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体现了劳动合同立法的价值取向。其立法宗旨为: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深入理解《劳动合同法》立法宗旨,对我们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劳动法的产生及立法一开始便是以法律的形式来保护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工群体的基本权利和利益为目的的。这是历史的进步、社会文明发展和法制进程不断推进的结果。我国的《劳动合同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此维护社会主义劳动法制权威,保障劳动关系的稳定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需的法律形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探寻社会财富创造所应具有的劳动基础,通过对我国劳动合同法立法精神的解读,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创造财富的劳动应当体现劳动安定、劳动自由和劳动合作三种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4.
甘露 《枣庄师专学报》2009,26(3):137-140
当前我国的劳动关系总体上和谐稳定。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加快,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需要强化政府的有效监管,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劳动用工行为,规范工资分配秩序,全面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营造倡导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5.
按照我国现行劳动法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而在现实的劳动就业市场中,往往并非所有的劳动关系都能依照法律规定建立,因而导致事实劳动关系的大量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及规范亟待解决。本文主要讨论了事实劳动关系的涵义、认定,并分析了产生原因和类型,提出了对事实劳动关系的规范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高校后勤实体使用了大量的“临时工”,2008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在全国正式实施,后勤劳动关系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用工管理亟待规范,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在用工管理方面的新要求,是建立高校后勤规范用工新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王斌 《科技信息》2007,(23):247-250
党的十六大以后,一大批国有中小企业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出售等方式进行改制,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真正走向了市场。其他所有制企业也存在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改制问题。企业改制势必造成劳动要素的重新配置,涉及员工的劳动关系、工资保险等诸多切身利益。因此,改制过程是企业劳动关系最不稳定的时期,也是劳资纠纷的一个集中爆发时期。在一定程度上,企业妥善处理职工的劳动关系是改制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应统一立法,统一认识,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劳动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法》既是资本与劳动力的联姻结合机制,也是劳动权的实现机制。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在目前劳资双方利益推移的现实中,更能促使劳动关系的稳定性。劳务派遣的增设从实际上解决派遣工的劳动平等问题。劳动规章制度性质争议。经济补偿金制度充分体现劳动法追求劳动关系公平的立法理念和倾斜保护劳动者的立法技术。  相似文献   

9.
200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对现行劳动关系进行了规范,为解决现存的劳动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0.
徐唐炼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2):154-155
企业内部劳动规则是企业规范劳动条件的重要依据,内部劳动规则的制定是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它在客观上起着约束、规范劳动者行为的作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劳动规则已成为企业劳动管理的内容和手段.但我国立法上对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制定、内容、效力等都未作出明确规定,这对我国劳动法律实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事实劳动关系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劳动法律关系相伴相生的事实劳动关系问题由来已久。相关劳动法律制度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力图解决因此带来的不必要的劳动纠纷。在最新的劳动合同法中,国家之手用更深入的介入干预劳动关系明显体现了消灭事实劳动关系的立法目的。但我们的法律从未对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范围等问题作过界定,无论是保护还是消灭都带来操作上的难题。厘清一些基本问题,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劳动关系的内涵及劳动合同法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分析了企业劳动生产过程与经营、管理的关系,指出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给企业、劳动者注入了许多生机,定会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石家庄市劳动关系方面存在着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工资拖欠严重,加班现象普遍,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政府应从加快法制建设、加强调控力度、加强机制建设方面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劳动者应从提高自身素质,企业应从建立科学管理制度方面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我国既有法律规范的缺陷及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因素,导致了我国劳动用工市场中大量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的发生,会给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代理相当的法律风险。这必然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完善劳动法律,提高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劳动法律意识是防范事实劳动关系法律风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中国劳动关系主要经历了外源型、计划型、市场型和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四个发展阶段,其中最后一个阶段的目标尚未实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劳动契约可以说是劳动关系发展状况的晴雨表。本文正是从劳动契约角度对中国劳动关系的变迁进行探讨,力求理清中国劳动关系的发展历程,展望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多元化用人模式并存,劳动关系繁杂,对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高校劳动关系存在一些问题:人事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和谐劳动关系的氛围有待形成、劳动法律法规意识有待加强。因此,要积极采取对策,要完善人力资本激励机制,规范高校劳动关系;注重心理契约管理,营造和谐劳动氛围;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依法劳动管理。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正向着多元化和市场化方向转化,人员构成也由原行政事业编制占绝大多数向多种"身份"转变。虽然新出台的一系列劳动政策法规规范并完善了高校用工管理制度,但劳动争议仍成为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为此,高校应针对高校劳动关系的时代特点,做好劳动争议及调解工作,并进行劳动用工管理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破产立法的国际趋势以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2006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采取了将担保权放在劳动债权之前清偿的立法模式,体现出立法者去"政策性破产"、立"市场化破产"的立法旨意。在市场化破产的趋势下,采用劳动债权相对优先主义的立法模式是具有其合理性的,但为了减少劳资矛盾与增进社会的稳定,仍应以现有的立法规定为基点,完善我国劳动债权优先权的实现机制与保障框架。  相似文献   

19.
劳动关系和谐与否,不仅关系到劳动者和家庭的幸福安康,更关系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因此,充分认识当前劳动关系的状况,解决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我国劳动安全现状。负的经济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必须对劳动安全问题进行政府监管。针对当前劳动安全监管中的突出矛盾,从加强立法、再监管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