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贵州蕨类植物志》的增补与修订。  相似文献   

2.
《河南植物志》蕨类植物补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增补《河南植物志》蕨类植物(Pteridophyta)6种2变种:栗柄金粉蕨(变种)、球腺肿足蕨、云南铁角蕨、河南瓦韦、太白瓦韦、褐柄剑蕨、多果满江红(变种)、细叶满江红.  相似文献   

3.
贵州蕨类植物研究(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蕨类植物志>的增补与修订.  相似文献   

4.
贵州蕨类植物研究(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培善  王筱英 《贵州科学》2003,21(1):107-110
对<贵州蕨类植物志>的增补与修订.  相似文献   

5.
蕨类植物分类系统的一个新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蕨类植物分类系统研究的历史,在秦仁昌教授1978年的分类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蕨类植物分类系统的构想.即将蕨类植物门分为:松叶蕨亚门、石松亚门、楔叶亚门、真蕨亚门、水韭亚门、卷柏亚门、苹亚门等七个亚门,并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报道贵州产6种蕨类植物新纪录,分别为卷柏科的微齿卷柏Selaginella ornata、碗蕨科的乔大鳞盖蕨Microlepia todayensis、金星蕨科的耳羽钩毛蕨Cyclogramma auriculata、焕镛钩毛蕨C.chunii、黑叶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nigrescens和瘤羽假毛蕨Pseudocyclosorus tuberculiferus。引证标本存放于上海辰山植物园标本馆(CSH)。  相似文献   

7.
南京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资源调查 及区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野外调查及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蕨类植物资源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有蕨类植物25科36属79种(包括2变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铁角蕨属、肿足蕨属、复叶耳蕨属、耳蕨属,优势种有井栏边草、贯众、渐尖毛蕨、黑足鳞毛蕨、阔鳞鳞毛蕨。世界分布类型有11科12属,热带分布类型有13科18属,温带分布型有1科5属,中国特有分布1属1种。紫金山蕨类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亲缘性,与安徽的板桥、浙江的龙王山有较大的亲缘关系。在中国蕨类植物区系分区上,紫金山属于东亚区的华东—华中植物地区。紫金山蕨类植物区系是江苏蕨类植物区系的代表区系,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普通凤丫蕨(Coniogramme intermedia)和中华蹄盖蕨(Athyrium sinense)为江苏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含石松类植物,下同)的区系特点,结合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及资料整理的方法,调查了梵净山蕨类植物种类,并分析了梵净山蕨类植物属与种的各种区系成分。主要结果有:1)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28科,87属,324种,7变种和3变型。2)属的区系分析表明本区蕨类植物区系在属一级上带有明显的热带性质,但温带成分对本区区系也有一定影响。3)种的区系分析显示本区蕨类植物区系在种一级上具有温带性质,处于东亚蕨类植物区系的东翼及我国蕨类植物区系的中心区域,热带亚洲成分向北扩散也对本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标本整理的基础上,对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蕨类植物区系的摹本组成、分布类型以及生态类型.调查结果显示,该区有蕨类植物44科、88属、207种(包括种下单位),其中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河南蕨类植物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植物一新记录种:裸叶粉背蕨(Aleuritopteris duclouxii(Christ)Ching).  相似文献   

11.
云南蕨类植物区系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云南大学蕨类植物标本室(PYU)保存的标本,报道4种云南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它们分别是肾盖铁线蕨(Adiantum erythrochlamys Diels),疏羽铁角蕨(Asplenium subtenuifolium (Christ)Chinget S.H.Wu),光岩蕨(Woodsia glabella R.Br.apud Richards),耳羽岩蕨(Woodsia polystichoides Eaton).    相似文献   

12.
据《贵州植物志》记载,贵州秋海棠属有19个种(2个栽培品种)。通过腊叶标本考证,结合野外考察,对贵州秋海棠属植物的种类、分布及形态描述进行了增补、修订:增补10种;修订6种、1原亚种、1亚种,编制了新的分组、分种检索表。拟定了2新种遵义秋海棠Begonia.zunyiensis S.Z.HeY.M.Shui和开阳秋海棠B.kaiyangensis S.Z.HeY.M.Shu。贵州目前分布秋海棠属植物21种,1原亚种,1亚种,1变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贵州新纪录蕨类植物5种,隶属于4科5属,分别为:齿叶铁线蕨Adiantum dentatum A.H.Wang,F.G.Wang et F.W.Xing、三角叶凸轴蕨Metathelypteris deltoideofrons Ching ex W.M.ChuS.G.Lu、狭叶对囊蕨Deparia longipes (Ching)Shinohara、轴鳞鳞毛蕨Dryopteris lepidorachis C.Chr.和武陵山复叶耳蕨Arachniodes wulingshanensis S.F.Wu。此外,作者还结合形态学和野外观察,推测武陵山复叶耳蕨为一自然杂交种。  相似文献   

14.
对福建省尤溪县农药药源蕨类植物资源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具有农药活性的野生蕨类植物共有24种,分属18科23属.含有2种及以上的科有水龙骨科、鳞毛蕨科、风尾蕨科、乌毛蕨科、金星蕨科.具有较大商业开发利用价值的种类有半边旗、海金沙、蕨、狗脊蕨、蜈蚣草、紫萁、乌毛蕨、阔鳞鳞毛蕨等.该文列出了每种农药药源蕨类植物的中名、科名、学名、习性、活性部位和功能分类,对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该区的农药药源蕨类植物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1种、1变种蕨类植物河北分布新记录,它们是:禾杆蹄盖蕨Athyriumyokoscense(Franch.etSav.)Christ.和疏羽香鳞毛蕨Dryopterisfragrans(L.)Schottvar.remotiuscula(Kom)Kom。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为第二报,共记载蕨类植物十三种,一变种,内含新种二,即猴场耳蕨Polystichumhouchangense Ching ex P.S.Wang和楔基耳蕨Polystichum cuncatum Ching ex P.S.Wwang;新变种一:银叶凤尾蕨Pteris cretica L.var.silvestris X.Y.Wang et P.S.Wang;其余为贵州新记录或中国大陆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7.
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野外调查和分类处理的基础上,对九龙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九龙山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由35科74属222种(含变种)组成,主要的科是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和铁角蕨科,它们包含的种数占总种数的64.41%;主要的属为鳞毛蕨属、铁角蕨属、复叶耳蕨属、卷柏属和瓦韦属。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属的分布类型以热带亚热带性质为主,种的地理成分以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最为突出,共占79.73%,表现出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与邻近6个山地比较,与九龙山蕨类植物区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浙江凤阳山。九龙山有80种中国特有分布蕨类植物。  相似文献   

18.
莫菲  杨龙  陈训 《贵州科学》2005,23(3):56-59,45
贵州喀斯特地区蕨类植物现已发现28科,73属,257种(包括7变种,3变型,1杂交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属划分为15个类型(变型)。本区系热带分布属占62.13%,温带分布属占10.61%,具有过渡性。以水龙骨科、鳞毛蕨和铁角蕨科为主体,仍属于耳蕨-鳞毛蕨区系。  相似文献   

19.
5种蕨类植物木质部管状分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蕨类植物木质部管状分子的类型及特点,分别对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 latiusculum)、银粉背蕨(Aleuritopteris argentea)、华北薄鳞蕨(Leptolepidium kuhnii)、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和耳叶金毛裸蕨(Gymnopteris bipinnata var. auriculata) 5种蕨类的叶柄或根状茎维管束进行离析处理,并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和照相.结果显示: 1)5种蕨类植物中都有导管分子存在,耳叶金毛裸蕨除具有导管分子外,还有管胞; 2)导管分子普遍具有多穿孔板,穿孔板以梯状为主,偶有网状,但没有单穿孔板,各种蕨类的管状分子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纹孔膜残余; 3)蕨导管分子的端壁和侧壁分化明显,存在网状穿孔板,并具有纹孔二型性现象,以及多孔性纹孔膜和凹槽结构; 4)银粉背蕨叶柄导管分子的穿孔板有的与纹孔膜完整的壁相邻,根状茎导管分子的侧壁之间以"脊"状结构相隔; 5)华北薄鳞蕨叶柄导管分子中存在不连续穿孔板,根状茎管状分子的端壁和侧壁分化鲜明; 6)荚果蕨叶柄导管分子中存在网状-梯状混合型穿孔板; 7)耳叶金毛裸蕨叶柄中同时具有导管分子和管胞,导管分子的穿孔板有的与纹孔膜完整的壁相邻; 8)与被子植物相比,蕨类植物导管分子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原始性.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锰富集能力强的蕨类植物并分析其生理机理,以粉背蕨、蜈蚣草、井栏边草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锰胁迫对3种蕨类植物的生长、植物体内锰含量以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蕨类植物的生长量、生物量随着锰胁迫浓度的提高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降幅最大的是井栏边草,蜈蚣草次之,粉背蕨最低,其平均耐性指数分别为79.10%、85.35%、91.12%;3种蕨类植物的锰含量、转运系数(TF)、富集系数(BCF)随锰处理浓度的增加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粉背蕨各指标最高值分别为6 598.31mg/kg,0.89和0.69,均高于其他两种植物,蜈蚣草次之,而井栏边草最低;随着锰胁迫浓度的增加,3种蕨类植物叶绿素含量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持续上升,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粉背蕨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和MDA上升幅度均最小,而3种抗氧化酶的增幅却最大.由此可见,高浓度锰处理下蕨类植物生长受抑可能是因为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受损和氧化损伤,氧化酶活性的提高应是植物能耐锰和富集锰的重要生理原因之一;3种蕨类植物适合修复不同浓度的锰污染土壤,与其他两种植物相比,粉背蕨具有更强的锰耐受性和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