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解放前广州、汕头、澳门气温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站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序列,分析了广东省东南沿海近百年来气温的变化特征.广州、汕头、澳门百年来年均温分别上升了0.61℃、0.62℃、0.43℃,增幅在全球平均范围之内;同我国其他城市主要由冬季增温不同,广东省春季增温幅度最大,其次是冬季;广州、澳门、汕头的增温分别由最高、最低、最高和最低气温共同引起;此外,三站普遍存在20年、12年与5年左右的三个周期.  相似文献   

2.
在对1949年之前广州、汕头、澳门气温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建立了3站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序列,分析了广东省东南沿海近百年来气温的变化特征.广州、汕头、澳门百年来年均温分别上升了0.61℃、0.62℃、0.43℃,增幅在全球平均范围之内.同我国其他城市主要由冬季增温不同,广东省春季增温幅度最大,其次是冬季.广州、澳门、汕头的增温分别由最高、最低、最高和最低气温共同引起.此外,3站普遍存在20年、12年与5年左右的3个周期.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一九零五至一九八五年徐州气温观测资料,认为本世纪四十年代是徐州气候变化的转折点,气候由暖逐渐变冷的特点十分明显。据专家们估计,未来气候将由冷再向暖方向发展。在讨论冷暖变化时,城市环境的改变对气候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九江年降水时间序列的混沌特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魏一鸣  孙国栋 《江西科学》1998,16(3):141-145
针对近百年来九江年降水时间序列资料,应用分形理论,探讨了不同嵌入相空间下时间序列关联维的变化规律。计算得到了其饱和关联维数d=5.08,最低嵌入维m=9以及Kolomogorov熵k=0.452。结果表明,九江年降水时间序列是一混沌序列。从而,为进一步建立年降水预测预报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整个北方地区和不同降水带2个空间尺度对1961-2000年降水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年降水量总体有减少的趋势,各降水带变化大体有3种类型.在这2种尺度下的人口、粮食产量和降水量变动趋势的匹配关系表明,北方地区存在人口增加、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与降水量减少的匹配关系;不同降水带这三者变化的匹配关系存在显著差异.人口和粮食产量的增加在降水量减少时必然要挤占生态用水,因此,本研究可为探讨人类活动对干旱化的贡献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篮球运动100年来在规则、技战术上的演化,及当前国际篮球流派和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50年旱涝灾害时空变化及监测预警服务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根据近50年来旱涝灾害灾情统计资料,分析了我国干旱、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统计结果是表明:近50年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降水呈现南方偏多、北方偏少的变化趋势,致使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增加的同时洪涝灾害也不断增加,农作物受灾和成灾面积增加趋势明显,损失日趋严重。此外,为做好防灾减灾服务,及时向政府有关单位提供旱涝监测实况信息,国家气候中心自1995年开始开发了实时逐日早涝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利用全国600个基本气象站点的降水量、气温、湿度等气象观测资料和未来7天降水预报资料进行统计,确定气象干旱监测、预警指标,并结合气象部门农业气象站土壤湿度监测资料和卫星遥感干旱监测结果,发布《中国旱涝气候公报》,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服务。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近千年来旱涝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量收集旱涝史料的基础上,结合气象观测资料,用旱涝等级法对四川盆地旱涝灾害进行了研究,初步得出了近千年来四川盆地旱涝变化规律和其地区分布上存在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平均最高气温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56—2005年中国逐日最高气温的气象站点数据,采用Mann—Kendall法、滑动t检验和Yamamoto法三种方法对其进行突变检验,结果发现:全国8大自然地理区的年和四季平均最高气温的突变基本上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在区域上,表现出北早南晚的空间差异;在四季中,冬季发生突变的时间最早,秋季各地发生突变均不明显,春夏两季和年平均最高气温发生突变较晚且时间类似.通过与日平均气温的突变时间比较发现,平均最高气温突变的出现时间均晚于日平均气温的突变.  相似文献   

10.
基于陕西省1961—2005年97个县市的逐月降水资料,从年际和年内2个方面分别对陕北、关中、陕南及全省的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做了统计分析,并利用非参数Mann-Kendall方法对降水的变化趋势做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陕南地区降水量丰富,而陕北地区较少,全省降水呈现南多北少,并且主要集中在5—10月份(夏秋季节)的特点,特别是陕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6.3%.从资料研究可以看出,全省只有5个县的年降水量有增加的趋势,其中4个在陕南地区,其他92个县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陕北南部、关中和陕南西部的地区降水量每年平均减少3mm以上,降幅最大.从季节降水来看,春秋季3大地区的降水都有减少的趋势,夏季除陕北地区有小幅度的下降外都出现了增加的趋势,冬季都有小幅度的增加.从雨水资源化利用的角度来看,陕北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土壤蓄集雨水,建立大型地下蓄水库以供城市用水;关中地区可以在黄土台塬区蓄存、下渗雨水,这将会对于台塬以下城市地下水水位恢复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陕南通过水源涵养地建设和蓄水水库修建,收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污染,保护水源.  相似文献   

11.
基于陕西省1961-2005年97个县市的逐月降水资料,从年际和年内2个方面分别对陕北、关中、陕南及全省的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做了统计分析,并利用非参数Mann-Kendall方法对降水的变化趋势做r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陕南地区降水量丰富,而陕北地区较少,全省降水呈现南多北少,并且主要集中在5-10月份(夏秋季节)的特点,特别是陕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6.3%.从资料研究町以看出,全省只有5个县的年降水量有增加的趋势,其中4个在陕南地区,其他92个县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陕北南部、关中和陕南西部的地区降水量每年平均减少3nltn以上,降幅最大.从季节降水来看,春秋季3大地区的降水都有减少的趋势,夏季除陕北地区有小幅度的下降外都出现了增加的趋势,冬季都有小幅度的增加.从雨水资源化利用的角度来看,陕北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土壤蓄集雨水,建立大型地下蓄水库以供城市用水;关中地区可以在黄土台塬区蓄存、下渗雨水,这将会对于台塬以下城市地下水水位恢复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陕南通过水源涵养地建设和蓄水水库修建,收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污染,保护水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气候记录揭示的千年干湿变化和重大干旱事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中国历史气候记录的研究表明:准周期性是过去1000年间中国东部各区域的干湿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各区域间主要周期变化的位相差异,表现为降水的空间分布格局(如南涝北旱、北涝南旱等分布型)随时间的变化;1000年来干湿气候发生过多次十年和百年尺度的突变,降水的突变对农业生产会有明显影响。过去1000年间多次出现过大范围的持续时间3年以上的严重于旱事件,其严重程度多为最近50年所未见,因此,在过去1000年的气候变化历程中,最近的50年沿属于气候条件较好 的时段,但对未来出现气候突变和重大气候灾异的可能性应予以警惕。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降水量异常与旱涝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25°~35°N.100°~125°E)范围内利用48个测站1950~1991年降水资料和1470~1974年旱涝等级资料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6~8)月降水异常和旱涝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推断,得出: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降水量一般在450~600mm.相对变率为0.25~0.40.历年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武汉地区、浙皖赣交界地区以及苏北兴化─东台地区、最小值出现在安徽合肥─霍山地区,20a、30a、50a─遇的异常多降水量的最大值出现在武汉、衢县及兴化─东台地区,异常少降水量的最小值出现在大别山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大范围旱涝连续出现和交替出现的可能性很小,在长江中游地区汛期旱涝具有50a和20a的周期变化,长江下游地区具有100a和20a的周期变化,本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下游地区降水量波动增加.预计下世纪10~30年代将是洪涝多发期.10~20年代长江中游地区将是干旱多发期.  相似文献   

14.
15.
我们采用了全国100余个探空站1960—1969年10年的平均资料,计算分析了我国大气中(从地面到100mb)全年和各月的感热平均纬向和经向输送,感热的合成输送方向和输送量,以及感热的辐合、辐散量(源、汇)的分布。主要结果如下: 1.我国年平均整层大气感热输送最大值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南部地区。纬向感热输送主要是西风输送。南、北经向感热输送的汇合线(即零值线)大致沿30°N纬度。 2.我国全年整层大气感热辐合和辐散区的界线(即零值线)大政沿黄河,其北边为辐散区而南边为辐合区。我国西部为辐合压,但其辐合量不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安徽省近554年的旱涝等级资料,首先利用偏度系数、峰度系数、频次、累积距平等计算公式和方法进行旱涝变化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旱涝等级序列具有不对称分布即涝明显多于旱的非正态分布特征,呈现干燥期、湿润期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以旱为主和以涝为主的现象间隔出现.其次运用旱涝序列分析和滑动t-检验法、Yamamoto法的检验方法都证明1723年、1774年和1913年附近出现序列的突变现象,数种方法都表明序列有基本相同的干湿转折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有关文献和降水量资料,分析研究了苏北地区涝旱灾情,并论述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进而提出了减灾对策和整治意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了全国约100个探空站1960—1969年10年平均资料,计算和分析了我国大气中(从地面到100mb,共11层)全年和各月潜热平均纬向和经向输送,潜热合成输送方向和输送量以及潜热的辐合、辐散(源、汇)的分布特征。主要结果如下: 1.我国大气中潜热输送的来源主要是三个方向:(1) 来自孟加拉湾和印度洋的西南气流;(2) 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西北气流;(3) 来自我国南海(包括东海)的偏南气流。 2.全年整层大气潜热输送量最大的地区在长江以南的两湖平原地区和西南横断山区及云南一带,纬度为24—27°N的范围内。 3.潜热输送与我国环流特征及季风进退有密切的关系。不同气流组成的潜热输送交汇线与我国的干、湿气候分界线很一致。 4.我国全年潜热辐合量零值线大致沿纬度32~34°N,潜热源、汇的分布与我国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很一致。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降水量分布特征与蒸发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湖北省85个气象观测站的降水、日照、水汽压、气温、相对湿度等资料,计算了各站降水量和蒸发力的年、季、月值,并分析了它们在全省的分布和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