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联理论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联理论下,科技翻译是一个译者与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都取得了最佳关联的明示——推理过程。文章试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分析科技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即译者应准确推测作者原意,推理读者的认知语境,采用最佳的翻译方法,给出最佳的关联译文。  相似文献   

2.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作为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翻译的全过程实际上包含两个明示-推理过程,涉及三个交际者: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因此,译者要结合原文语境、译文读者认知语境两方面寻找翻译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3.
由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是推导话语含义的交际认知活动的重要理论。交际认知活动的成功,关键在于取得最佳关联语境。其涉及两方面因素,语境效果和处理信息所付出的努力。 Gutt由其推导出的关联翻译理论,提出取得最佳语境效果,是译者翻译活动的目标。译者的责任是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盼相吻合。中国古诗的翻译,要求译者在深刻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上,了解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文化背景,并能运用目标语,表达原文的最佳语境。许渊冲先生对《春江花月夜》的英文翻译,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看,在译文中把握交际线索,以遣词造句还原原文语境,应有一定的改造和处理,在重构最佳关联语境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它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翻译从本质上讲是语用的、交际的。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译文的效度取决于是否体现了交际者的意图,是否满足了受体的期待。关联理论在双关语的翻译中,在处理语言形式障碍时凸显出强大的解释指导意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把交际效果放在首位,然后根据原文作者的意图和目的语读者认知环境的估计进行语码的选择来进行双关语的翻译,使译文最大限度趋同于原文以再现原文的幽默风格。  相似文献   

5.
赵丽荣 《科技信息》2012,(9):254-254,245
根据关联理论的翻译观,翻译的过程就是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译者作为原语读者和译语读者之间的协调人,既要推断出源语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和意图,又要正确判断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及阅读期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使译语读者的期盼和原作意图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得最佳英汉翻译效果,分别从生态翻译观和关联翻译观的不同视角,探讨了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阐释了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是多维适应与优化选择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寻求最佳关联。揭示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要在语言、文化和交际层面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并做出与翻译生态环境相适应的选择,最终寻找到最佳关联,取得最佳语境效果。因此,取得最佳关联的翻译是最佳翻译,也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  相似文献   

7.
关联理论对翻译研究的解释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关联理论启示,指出它是一种语言交际理论,揭示了语言文化交际的本质属性,对跨文化语言交际的翻译实践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译者应突出原作的认知语境效果,建立原文与译文间的最佳关联,使译文尽力与原文趋同。  相似文献   

8.
厄恩斯特·奥古斯特·格特率先把语言学的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提出了关联的翻译观,指出翻译是一种言语明示-推理的阐释活动,也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制约翻译的基本原则就是关联.译者应对原交际者明示的交际行为进行推理,寻找最佳关联性,再把这种关联性传递给译语读者,从而产生最佳语境效果.只有原交际者的意图和译语读者的需求在认知环境的相关方面与原文相似,才是成功的译文.  相似文献   

9.
王芳 《咸宁学院学报》2013,(10):132-133
文化负载词是指某一民族文化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语,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带来诸多问题。关联理论认为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译的,因为它所寻求的是最佳关联和足够的语境效果。以莫言小说《丰乳肥臀》英译本为出发点,通过对译本中五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解析,进一步说明关联理论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译者在翻译作品时既要传递原文作者的意图,又要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实现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旷群 《科技信息》2008,(5):148-149
Sperber和Wilson提出了关联理论,它为语用学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译者进行翻译的时候必须尽量达到语用对等,否则会发生语用失误。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翻译看作双重示意一推理的交际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相互关联。如果三者成功合作,原文和译文之间便可以实现最佳关联。《天净沙·秋思》有好几种英译版本,本文将以其中三篇译文为例进行分析,以证明关联理论亦可应用于中国古代诗词曲的翻译。  相似文献   

11.
关联—顺应语用翻译模式,是译者在原文认知语境中寻找关联,在译文认知语境中做出动态顺应的翻译过程。该语用翻译范式指导下的苗族文化翻译,要求译者克服文化差异的障碍,通过恰当的语言编码形式重现原语文本的文化因子,确保身处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对苗族文化认知达到共享与体验的可能。调查研究表明:关联—顺应翻译模式的解释力,在于译者获取足够语境效果的基础上选择顺应于读者的语言来实现交际,而这种选择的可接受性取决于翻译策略的调整与择取。  相似文献   

12.
毕赟慧  潘颖 《科技咨询导报》2010,(14):252-252,254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作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再结合原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用具最佳关联的方式将此意图明示于译文读者,使译文与原作在相关方面一致。本文仅以《阿Q正传》杨宪益、戴乃迭英译本为例,探讨关联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从关联视角寻求公示语英译的译学理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调整法、借用法和创造法三个方面探讨了关联理论对公示语翻译的解释力并提出相应翻译策略,认为译者可以通过迎合读者的心理期待,增强语境效果,减少其推理难度和时间来实现最佳关联,让译文读者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努力获取最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关于关联翻译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认知语境的分析,从人类认知和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揭示出在翻译实践活动中,当交际双方文化认知心理图式出现差异,译者的认知语境与作者的认知语境不能趋同时,关联翻译理论对翻译现象不能作出有力的解释,作为一种新的翻译理论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关联理论是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认知语用理论,且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阅读就是作者示意和读者推理的交际过程,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读者凭借认知语境中的词语信息、逻辑信息和百科信息等做出语境假设,从作者以文字方式明示的信息中寻找最佳关联,从而理解作者意图,达到阅读的目的,提高阅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中西方在地域、宗教、习俗、文化意象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拟从"关联域"的视角探讨译者如何在原文文本和语境间寻找最佳关联,从而将原文本的信息意图或交际意图准确传达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阐述了其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在其指导下提出了可用于翻译实践的一些策略方法。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把翻译视作交际过程,既包含静态的代码模式,又有动态的推理模式。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在交际过程中寻找与原语作者和译语读者双向的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最佳关联是指交际中受话方付出最少的认知推理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基于这一原则,对于中英文语言结构的差异,为减少认知推理努力,译者可以选择归化翻译策略,对于中西方文化意象的翻译,译者则应更多地使用异化翻译策略,这样可以带出最大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翻译实践中 ,把语用学的语用等效翻译、关联理论及语境的理论研究成果用于其中 ,可以译出佳作 ,成功完成作者与译者及读者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广告是一种诱导性的语言.商业广告翻译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能否达到广告的预期目的和功能,这就决定了广告的翻译必须要抓住人们的认知心理,使人们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取最佳的语境效果.本文将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来探讨关联理论对广告及其翻译的指导意义,并探讨广告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