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晓明 《科技信息》2007,(7):104-104
本文针对山区地形地貌特点,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线形标准、平面设计方法、竖曲线半径布设、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超高值、缓和曲线长度与超高过渡段等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针对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桥上曲线线形平面动力设计问题,运用多刚体动力学理论及模态综合法建立列车-曲线桥耦合振动模型,研究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及曲线外轨超高对客货共线铁路车桥耦合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曲线半径对车桥耦合系统的横向动力响应影响显著,车体横向加速度及桥梁跨中横向位移均随曲线半径的增大而减小,从行车安全性及旅客舒适度考虑,建议一般情况下桥上最小曲线半径不应小于5.5 k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5.0 km;桥梁跨中横向位移随缓和曲线长度的增加略微减小,桥上曲线段缓和曲线长度可按现有规范标准进行取值;当客车或货车通过时,桥梁跨中横向位移随欠超高或过超高的增大呈线性增加,曲线外轨超高主要受货车通过时桥梁横向位移最大值控制。  相似文献   

3.
在多幅路设计中,由于内外侧路面的超高旋转轴不同、路面横坡的变化范围不一致,使得内外侧路面的超高过渡计算有差异.文章主要探讨了多幅路的缓和曲线长度与超高过渡段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工程实例指出,为保证线形协调和超高渐变率满足要求,超高过渡段与缓和曲线长可取不同数值,内外侧路面的超高过渡段也可采用不同数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有缓和段的弯桥,本文以缓和曲线长度作为参数,推导出了设有加宽、超高的缓和段特征曲线的几何设计计算式以及超高计算式,并给出算例。计算表明,计算式精度高,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山区小半径曲线下车辆运行安全性低、平稳性差等问题,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建立某型轨道客运车辆动力学模型;给出线路参数方程及车辆动力学方程,并对其进行仿真计算,分析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欠超高等山区工况曲线几何参数对轨道客运车辆通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轮轨横向力、轮轴横向力、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等曲线通过性能指标均随着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欠超高的增大而有明显的降幅,车辆曲线通过性能增强,安全性和平稳性提高.  相似文献   

6.
从行车安全、离心力对乘客产生的不适感、路面超高横坡过度的需求及线形平顺的美感等方面对缓和曲线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对缓和曲线平面线形的视觉质量分析,为使线形连续协调,平面缓和曲线缓和段(回旋线)的合理性长度宜为: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为1:1:1,由此给出了确定缓和曲线缓和段长度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算例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健 《科技资讯》2013,(22):61-61
在公路路线设计中,超高设计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其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道路行车是否安全。为使道路行车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应当在运行车速理论的指导下,对不同交通状况、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道路进行合理的超高设计。本文从超高设计条件出发,对公路路线超高设计中的关键问题:缓和曲线长度、超高过渡段、最大超高值进行详细的探讨,以求为公路路线超高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铁路既有线提速中曲线超高参数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国栋 《甘肃科技》2007,23(11):142-143
铁路提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影响既有线提速的因素很多,涉及到多个部门和专业。在诸多因素中,曲线是影响既有线提速的主要因素之一,这其中曲线超高参数包括最大超高、允许过超高、允许欠超高的设置又是曲线整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小半径曲线群地段列车提速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客运专线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既有线客货列车的提速扩能提供一定的空间。但由于既有线路,尤其是西部山区铁路,受小半径曲线分布群体性影响,列车提速空间受限。以宝兰二线某区段为例,从列车运行的舒适和安全的角度出发,研究在改变列车运行方式、超高布置形式、缓和曲线线型及长度变化条件下,小半径曲线群地段列车提速的适应性问题,提出适应小半径曲线群的合理提速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客货混运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地段超高设置问题,基于UM软件和动力学理论建立考虑多车效应的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结合现场动态测试试验,研究曲线超高对重载列车和客车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提出超高调整方案,并开展现场验证,对比分析超高调整前后列车通过曲线时轨道系统动力响应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客货混运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地段不合理的超高设置是线路病害多、养护维修量大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建议应更多从重载列车角度合理设置曲线超高,当在既有超高为105 mm的基础上降低10%时,对改善轨道结构的受力条件和动力响应,减缓轮轨磨耗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系统研究道路因素对车辆侧翻的影响,运用Matlab软件中的仿真模块Simulink建立了三自由度车辆动力学闭环仿真模型,提出了2个度量侧翻风险的指标——临界侧向加速度和横向荷载转移比.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道路因素以及因素间交互作用对车辆侧翻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影响车辆侧翻的道路因素按其影响的强弱程度排序依次为:平曲线半径、平曲线半径与超高的交互作用、超高、缓和曲线设置、路面摩擦系数、平曲线半径与路面摩擦系数的交互作用、纵坡、平曲线半径与纵坡的交互作用,其中平曲线半径、超高、缓和曲线设置以及平曲线半径与超高交互作用对车辆侧翻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公路勘测规范》在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上都与旧的《标准》和《规范》有较大的不同,原有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方法的许多内容与新《规范》、《标准》不相符,尤其是超高的计算部分,新规定太多,又缺乏参考的计算公式.文章结合课题,研究了新的《规范》、《标准》条件下,高速公路超高值的确定,缓和曲线长度的计算方法,并分别研究了设置一条路拱线条件下和设置两条路拱线条件下,超高过渡段内不同的旋转阶段超高值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公路平曲线超高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对平曲线超高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半径的超高取值进行安全性评价,提出超高事故多发段的处理对策及常用组合曲线的超高过渡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4.
超高和横向力系数是公路线形设计中的2个重要指标.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的横向稳定性由横向超高和横向力系数来平衡,由于不同驾驶员在圆曲线上行驶时,速度必然不相同,因此超高和横向力系数的分配方式也不相同.横向力系数与行车舒适性密切相关,为了保证驾驶员和乘客在曲线上行车的舒适性,设计中要求横向力系数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在超高设置...  相似文献   

15.
王敬一  刘亚 《科技资讯》2011,(26):99-100
本文结合商丘市内连接飞机场的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对公路超高计算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着重分析了超高值、超高缓和段长度及计算参数等的确定方法,阐明了设计计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陈文胜 《山西科技》2010,25(2):120-121,125
合理的超高设计是保证曲线路段行车横向稳定和舒适性的主要措施,文章结合超高在公路设计中的作用,介绍了公路设计中对超高值的选用和超高处理方法,以提高公路行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地铁线路超高对轮轨磨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地铁车辆在圆曲线区段运行所造成的轮轨磨耗,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基于车辆动力学理论,通过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轮轨关系模型,针对列车通过圆曲线时过超高、正常超高和欠超高三种工况进行研究.分析了三种工况下,轮轨横向力、轮轨垂向力、脱轨系数、磨耗功率、磨耗指数、轮重减载率和倾覆系数7个动力学参数在列车运行中的变化规律,并深入分析磨耗指数和磨耗功率与车辆实际通过时产生超高的变化规律,得出超高变化与磨耗指数成负相关,与磨耗功率成正相关,且列车通过圆曲线时应尽量降低速度,在条件不允许时,应采用尽量小的欠超高.  相似文献   

18.
公路平曲线超高设计,是使弯道过小的半径通过设置超高而达到快速、安全、舒适、美观的目的.文章结合工程实际,对回旋线过长而超高渐变率较小的弯道进行超高优化设计,从而能使行车安全平顺、利于排水、路容美观、并减少征地和节约造价.  相似文献   

19.
王亮  郝旭宽 《科技资讯》2011,(12):211-211,213
车辆在曲线行驶时受到高心力作用,通过合理的选用超高值来克服离心力的不利影响,同时在超高渐变的处理方式上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和现场试验,论述了曲线轨距,外轨超高,轨底坡及曲线圆顺度等轨道参数对曲线钢轨磨损的影响.提出了减少曲线轨距、增大曲线钢轨轨底坡等技术措施,以减缓曲线钢轨的严重磨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