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黄精浸渣栽培食用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筛选出适合以黄精浸渣为主料(60%以上)栽培的食用菌品种,并确定相应的高产栽培配方。【方法】在含60%黄精浸渣的菌包上接种不同品种的食用菌,对比其菌丝生长和出菇情况,筛选出适应性较好的食用菌;以不同黄精浸渣含量的配方进行栽培,通过对生物转化率和利润率的比较,筛选出最佳配方。【结果】配方3栽培榆黄蘑T2的平均生物转化率达到136%,平均利润率为72%;配方2栽培猴头一号的平均生物转化率达到105%,平均利润率为70%。【结论】榆黄蘑T2和猴头一号能健康地消化利用黄精浸渣,并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菌草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菌草替代木屑和棉籽壳作栽培配料,进行工厂化栽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研究.试验以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工厂化栽培配方作对照,设置含菌草不同比例的配方3组,每组配方配制栽培50袋.结果表明,不同比例菌草配方菌丝满袋时间比对照缩短1~4d,生长周期比对照缩短3~9d,菌草可以促进杏鲍菇生长.不同比例菌草配方栽培杏鲍菇的生物率为73%~83%,单朵菇重72~91g,而对照的仅为71%和65g,菌草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商品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以猕猴桃和榆黄蘑为主要原材料,研制一种猕猴桃榆黄蘑复合营养饮料的生产制备工艺。先以榆黄蘑提取液、猕猴桃提取液、柠檬酸和白砂糖四个因素来作单因素分析,再通过L_9(3~4)正交试验来确定最好的饮料配方。结果表明猕猴桃榆黄蘑复合营养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榆黄蘑提取液65%,猕猴桃提取液22%,白砂糖10%,柠檬酸0. 08%,此时饮料的口感和组织状态最好。本研究对丰富榆黄蘑等食用菌的采后深加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豆秸栽培榆黄蘑具有原料广、成本低、工艺简单、效益高等优点,是郊区(便于鲜销)居民致富的好门路。1播种季节东北地区春季种植榆黄蘑的时间在3月底至5月中旬(用暖棚,时间可适当提前),4月中旬之后,就可以进行大田栽培。秋种时间在去暑以后,但出菇要有增温和通风设施。也可秋种翌年春收,这就是利用秋季原料足,地温高,便于培养菌丝,此后进行越冬(榆黄蘑菌丝体可耐零下25℃左右低温不死赠理,春季扣棚出菇,经济效益高。2配料与处理豆秸(要求干燥,没经过雨淋,铡成3cm左右长)85%,麦款或玉米面匕%(也可用鸡粪代替),外…  相似文献   

5.
以泥土和廉价的农作物下脚料为主要原料配制成的混合上培养基,可替代资源短缺且价格攀升的棉籽壳而用于栽培百里9299特大平菇、YP08灰平菇、YPH9红平菇、长裙竹苏CD611、鸡腿菇05、榆黄蘑等食用菌,投入与产出比一般可稳定在1:8-1:15之间。现将筛选的最佳实用配方和栽培要点介绍如下:1混合土培养基配方及配制方法(1)户民合土100kg(将菜园沃土、火烧土、厩肥上晒干,过筛,称量90kg与草木灰6kg、石灰粉和复合肥各20kg混匀,下同);稻草屑100kg(粉碎或碾压成屑)、米糠15kg、石灰粉3kg、复合蛋白粉1.5kg、食盐500g、克霉灵100g…  相似文献   

6.
【目的】开展吴茱萸(Tetradium ruticarpum)枝屑栽培食用菌的潜力评价,对延伸吴茱萸产业链和加快吴茱萸枝条降解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吴茱萸枝条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食用菌中栽培周期较短的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为试验菌株,通过测定和分析吴茱萸枝屑、杂木屑和棉籽壳的营养成分,以杂木屑配方(CK1)和棉籽壳配方(CK2)为对照,探讨以吴茱萸枝屑代替CK1中20%(处理1)、40%(处理2)、60%(处理3)、80%(处理4)和100%(处理5)的杂木屑栽培榆黄蘑对其农艺性状、菌包基质降解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综合评价吴茱萸枝屑栽培榆黄蘑效果。【结果】吴茱萸枝屑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与杂木屑的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但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分别比棉籽壳的低39.64%和16.55%;粗蛋白含量是杂木屑的4.25倍和棉籽壳的1.91倍,碳氮比是杂木屑的0.24倍和棉籽壳的0.55倍;在杂木屑中未检测到硒,而吴茱萸枝屑的硒含量是棉籽壳的7.69倍。吴茱萸枝屑代替杂木屑栽培榆黄蘑,虽然增加了投入,但对菌丝萌发时间、长势...  相似文献   

7.
正汕头市澄海区文生食用菌研究所成立于1982年2月,主要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袖珍菇、兼产金针菇、猴头菇、鲍鱼菇、榆黄蘑、大杯伞、平菇、灵芝等菌类。2005年8月被澄海区科协命名为"澄海区食用菌生产科普示范基地"。2010年被汕头科协授予汕头市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是粤东首家食用菌研究所、汕头技术职业学院实训基地。基地位于澄海区莲华镇隆碧路,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拥有大型菇棚7个,年栽培菌袋  相似文献   

8.
芝麻在我国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栽培面积较广,每年可产生大量秸秆。寻求经济有效利用芝麻秸秆是解决当前其被废弃闲置和污染环境的最佳途径。平菇是优质食用菌,腐解有机质的能力强。为了解芝麻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效果,特以平菇为栽培对象,以不同比例芝麻秸秆替换传统平菇栽培主料棉籽壳,配制多组培养基,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度、长势及头茬菇产量来判别芝麻秸秆的影响效果。结果:培养基中芝麻秸秆比例越高,平菇菌丝生长状态愈好,头茬菇产量越高。由此得出结论:芝麻秸秆对平菇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用芝麻秸秆主料培养基或用一定比例的芝麻秸秆配制培养基栽培平菇可获得较好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目前,利用职权沼渣栽培蘑菇、草菇已经获得成功,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技术[1],但是利用沼渣栽培榆黄蘑仍处于一片空白,经过我们反复利用沼渣栽培榆黄蘑后获得成功,现将其基本技术给予介绍.  相似文献   

10.
榆黄蘑多糖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以榆黄蘑菌丝体为对象,探讨榆黄蘑菌丝体多糖水浴提取工艺.以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选取影响得率的4个因素:液固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设计,对水浴提取榆黄蘑菌丝体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液固比15∶1(m L/g)、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90℃、提取3次时,榆黄蘑菌丝体的多糖得率最高,可达4.55%.本研究为榆黄蘑菌丝体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进行了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栽培麒麟菇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液体菌种可加快栽培袋中菌丝体的生产速度,缩短出菇时间,提高产量(液体菌种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出菇时间、第1潮菇单产和总产量分别为0.38 cm/d、35 d、313 g/袋和394g/袋,而固体菌种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出菇时间、第1潮菇单产和总产量分别为0.24 cm/d、45 d、270g/袋和339 g/袋).  相似文献   

12.
三种常见食用蕈菌对重金属的耐受与富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三种食用蕈菌(金顶侧耳、黄背木耳、柱状田头菇)耐受和富集重金属Cd、Pb和Cr的能力.结果显示:金顶侧耳耐受Cr能力最强(>800×10-3 g/kg),黄背木耳耐受Pb和Cr浓度超过400×10-3 g/kg;Cd、Pb和Cr的最大累积浓度分别是20.03×10-3 g/kg(柱状田头菇)、7.260×10-3 g/kg(黄背木耳)和31.12×10-3 g/kg(金顶侧耳).黄背木耳基部累积的三种重金属浓度均明显高于耳片,柱状田头菇和金顶侧耳菌盖部分优先累积Cd和Pb,不同浓度条件下,柱状田头菇不同部位累积Cr的能力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棉籽壳为对照,以废棉、稻壳为原料组成4个配方,进行了袋栽平菇配比试验,对各配方的出菇产量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废棉中添加稻壳后,菌丝的生长速度及生长势与棉籽壳基本相同,生物学效率均在110%以上.在各种配比中,以在废棉中添加20~30%稻壳的出菇产量较高.利用废棉栽培平菇,既扩大了食用菌原料来源,又解决了棉花加工厂的废料再利用,是平菇栽培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产黄纤维单孢菌、皮状丝孢酵母与纤维素酶处理玉米秸秆,采用单因子试验与正交试验探索产黄纤维单孢菌、皮状丝孢酵母与纤维素酶共酵玉米秸秆生产微生物油脂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维素酶添加量为1%,产黄纤维单孢菌与皮状丝孢酵母菌种配比为1∶1,混合菌接种量为9%,在35℃下发酵36h,每100ml玉米秸秆发酵液中可获微生物油脂0.116g。  相似文献   

15.
利用啤酒糟液体深层培养风尾菇产木聚糖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风尾菇(Pleurotus ostreatus)利用啤酒糟作为原料进行液态发酵产木聚糖酶的可行性.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的培养基配方.同时对不同发酵时间还原糖的减少和木聚糖酶活性的进行测定.培养基最佳配方:啤酒糟6 g,黄豆粉0.32 g,玉米粉2 g,糖10 g,pH值5.0.发酵的最佳时间为72 h,此时木聚糖酶的活性最大,为9.2 U/mL.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食用菌生产量的不断增加,出现了大量的菇渣需要处理,该试验利用菇渣为原料,研究菇渣饲养大麦虫的可行性配方.通过试验得出:用菇渣饲养大麦虫是可行的,配方1对大麦虫的饲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王敬荣  张华英 《山东科学》1996,9(4):58-61,65
双孢菇栽培集中于长江以南地区,且以专用菇房为栽培场所。作者对北方地区,在小弓棚内栽培双孢菇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讨论了适宜推广的优良菌种,培养料配方以及堆料技术,使双孢菇单产最高达到13.365kg/m^2,首次证实了长江以北地区在简易小弓棚内栽培双孢菇是可行的,为秸杆利用开避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王清玉  叶芳 《华东科技》1996,(12):27-27
《滑菇菌株驯化筛选与栽培技术研究》,是1991年原南平地区科委下达的科技任务。从1991年冬引进滑菇品种,经过3年栽培试验,选育出适合本地袋料栽培的高产优质菌株,对其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栽培料配方、栽培方法、病虫害的防治以及最佳栽培季节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滑菇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菌盖淡黄色到黄褐色,边缘略淡,后期出现放射状条纹,直径3—10cm,鲜时有粘液,干燥时略有光泽。菌褶密集,不等长,初期白色,成熟时变为锈褐色,菌褶宽,连接菌柄部很宽,延生。菌柄中生,圆筒状,菌柄长短与粗细因栽培环境条件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柄纤维质,内部充实或中空,有粘液和黄鱼鳞片。  相似文献   

19.
以袋栽凤尾菇的废弃料为原料,利用废料中含有的营养物,以废弃料75%,鹿粪20%,石膏1%,生石灰1%,过磷酸钙2%,糖1%的配方栽培凤尾菇,菌丝生长速度、出菇情况与棉籽壳栽培凤尾菇进行对照,均超过棉籽壳栽培凤尾菇的生长速度,生物效率达91 1%.可作为节约成本栽培食用菌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玉米芯(秆)为主要培养料,进行了毛木耳、香菇和草菇等菇种的代料栽培试验,已初步筛选出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生产配方和栽培品种。经对培养料的化学分析和示范点的大面积验证试验,表明利用玉米芯(秆)栽培食用菌,在栽培理论和技术上是可行的。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既能促进生物资源的再生和利用,亦可为石山地区增加一条脱贫致富的门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