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三峡区域持续两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战争历史,并且其战争地方特点鲜明。研究三峡军事史,对我国国防战略转型有着典型的战略意义;研究三峡军事史,利用其天然的军事地理条件和高山激流作战的经验教训为现实服务;研究三峡军事史,发扬其民众传统的战斗精神,为当今军事防御战略服务;研究三峡军事史,是构架当今三峡人文工程、让三峡走向世界的重要环节。三峡军事史的研究成果将直接服务于三峡旅游的开发、三峡区域精神文明的建设、三峡水电工程人文环境的建没和国防研究。  相似文献   

2.
三峡词家群落的崛起,是三峡音乐文学繁荣的主要标志。三峡词家群落拥有重庆、恩施、宜昌、武汉四个群落。文章从文学文化和音乐文化相结合的角度,凭借翔实的材料对三峡词家群落崛起的原因、共性特征、个性特点、地域分布、创作实绩等几方面作了客观科学的分析和较为宏观的展示。  相似文献   

3.
三峡茶诗是中国茶诗的一部分,体现茶与文人的一种情结,在三峡茶、茶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三峡茶诗角度分析茶与文化名人的情结现象:一是三峡茶作为文化载体,其沃土之深厚,给人以强烈的感受;二是文人善于捕捉茶中信息,以致触茶生情,以茶说事;三是茶诗多有寄托,故文人常知茶性通人性,以此抒发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之情绪。  相似文献   

4.
三峡历史文献是研究、阐述和描述三峡地区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记录,依其载体或研究材料,可分为反映三峡历史沿革的地理文献、与三峡地区相关的史实文献、记述三峡的诗词歌赋铭记文献、关乎三峡地区的方志文献、与三峡地区相关的出土文献五大类。三峡历史文献为我们留下了三峡文化演进的痕迹,是三峡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史料来源。对此整理与研究,不仅有保存传统文化的功用,而且于三峡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也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江漂浮物是威胁三峡电站运行安全的重要问题。在对三峡漂浮物数量和特点的调查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漂浮物能源化利用为主线,污染物治理和资源回收为两翼的三峡漂浮物生态能源系统路线,通过利用分布式能源技术系统可以为用户侧提供更可靠、清洁的高品质能源服务。研究结果表明,充分利用三峡漂浮物进行冷热电联供,可以在实现三峡库区污染治理的同时,对三峡漂浮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分布式供能系统年处理漂浮物4.7×104~9.5×104 t,节能1.3×104~3.6×104 t标煤,投资回收期4.5~8年,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性能。  相似文献   

6.
从重庆到宜昌700公里范围为大三峡地区,其独特的考古学文化、丧葬文化、石刻文化、建筑文化、民族文化构成了丰富的大三峡文化内含。这其中丰都鬼城文化以其系统完整、形象生动的鬼文化成为大三峡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三峡学研究的重要对农。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地区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地域特色鲜明。三峡大学既定的办学特色之一是“三峡文化及旅游”。2003年8月,学校在湖北省三峡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少岚教授主持下,隆重推出《三峡文化研究丛书》第1辑共10种,由武汉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现刊发部分专家学者有关此丛书的笔谈如下。  相似文献   

8.
三峡文化是荆楚文化与巴人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并在三峡地带土著居民原始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多元的、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独特的文化形态。从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角度看,荆楚文化与三峡文化的开发具有突出的价值,值得深入研究,着力进行。  相似文献   

9.
旅游经济的成长与发展,不仅得益于我国广袤的国土和绮丽多姿的自然景观等自然旅游资源,还得益于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多种多样的民族风土人情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三峡石刻在三峡旅游经济开发中可以从四个方面发挥作用:增强三峡景观的内在魅力,提高三峡旅游的文化品位,丰富三峡旅游的审美情趣,保持三峡旅游的持久活力。  相似文献   

10.
三峡旅游市场开拓的文化传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旅游市场开拓与化传播关系的基础上,着重对三峡旅游发展阶段和三峡旅游市场开拓进行了化传播分析,探求开拓三峡旅游市场的良策,促进三峡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旅游资源具备一定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长江三峡融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历史资源、工程资源、影像资源、旅游资源于一体;旅游资源和水力资源一样,十分丰富,是旅游资源富矿。开发利用三峡旅游资源,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规划,统筹兼顾,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整合旅游资源,真正把三峡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尽快实现三峡旅游业突破性发展,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2.
三峡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为影视艺术提供了资源和动力.影视艺术既是三峡文化的载体,又是三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三峡的影视传播形成复制式、背景式和意象式三种形态,人文三峡的影视传播探讨人的性格特征、人的情感状态和民俗风情.三峡工程的影视传播主要包括三峡工程的建设和三峡移民两个层面.三峡文化和影视传播同质同构、兼容互渗.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峡学"刍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论述了长江三峡学建立的意义,探讨了这门新兴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内容与科学特性,说明了三峡文化与三峡学的研究关系.对长江三峡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长江三峡学是一门研究长江三峡地区自然环境、人文现象的地域特征及时空演变规律的学科,它具有综合性与系统性、时空性和预测性等学科特征.三峡学是三峡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二者在概念上有着严格区别,但在研究上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长江三峡的研究,建立"长江三峡学"既是一种学术上的整合与提升,更是一个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三峡旅游空间拓展影响下湖北恩施旅游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峡旅游空间的拓展将形成大三峡旅游经济圈.此范围内的区域如何抓住机遇与三峡旅游内涵扩充接轨、更有效地发展本地旅游业成为这些地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湖北恩施地区在原来三峡旅游区域中是一个旅游弱势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三峡旅游空间拓展的大环境影响下,有望成为三峡旅游腹地的旅游中心之一.对恩施旅游在湖北和三峡旅游发展大格局中的定位及其旅游吸引力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恩施旅游的吸引体系及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三峡工程的建设、三峡百万大移民以及区域生态环境的变迁与破坏,三峡地区的传统音乐逐渐失守,不少传统音乐已经或正在消亡。如何拯救三峡地区的传统音乐成为当前三峡地区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可以从"活态"拯救、教育拯救和"人本"拯救的角度开展多方位、多层面的救护工作,以期实现三峡地区传统音乐的常态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三峡地区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地区,积淀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三峡方志是这一地域社会文化的重要记录。三峡地区现存有丰富的方志文献,但目前还仅限于整理重印和少量专文研究,有进一步加强学术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三峡工程建设概况,对三峡工程中所涉及到的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土力学及岩石力学、结构力学、爆破力学等主要力学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详细论述了三峡库区传统手工艺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分析了蕴含其中的丰富文化知识;针对三峡工程的兴建对库区经济文化的影响,阐述了加强保护与传承三峡库区传统手工艺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对策,为三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做出一些有益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