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寿裳说:“鲁迅的作品这样伟大,其原因何在?我敢说,这是由于他的人格的伟大”。下面就鲁迅的伟大人格与其创作之关系,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孤寂的个性与文学的悲剧性“孤寂的个性”是鲁迅人格的表现之一。鲁迅个性内向,特别是在痛苦时,“他就沉默,沉默得要死”,甚至“跑到空地去躺下”。他具有哲学家所特有的孤独感和悲剧感。大  相似文献   

2.
王西彦是一位有影响的浙东作家,他的乡土小说在他的整个创作中颇具分量,也在乡土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乡土小说既继承了由鲁迅等第一代乡土作家的批判传统,又将乡土文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有着自己的特色,并引领着新时代的乡土文学。作为"乡土作家"的王西彦在乡土文学史上,尤其是在浙东乡土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鲁迅精神范式的形成,与其勇于接纳外来文化思潮密切相关,但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也不能低估.鲁迅的原初文化接受源应是越文化传统,这可以从其对越地前贤的歆羡与推崇以及越文化精神中的启蒙传统、"浙东硬气"文化人格等方面的自觉承传,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孤独战士精神一直是他在现实斗争中的力量来源和精神支持,那么这种精神是如何在鲁迅人格上全面建立起来的呢?文章尝试用分析心理学的知识,通过重新解读<野草>中的孤独意识来对这个问题作一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鲁迅作品主题思想的深邃是众所周知的,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严厉抨击和批判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教育制度、封建礼教,表现其彻底的反封建精神;对劳动人民深厚的感情:同情──赞美──热爱;对大自然和自由生活的热情向往与追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紧紧抓住鲁迅作品的这些主题内涵,对学生循循善诱,达到学习鲁迅作品的真正目的。其一,明确主题法。鲁迅作品的思想内涵铸就了鲁迅作品的血脉,这也是他人格和精神的体现。作品中隐含的鲁迅的思想与鲁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有直接的关系。现今,学生对鲁迅作品的主题往往存在模糊认…  相似文献   

6.
《过客》是鲁迅对自己生命哲学的一个归结。作为精神界的战士,在面对惨淡人生的抉择中,“过客”以其独特的人格,毅然选择向前行走。这种永不回头的“过客”精神,正是鲁迅对绝望人生的生命底线或绝对命令,同时也体现了他反抗虚妄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7.
李长之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杰出批评家,以人格论批评著称于世。他以西方美学与文学批评理论为参照,对中国古代人格论进行创造性转化,建构了现代个体人格论,对孔子、屈原、司马迁、李白、鲁迅等伟大作家的人格进行了深入体察和阐释。李长之人格论批评的意义在于他不仅开创了独具一格的批评方法,更在于通过对伟大作家人格的追寻,探寻现代理想人格建构的方式,重振民族精神。可以说,李长之人格论批评的过程就是他追寻理想人格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8.
近代上海社会的西崽人格是租界文化的产物。鲁迅在奴性人格的层面上展开了对西崽相的透视,他在剖析西崽的崇洋和势利性格之外,又挖掘西崽买办的“无特操”的善变性和源自中国传统的“事大”心理,以及在表面“崇华抑夷”的态度和言谈下面隐藏着的西崽相。鲁迅对西崽相的分析,是他对上海租界文化和中国社会的有力针砭,体现了鲁迅思想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9.
&lt;过客&gt;是鲁迅对自己生命哲学的一个归结.作为精神界的战士,在面对惨淡人生的抉择中,“过客“以其独特的人格,毅然选择向前行走.这种永不回头的“过客“精神,正是鲁迅对绝望人生的生命底线或绝对命令,同时也体现了他反抗虚妄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0.
平步清是晚清浙东一位重要的文献学家,他学识渊博,著述丰硕,在刻书、校书及目录学思想上均有独到之处,是浙东学术在晚清流风余绪的传承者。他对乡邦旧籍与乡贤文献的董理、刊刻成绩卓著,为浙东学术勾勒出黄宗羲直至章学诚的传承脉系,在浙东学派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鲁迅对国民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莉 《科技信息》2010,(4):150-150
鲁迅在他的短篇小说中,深刻揭露和批判了旧中国民众的主奴根性、狭隘散漫、自欺欺人、愚昧迷信等国民性的弱点,并且剖析了封建文化在其中充当的角色。他既研究中国人的丑陋面,又清醒地看到了光明面,他呼唤民众精神的觉醒和解放,呼唤独立人格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鲁迅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被接受与被广泛传播非常耐人寻味,本文拟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鲁迅人格魅力的形成原因,包括他的社会人格魅力,人伦关系方面的人格魅力,政治人格魅力以及学术人格魅力,粗略地再现鲁迅人格的丰富与复杂。  相似文献   

13.
学界公认黄宗羲为清代浙东学术传统的开创者,但对他如何确立清代浙东学术传统却语焉不详。笔者将黄宗羲所确立的学术传统称为“浙东经史学术传统”,并根据章学诚关于浙东经史学术传统三点归纳,具体分析黄宗羲如何在“贵专家”“言性命必究于史”“经术史裁”三个方面实践和提倡浙东学术精神,藉以说明:黄宗羲作为浙东经史学术传统的确立者,其思想上的影响几代不绝,一直到道咸年间仍在章学诚身上有实质而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李贽是晚明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批评家,他终其一生反叛传统道学思想。从时代、地理、家庭环境及其心学渊源来探讨李贽人格之形成,并以其形成之人格与封建儒教之对立来探讨李贽的人格悲剧。  相似文献   

15.
民间文化是近年来文化界所关注的一个大课题.什么是民间文化?其价值何在?通过截取民间文化的一个方面——民间文学,探讨民间文学对《红楼梦》形式和内容的影响来阐明民间文化的价值及保存和传承民间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鲁迅杂文有很多抒情成分,但最具有特色的是基调低沉、外冷内热的抒情风格,这种抒情风格是鲁迅人格和人生经历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运用“戏拟理论”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鲁迅作品中一些语言的独特用法,在某种意义上,鲁迅的深刻的革命精神不仅表现在其作品的思想内容上,更体现在他瓦解法规、出奇制胜的造词艺术上。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笔下总有自已最熟悉、因而也最容易生色的人物.在《呐喊》和《彷徨》中,鲁迅显示了他对当时中国农民和知识分子这两大系列人物的深刻认识.而在知识分子这一人物系列中,鲁迅对教师这个阶层体察得尤为准确细致.这无疑与他青少年时期同教师的接触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与他前后经历了将近十年的教师生涯密切相连.教师,是鲁迅一生中从事过的两个职业之一(另一个职业是作家).对教师,鲁迅有着深刻的心理感受.多年来,学术界从这个角度来透视鲁迅作品一直注意不够.由此窥测到鲁迅作堂奥之一角,是本文试图达到的目的.鲁迅笔下的教师形象主要出现在他的小说散文里.他的第一篇小说《怀旧》,就是以塾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作品中因为包含着对黑暗旧社会的抗争意识,因此很多时候,其本人已经被特定为一种符号,一种用来批判或者抵制的工具。鲁迅的革命性逾越了他作为文学家和思想家的本位而得到非常特殊的强调。但是通过分析鲁迅的《补天》,人们不难发现作者辛酸的成长经历和曲折的婚姻生活对其创作有很大的影响。抛开强加在他身上的政治光环,读者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鲁迅。  相似文献   

20.
《骆驼祥子》中祥子和虎妞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出一个复杂、丰富的民间文化形态。作家借此种文化形态的书写,传达出一种带有批判、反思精神的民间文化意识,也传达了他对身处其中的民间文化的依恋和同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