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古建筑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现代化的消防物联网技术在古建筑消防安全中的应用,希望我国消防部门在加强古建筑消防安全时,能够把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古建筑消防安全建设之中,加强对古建筑消防安全的监测,提升消防部门对古建筑火灾的应急处理能力,为我国古建筑的安全提供更大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木构古建筑消防保护涵盖了"消防安全"和"木构古建筑保护"两个方面的内容,本文分析了消防安全的现状,提出了构建现代消防技术在木构古建筑体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古建筑失火事件不断发生,使祖国宝贵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不可弥补的损失。为了汲取经验教训,探究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隐患及对策,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事故,本文结合自贡西秦会馆实际,对古建筑消防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对文物古建筑的防火对策做一浅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目前古建筑消防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给出了几点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古建筑是古代建筑的简称,是历史文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以及重要的纪念和教育意义.文章针对古建筑特有的消防安全现状,对其消防特殊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防火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古建筑的环境、结构、布局特点以及古建筑火灾发生起因为切人点,借鉴消防物联网的先进理念和运行模式,不仅探讨了单体、群体古建筑的消防保护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对古建筑消防技术保护的实例分析,试图构建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消防安全评估、防火保护体系.重点从消防物联网技术组成以及对适合应用古建筑消防的各系统、面向管理创新应用、辅助决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意在提高古建筑消防工作的水平和效率、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一名消防监督员的视角出发,分析笔者所在地区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消防工作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古建筑火灾研究领域的现状、进展和未来趋势,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选取中国知网(CNKI)我国近40年的701篇文献,对发文态势、关键词共现、聚类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领域发文趋势呈现线性上升状态,古建筑火灾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重点。机构合作群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为核心。以研究古建筑火灾消防安全的隐患排查治理及防护措施为主,加以数值模拟建模分析。学者逐渐关注古建筑群、传统村落等,构建智慧消防和智慧城市也成为最新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消防安全是所有类型建筑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木结构古建筑中。在本文中,室内火灾实验是在一个高火灾荷载的木结构古建筑的全尺寸模型中进行,并通过烟气和火焰蔓延来探索火灾的增长及蔓延方式。使用FDS软件模拟不同火灾情景下火灾的发生发展过程,以研究火灾发展的影响因素,并预测木结构古建筑的火灾特征。结果表明,火源在大殿的角落和屋顶处易引起火灾蔓延;大殿内火灾荷载越多,火灾蔓延速度越快;木材的热解温度越低,发生轰燃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0.
古建筑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我国发生多起古建筑火灾,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本文通过分析古建筑的特点以及古建筑火灾的特点,探讨了古建筑火灾扑救的战斗原则,为消防部队进行古建筑火灾扑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赟 《科技信息》2011,(25):133-133
古建筑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破坏严重,为加快古建筑加固保护步伐,本文探讨了古建筑保护的基本原则,古建筑加固保护中常用的化学技术手段及岩土加固技术在古建筑加固保护中的运用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保护古建筑,采用振动台试验方法,研究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加固古建筑榫卯节点的抗震性能.基于某古建筑的实际尺寸,制作了1:8缩尺比例的古建筑木结构空间框架模型,并考虑榫卯连接为燕尾榫形式,进行了振动台试验.通过白噪声激励,获得了构架的基频及阻尼比;通过输入不同峰值的El-Centro波,获得了构架的动力放大系数、...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古建筑大多以木结构为主,发生火灾后较难修缮。该文首先从古建筑结构的特点入手,首先分析了木结构古建筑火灾特点,然后研究了木结构古建筑火灾后的修缮技术,为木结构古建筑火灾后的修缮技术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古建筑异地保护是实现古建筑保护的一种有效方法,衢州市龙游县古建筑资源丰富,通过使用传统方法对龙游古建筑的主体结构测量,水准控制点采用四等水准测量,距离和角度测量时采用等外级标准;使用近景摄影测量方法对龙游古建筑的壁画、纹理和层面施工技术等方面的测绘,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方法对龙游古建筑砖雕、石雕、木雕等工艺品测绘,实现龙游古民居的异地保护.通过对龙游古建筑的水准测量、控制测量和建筑物内部的碎部测量,获得大量真实数据,通过数据误差分析,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还原古建筑的施工图,为古建筑的异地保护提供工程参照.  相似文献   

15.
红色古建筑因其形状独特、结构复杂,传统的测绘方法难以精确还原其真实空间三维场景。三维激光扫描仪能完整的获取红色古建筑的整体结构和细节形态特征,快速、自动、准确地获取目标物体表面的点云信息,具有传统测量无法比拟的优势。运用天宝TX8三维激光扫描仪,以井冈山市的龙江书院为研究对象,阐述红色古建筑的外部和内部点云数据采集和处理,提出一种分步的古建筑精细模型的三维重建方法,探讨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建模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极大节省工程时间,提高测量精度,降低数据处理的复杂程度,能够快速、精确的获得红色古建筑的三维模型,为红色古建筑三维重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雷电灾害是古建文物遭受破坏的主要自然灾害,雷击除直接击毁古建筑物外,还因为中国传统古建筑物大多为木结构,雷击将直接导致古建筑物起火,这将使古建筑大面积遭受损毁。中国的古建筑物种类繁多,造型各异,结构独特。因此,在对其做防雷设计和施工时,须根据其特点进行,使得所安装的防雷设施既要做到安全美观又要做到隐蔽可靠,让古建筑物获取最大的美观和最可靠的安全保障。本文根据所接触过的古建筑物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及从事防雷工程多年的实践经验,通过对古建筑物特点、古建筑已遭雷击的原因和现状等多角度的分析。从古建筑的防雷类别的划分到古建筑及古建群落防雷工程设计、施工的工艺技术等多方面,阐述了如何对古建筑进行防雷设计和施工,做到既保证其防雷效果,也做到不影响古建筑的外观与其周围环境协调一致;还要尽可能避免对古建筑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区块链技术与消防安全融合发展的宏观趋势与具体模式,在分析"智慧消防"发展、双随机监管模式转变及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等因素为二者融合发展创造良好技术条件及社会环境的基础上,通过解构区块链技术特征与消防安全治理模式,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消防安全双轨优化模型及社会消防安全综治网络与责任信用递进体系;通过分析数据溯源、监管科技等区块链技术要素在规范社会各方消防安全行为、强化消防综合监管效能、建立互通可溯的消防信息共享平台等方面的优势,阐明了区块链技术在促进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优化消防安全综合监管模式、提升消防安全全流程要素信息透明度与互通性、推动消防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等方面可发挥关键作用,以期为区块链技术在消防安全领域应用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提供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选择降低火灾风险的消防安全隐患治理方案,针对消防安全决策具有多因素制约的特征,结合协同理论和模糊数学方法,构建了消防安全隐患治理方案的多因素决策模型。通过确定消防安全隐患治理方案的评选因素及各评选因素的权重,采用消防安全隐患治理方案决策模型获得最优的消防安全隐患治理方案。以苏州市古城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三种消防安全隐患治理方案,采用构建的决策模型进行消防安全决策。结果表明:该决策模型能够反映消防安全隐患治理方案的效果、投资和工期。采用该决策模型优选获得的消防安全隐患治理方案符合古城区区域火灾风险实际,验证了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国古建筑的基址、台基和屋顶形式方面作了大量分析和研究,列举了龙山文化以来的考古、文献等方面资料。指出了中国古建筑形式从三代起至清朝末期本质上没有发生变化,而其观念亦没有发生本质变化。通过大量的史料论述和探究古建筑与观念间的关系,并探究了古建筑大屋顶的观念渊源,作为古建筑观念研究引玉之砖,为目前设计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提出了值得深思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雷电灾害是文物古建筑遭受破坏的主要自然灾害。从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和施工上来讲,古建筑和仿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物相比,结构强度较为脆弱,又因其主要以木结构为骨架,雷击除直接击毁古代建筑物构件外,还会导致文物古建筑物起火,这将使文物古建筑大面积遭受损毁。据了解,目前大部分文物古建筑物未得到有效的防雷保护或防雷装置设施不完善,亟待在全社会加强文物古建筑物的防雷保护意识。使珍贵的文物古建筑遗存免遭雷击毁坏,建立和完善文物古建筑物的防雷击措施迫在眉睫。本文从外部防雷、内部防雷、工程控制等几方面对竹沟革命纪念馆的防雷工程设计与施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