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签新闻     
《世界知识》2012,(17):12
"日本政府一定要想清楚:在钓鱼岛问题上寻衅滋事挑衅中国,不仅损害中日关系大局,更是在伤害中国民众感情。近年,日本大力促进中国公民的对日旅游,促进日中青少年交流,希望以此加深中国国民对日本的理解,增进日中两国国民的感情。但是,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刺激中国,势必前功尽弃,激起中国民愤,引起行动反弹。这种感情伤害的修复,不像更换首相那样快就能愈合。"——针对中日间钓鱼岛问题升温,《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了署名文章,希望"日本政府一定要想清楚"。  相似文献   

2.
<正>进入21世纪以来,岛争问题在东北亚凸显,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纵观这几组岛争,可以发现:中日间的钓鱼岛(日称"尖阁列岛")、韩日间的独岛(日称"竹岛")和俄日间的南千岛群岛(日称"北方四岛")三大岛争均因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作孽所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1895年1月14日日本伊藤内阁指使冲绳县知事在钓鱼岛树立"国标",4月17日中日订立《马关条约》,日本割走了中国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钓鱼岛之争由此产  相似文献   

3.
钓鱼岛问题由来已久,中日双方各有主张。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时,周恩来总理与田中角荣首相就钓鱼岛问题"留待以后解决"达成共识。1978年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时,双方就钓鱼岛问题"搁置争议,留待以后解决"达成默契。邓小平先生当时说得很清楚:"实现邦交正常化时,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个问题。这次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我们双方也不涉及。我们认为,谈不拢,避开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主权之争由来已久。这次"撞船事件"再度引发争议,也再次促使人们去了解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历史真相的来龙去脉。2010年岁末,日本共同社中文部《共同网》、日本亚洲通讯社和日本新闻网评选出"2010年日中关系十大新闻","日中撞船事件引发两国关系急剧恶化"名列榜首。  相似文献   

5.
<正>6月27日,中国外长王毅在清华大学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上发表午餐演讲。答问环节中,日本东京大学高原明生教授就中日关系提问,他首先评价"日中关系有了新的局面",然后引用了今年以来中日关系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如4月中日领导人第二次会晤、5月习近平主席会见日本3000人友好访华团并发表热情讲话等。耐人寻味的是,他问题的落脚点并不仅限于中日关系本身,而是以一句话的方式,询及"中方将采取什么措施推进‘一带一路’和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6.
李晨阳 《世界知识》2014,(15):73-73
<正>目前中国国内对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存在较大分歧,有学者认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是针对中国的,近年来中日在钓鱼岛、中国和菲律宾与越南在南海争端的升级都弥漫着美国的影子。另有学者认为,奥巴马政府对华战略远非"遏制"那么简单,美国也无法像冷战期间对苏联那样来遏制中国。笔者试图通过美对缅关系来分析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美国在缅甸有多少的经济和安全利益?缅甸虽然是一个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日之间两面不讨好在北京遇袭的丹羽其实是日本政坛少有的"知华派"。刚刚离任的日本前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在中国受足了"夹板气"。"如果东京都要购买钓鱼岛,可能日中关系面临着重大危机,"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丹羽这样说,结果引发了包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内的日本右翼人士的不满,他们评价说"丹羽没有资格担任驻华大使"、"他是哪国人的大使",日本《产经新闻》也在社论中批评丹羽的发言,并要求替换大使。另一方面,8月27目,丹羽乘坐的车辆在北京市内遇袭,两名中国男子逼停车辆后,抢走了车上的日本国旗。日本国内右翼和中国一些民粹主义者显然都不喜欢丹羽宇一郎。但对于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日本人来说,丹羽的发言并没有  相似文献   

8.
国家间对自然资源的争夺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而日益激烈。克鲁格曼借中日钓鱼岛主权纷争指责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政策,称中国为"流氓经济"。"流氓经济"一词的含义是指使用抢劫、掠夺、偷窃、欺骗等等非法或不公正手段侵害他国或他人利益的行为、政策或制度。中国在钓鱼岛主权、领土与人权受到侵犯这个所有主权国家最大的政治面前,一直保持克制态度;中国即使在钓鱼岛主权纷争中中断对日稀土出口,也是符合国际社会处理此类事件的制度与惯例的,不知流氓何在?至于他对中国"逃避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义务"、"罔顾国际法律规则"、"操控汇率"等等指责都经不起历史与现实的剖析,"流氓经济"的指责只能得出他"流氓经济学家"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张慧玉 《世界知识》2012,(15):26-27
以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近期接连围绕我钓鱼岛制造事端,并极力推进"东京购岛"图谋。日本政府近日也相应明确了将钓鱼岛"国有化"的方针。在7月7日这个敏感的时间节点,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宣称,为保持对钓鱼岛的稳定管理,日本政府正就购买有关岛屿并实现"国有化"进行综合研究。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本应是两国关系发展承前  相似文献   

10.
一个自己在40年前亲手埋下的"炸弹",如今被插上"雷管"后却在一个不希望的时机引爆了……这大概就是9月中旬以来先后在日中两国穿梭访问的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心里的感受! 帕内塔对自己使命的定位是"中日调停者",背景自然是日本一手挑起愈演愈烈的钓鱼岛争端."冲突可能扩散,并将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卷入其中."帕内塔9月16日抵达日本前在飞机上对记者说的这番话,引发许多媒体的解读."美国现在又回来做和事佬,真的是为了永久和平?"  相似文献   

11.
张慧玉 《世界知识》2012,(10):26-27
2012年4月16日,正在美国华盛顿访问的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当地的一个研讨会上发表演讲称,东京都政府决定从私人手中购买尖阁列岛(即我钓鱼岛).石原表示,此计划已经获得钓鱼岛"土地拥有者"的同意.他说,如果钓鱼岛成为东京都政府的土地的话,东京都不仅可以开发它,还可以派驻警察.近年来,石原一直有从个人手中"购入"钓鱼岛的想法.他在2010年10月的电视节目中就曾经透露,自己已经与"岛屿所有者"进行了"购买"交涉,目的是防止这些岛屿"落入外国人之手".  相似文献   

12.
《科技智囊》2012,(11):8-17
汽车行业削减在华产量、中国赴日游客锐减、日本电子产品滞销……钓鱼岛“国有化”措施导致日中关系急剧恶化,日本企业在华业务受到很大影响。在与全球经济减速的双重打击下,日本国内经济和企业信心严重受挫。  相似文献   

13.
徐青 《世界知识》2012,(16):20-22
就在今年7月保钓运动再次掀起高潮的时候,7月19日,台湾媒体报道了有关台湾民众是否支持两岸在钓鱼岛主权争议上携手合作的民调结果:受访台湾民众"半数支持两岸合作保钓"。对此,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发言人重申,钓鱼岛是"中华民国"的领土。在此前一周,这位发言人已向媒体说明,台湾当局的立场很清楚,"中华民国"坚持主张拥有钓鱼岛列屿及南海主权,"不可能与中国大陆共同处理相关  相似文献   

14.
张琳 《世界知识》2014,(2):13-13
<正>中日钓鱼岛争端以及两国政治关系的持续僵冷,对2013年两国经贸合作关系产生了直接的消极作用。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当前中日关系已经不是过去的"政冷经热",而是陷入了"政冷经凉"的状态。中日相互依存、平衡的经贸关系发生了重大转折,曲折中缓慢复苏成为2013年双边经贸关系的主要基调。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1月10日,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25次活动在北大勺园举行。中心学术主任卓南生教授围绕"购买钓鱼岛"事件发生后中日舆情的走向和导致其变化的深层原因,和与会者分享了他细致的观察。"购岛"事件不同发展阶段的几个关键时间点我们首先回顾一下日方在"购岛"事件不同发展阶段的几个关键时间点。  相似文献   

16.
龚迎春 《世界知识》2012,(20):24-26
日本外务省1972年3月发表"关于尖阁诸岛领有权问题的基本立场",试图从法理角度论证其对我国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以下简称钓鱼岛)拥有主权. 日本政府主张,钓鱼岛在1895年1月通过阁僚决议将其编入本国领土时是无主地,日本是根据国际法上的先占理论取得了对钓鱼岛的主权.1895年5月中国清政府根据《马关条约》第二条第2款割让给日本的"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中不包括钓鱼岛,日本根据1951年《旧金山和约》第二条放弃的"对台湾、澎湖之所有权利、权利根据与请求权"中也不包括钓鱼岛.  相似文献   

17.
《世界知识》2010,(19):21-23
在9月14日的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你提到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能否具体说明是从什么时间开始?这一主张的依据是什么?"的提问,外交部发言人姜瑜答道:如果你查阅历史资料,不难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中国是最早发现钓鱼岛并对其行使有效管辖的。我建议你读一下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井上清所写的《关于钓鱼岛等岛屿的历史和归属问题》一书,相信你从这本书里会得到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8月11日,日本前副首相后藤田正晴先生在《朝日新闻》发表了一篇关于日中美关系的文章。他指出日本外交或者说东亚地区存在三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即驻日美军基地问题、台湾问题和日中历史认识问题。他认为:冷战已经结束,现在应当分阶段逐步解除日美安保体制;中国统一台湾是历史的必然,这是中国的国内问题,日本不应说三道四;为了推进日中的和解  相似文献   

19.
方珂 《世界知识》2013,(2):67-67
近期,中日钓鱼岛争端虽看似趋于平静,实则暗流涌动。日本右翼代表人物安倍晋三重新上台,延续了野田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强硬立场,虽暂时放弃此前宣称的公务员常驻钓鱼岛计划,但依然坚持钓鱼岛不存在主权争议,“没有交涉的余地”。日防卫省派遣军机对我正常巡航进行拦截,并开始针对中周着手制定综合防卫战略,海保厅也宣称要集全国之力维护其在钓鱼岛的权益。而美国在此问题上再次给日本撑腰打气,  相似文献   

20.
台湾渔民在钓鱼岛附近海域的捕鱼问题是横亘在台日之间的一个棘手问题,对台日关系有着重大影响。迄今为止,虽然台日之间进行了16次渔业会谈,但始终未能解决问题。不久前台日又在东京举行了第17次渔业会谈预备会议,这是在中日钓鱼岛之争白热化之际,由日本主动向台湾提出的。日本是要对台湾做出实质性让步,还是别有用心布下诱饵,欲使台湾不与大陆联手保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