种成分,各占其总量的87.04%和91.12%,其中,大叶榄仁中的主要成分是脂类33.81%、萜类32.21%、芳香族13.26%和烷烃类4.36%,含量最高的成分为植醇,占总量的25.42%。小叶榄仁中的主要成分是脂类63.9%、烷烃类12.38%、萜类9.54%和芳香族3.9%,含量最高的成分为棕榈酸乙酯,占总量的20.58%。结论大叶榄仁叶和小叶榄仁叶小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方面均有一定差异,为鉴别大叶榄仁叶和小叶榄仁叶提供了在化学成分上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武夷科学》2019,(2):103-109
以白苞蒿的鲜花、叶为研究对象,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为前处理进行富集提取,通过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GC-MS)对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离和初步鉴定。分析了白苞蒿样品中的高匹配度成分和高含量成分,分别从白苞蒿鲜花和鲜叶中检测出的高匹配挥发性有机物33和28种,占各自总香气成分的91.00%和83.15%;而在高含量成分方面,花的高含量成分包括α-姜烯 (39.03%)、顺式-罗勒烯(8.22%)和1,2,3,4,4a,7-六氢-1,6-二甲基-4-(1-甲基乙基)萘(8.00%)等,叶的高含量成分为顺式-罗勒烯(19.31%)、α-姜烯(17.53%)和石竹烯(16.69%)等。进一步对比白苞蒿不同器官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异同,结果表明,花、叶中共有成分为15种,同时花和叶样本中也存在特异性成分,分别为18和13种。  相似文献   

13.
利用液质联用及串联质谱法对黑豆、黄豆及青豆等8个大豆样品进行了大豆异黄酮分析,结果表明:染料木甙(G)及丙二酰基染料木甙(MG)在8个大豆样品中均为主要的大豆异黄酮组分,两者之和平均占到了大豆异黄酮总含量的50%以上;其次为大豆甙(D)和丙二酰基大豆甙(MD),两者之和平均占大豆异黄酮总含量的38%左右;黄豆黄甙(GL)和丙二酰基黄豆黄甙(MGL)则在所有样品中含量均很低,两者之和平均只占总含量的6.8%.这8个样品中,对大粒种样品,黄豆中的大豆异黄酮含量高于黑豆及青豆,而小粒种大豆的异黄酮含量要明显高于大粒种.DPPH和FRAP抗氧化性分析结果则表明,黑豆的抗氧化性高于黄豆及青豆,而小粒种豆的抗氧化性高于大粒种豆.  相似文献   

14.
黔产黑骨藤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黔产黑骨藤全株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技术并结合标准谱库的检索,从得到的44个化合物中鉴定了27种成分,检出成分占挥发油成分的93.2%.其中棕榈酸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45.6%.明确了黔产黑骨藤挥发油成分及其含量,为提高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广西是我国兰科植物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省区之一,同时也是兰科植物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特别严重的省区之一。摸清广西兰科植物资源的家底,分析广西兰科植物资源的优势以及广西兰科植物的区系特征,有助于为广西兰科植物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整理广西兰科植物近20年的文献资料,对广西目前兰科植物资源的状况进行编目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已发现野生兰科植物129属510种,分别占中国兰科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67.89%和31.88%,其中石斛属Dendrobium、羊耳蒜属Liparis、石豆兰属Bulbophyllum、兰属Cymbidium、虾脊兰属Calanthe和玉凤花属Habenaria是本区兰科植物中的优势属。从区系来看,广西兰科热带分布类型94属,占广西兰科植物总属数的72.87%,其中热带亚洲分布有44属,占广西兰科植物总属数的34.11%;广西兰科植物以热带成分为主,受温带成分影响,保留了较多特有性、古老残遗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对云南产通关藤药材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出90余个峰,通过质谱检索和分析,并参考相应的保留时间确定了其中的62个成分,它们的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油的94.9%.其中含量最大的是棕榈酸(32.08%),其次有5-ethenyltetrahy-2-Furanmethanol(8.13%)、橙花叔醇(6.31%)、油酸酰胺(3.59%)、2,4-癸二烯醛(2.74%)、白昌考烯(2.72%)、6-(1,1-二甲基-3-丁烯基)-3-甲基-二氢吡喃(2.14%)等.  相似文献   

17.
采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大茴香和小茴香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此外,程序升温保留指数用来辅助定性.共定性出17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中大茴香13种,小茴香11种,分别占二者挥发油总相对含量的89.43%和99.53%.共有组分7种.大茴香和小茴香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茴香烯,含量分别为70.72%和85.82%.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山松松针挥发性成分,并与马尾松松针对比,以期为黄山松松针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黄山松、马尾松松针的挥发性成分,并对两者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从黄山松和马尾松松针挥发性成分中分别鉴定出59种和42种化合物。两种松针中含有共有成分36种,占各自总峰面积的90.26%(黄山松)和96.09%(马尾松)。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均为α-蒎烯,黄山松松针中α-蒎烯含量(质量分数)为24.08%,马尾松松针中α-蒎烯含量(质量分数)为36.25%。黄山松松针中鉴定出23种独有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为伞花烃(5.67%)。【结论】两种松针主要挥发性成分种类相似但含量差异明显; 黄山松松针含有更多种类的挥发性成分及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