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依据柯赫氏法则对崇明水仙盆栽中叶褐枯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得到3个可造成鳞茎和叶不同程度腐烂的致病真菌菌株.应用形态学鉴定法和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及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鉴定,结果1株为丛赤壳属的丛赤壳菌(Nectria gliocladioides),2株为镰刀菌属的串珠镰刀菌胶胞变种(Fusarium 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其中Nectria gliocladioides为引起崇明水仙盆栽枯萎病的主要病原真菌,该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低于5℃和高于40℃菌丝均不能生长.研究结果证实ISSR技术可用于区分菌株间的种属差异,可作为病原真菌鉴定的分子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短梗茁霉A.Pullulans是一种具有酵母型和菌丝型的两型真菌。该菌在深层培养过程中具有产生胞外多糖的能力。据文献报导,这种胞外多糖可用作血浆代用品,也可用作食品包装薄膜,增稠剂和水果鸡蛋的涂层保鲜。为了获得短梗茁霉胞外多糖的优良菌株,我们进行了菌株的筛选,初步认为AS3.3984和015号菌株具有产胞外多糖能力,由于015号菌株不产生黑色素而优于AS3.3984菌株。经鉴定As3.3984为短梗茁霉黑色变种A.pnllu-lans var.melanigenum.015号为短梗茁霉原变种A.Pullulans var pullulans。  相似文献   

3.
短梗茁霉A.Pullulans是一种具有酵母型和菌丝型的两型真菌。该菌在深层培养过程中具有产生胞外多糖的能力。据文献报导,这种胞外多糖可用作血浆代用品,也可用作食品包装薄膜,增稠剂和水果鸡蛋的涂层保鲜。为了获得短梗茁霉胞外多糖的优良菌株,我们进行了菌株的筛选,初步认为AS3.3984和015号菌株具有产胞外多糖能力,由于015号菌株不产生黑色素而优于AS3.3984菌株。经鉴定AS3.3984为短梗茁霉黑色变种A.pnllulans var. melanigenum.015号为短梗茁霉原变种A.Pullulans var pullulans。  相似文献   

4.
利用紫外线对枯草芽孢杆菌进行诱变。紫外线处理150s时致死率为89.3%,正突变率为104%。筛选出1株菌株对欧文氏杆菌属胡萝卜软腐菌亚种(Erwiniacarotovora var. carotovora,Ecc),的抑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四种华重楼内生细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华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Chinensis)的新鲜块茎中分离得到107株内生菌.对这107株菌进行了液体培养,经初步检测鉴定,有6株菌产生薯蓣皂甙或其类似物等甾体皂甙,对其中4株菌的形态学和理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这4株菌分别属于德克斯氏菌属(Derxia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 sp)、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  相似文献   

6.
采用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分析对一株嗜盐古菌DSFD111进行了分类学鉴定.分离到的DSFD111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球菌,不产芽胞,细胞内含类脂粒.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为7,最适生长NaCl浓度为4.3mol/L,表明该菌株属于极端嗜盐菌.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DSFD111菌株归于盐盒菌属(Haloarcula),与最近缘的Haloarcula argentinensis的相似度为99%.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聚乙烯降解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菌和真菌中,放线菌作为聚乙烯降解菌株还鲜有报道.利用添加改良淀粉聚乙烯粉末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无碳源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可以降解淀粉聚乙烯的降解菌LBX-2,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反应,结合16Sr DNA序列进行分类鉴定,菌株LBX-2与Streptomyces albogriseolus的亲缘关系最近,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指标也与之相符,初步鉴定为白浅灰链霉菌.以筛选得到的降解菌LBX-2作为出发菌株,采用吖啶橙-紫外线复合诱变的方法进行诱变选育,吖啶橙最佳诱变剂量为1×10~(-2)g/m L,紫外线最佳诱变持续时间为50 s,诱变株较之原始菌株降解能力提高了41.80%,是一株具有研究和应用潜力的降解淀粉聚乙烯的菌株.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印染厂污水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3株对孔雀石绿有脱色能力的菌株,编号分别为MG-2、MG-6和MG-7.根据其形态学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sp.)和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 sp.).3株菌的最适脱色条件为:pH=7.0,温度为30℃,厌氧和兼氧.在最适脱色条件下,3株菌对质量浓度为60 mg/L的孔雀石绿脱色率都在94%以上,其中菌株MG-2所需脱色时间最短,菌株MG-6次之,菌株MG-7脱色时间最长;3株菌对盐度有一定的耐适性,属于耐盐菌;3株菌的脱色都是因为胞外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株富含类胡萝卜素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不同生物环境中分离紫色非硫菌,测定其类胡萝卜素含量,筛选出富含类胡萝卜素的菌株.对该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碳氮源利用情况、最适生长pH值及盐度等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利用PCR技术扩增其16S rRNA基因,测序后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研究其分类地位.结果:分离自暨南大学明湖底泥的菌株R2,在所分离的8株紫色非硫菌中,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最高,为4.83 mg/g(干菌体),该菌株符合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的生物学特性,其最适生长pH为7.0,盐度为0.2%;16S rRNA基因的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该菌株与红游动菌属的Rhodoplanessp.HA17相似性为99.4%.可确定筛选出一株高产类胡萝卜素的菌株,该菌株属于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  相似文献   

10.
从传统曲霉型豆豉发酵阶段的微生物用TTC培养基进行分离、初筛和复筛,获得1株高产酒精的菌株,用重铬酸钾法测定该菌株产乙醇的能力为2.14 mg·m L~(-1).将该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及将所获得的ITS序列输入NCBI中进行Blast比对和构建系统进化树等分子鉴定,发现该菌株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相似度高达100%,联合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鉴定该菌株为酿酒酵母.研究结果为制作风味良好的豆豉提供基础,同时也为豆豉工业化生产提供良好的菌源.  相似文献   

11.
应用形态特征对比、孢粉学、树木的物候观测等方法对山杨、大叶山杨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山杨、大叶山杨形态与物候特征差异显著.据此,对大叶山杨分类地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从银杏(Ginkgo biloba)叶提取物的微生物转化试验中,获得1株能够转化银杏叶提取物组分,编号为YM34161的微生物菌株.通过对该菌的形态特征观察及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小刺青霉的1个新变种,命名为小刺青霉云南变种(Penicillium spinulosum var.yunnanensis n.var.Xing etCben).同时对菌株YM34161转化银杏叶提取物组分前后变化进行了TLC对比.  相似文献   

13.
室内测定蜡样芽孢杆菌(Bacilis cereus)B3-7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9812菌株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B3-7菌株对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为69%,高于化学杀菌剂处理的效果.该菌株可以造成病菌菌丝发生畸变.双抗标记法测定了该拮抗菌株在小麦根系中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B3-7可以在小麦根系定殖。  相似文献   

14.
贺兰山5种国家级保护植物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扫描电镜(SEM)对贺兰山5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描述,结果表明,这5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均与其所属科或属的总体性状相一致,而同属豆科(Leguminosae)的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和野大豆(Glycine soja),其花粉形态主要在大小和表面纹饰的细微性状存在差别;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us)的花粉形态符合蔷薇科(Rosaceae),除地榆属(Sanguisorba L.)外的总体特征;贺兰山丁香(Syringa pinnatifolia var.alashanensis)的花粉形态与木犀科(Oleaceae)丁香属(Syringa L.)其他种的形态大致相同,但纹饰表现非常强烈;四合木(Tetraena mongollcus)在我国是蒺藜科(Zygophyllaceae)的单种属植物,其花粉形态与蒺幕科其他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5.
描述了新发现于湖南的苦苣苔科一新变种——鬼溪半蒴苣苔(Hemiboea gracilis Franch. var. guixiensis G. X. Chen, X. M. Xiang et L. T var. nov.),新变种与原变种纤细半蒴苣苔(Hemiboea gracilis Franch.)在形态上相近,但通过野外调查以及室内鉴定发现,新变种全株茎疏生柔毛,叶两面和叶柄密生硬毛,苞片、花序梗、花梗、花萼和花冠密生柔毛,果尖端疏生柔毛,二者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杈干对南方红豆杉树冠形态、生长和形质的影响,揭示杈干作用于树木生长、树冠形态的分级机制,分析树冠形态与生长和形质间关系的杈干效应,明确杈干木和未杈干木类型的树冠形态调控措施。【方法】在福建省明溪县南方红豆杉15年生人工林分中设置标准地,调查分析杈干木、未杈干木的树冠形态及生长、形质间差异,统计不同杈干木类型红豆杉胸径、树高、冠幅、冠形率、树冠率的分级分布,通径分析不同杈干木类型红豆杉树冠形态特征与生长形质间的关系。【结果】杈干显著抑制南方红豆杉的冠长、冠形率、树冠率,但对冠幅无显著性影响;杈干显著促进南方红豆杉地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枝下高以及生长形质总体表现,但对树干尖削度、圆满度无显著性影响。不同杈干木类型间胸径、树高、冠形率、树冠率的分级分布明显不同,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总体表现与树冠形态特征间关系也明显不同。【结论】杈干明显改变南方红豆杉胸径、树高、冠形率、树冠率的分级分布,杈干对胸径、树高、冠形率、树冠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高、低分级区间的分布比例来实现。杈干改变南方红豆杉胸径、单株材积、总体表现与树冠形态特征间关系,其相应的树冠形态调控措施不同。促进总体表现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鉴定龙爪槐枝干溃疡病的病原菌。【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龙爪槐枝干溃疡病病枝获得疑似病原菌,并通过野外致病性测定该病原菌,结合该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rDNA-ITS和EF-α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病原菌的种类鉴定。【结果】完成了F6菌株致病性分析的科赫法则实验,证实了其致病性; 鉴定该菌为腐皮镰孢菌复合种[Fusarium solani species complex(FSSC)]。【结论】腐皮镰孢菌复合种(FSSC)为引起龙爪槐枝干溃疡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8.
一株有抗菌活性的云南重楼植物内生真菌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首次从云南重楼植物中分离得到的1株内生真菌(编号c 196),发现它对多种病原菌有抗菌活性.通过进一步对其培养特征,显微形态特征,电镜扫描特征的观察以及ITS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树构建与分析,发现该菌与巴西青霉(P.brasilianum)的赫昆青霉(P.paraherquei)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相似性为99.6%,但形态特征存在差别,c 196菌株的分生孢子小梗有1~3个分支,而巴西青霉和赫昆青霉[1,2]的分生孢子小梗都是4~7个分支.因此我们建议将其定为P.paraherquei的1个变种———赫昆青霉云南变种(Penicillium para-herqueivar.yunnanensisn.var Sun et Chen).  相似文献   

19.
对甘肃灯心草科(Juncaceae)、地杨梅属(Luzula)、灯心草届(Juncus)20个种及变种植物的种子形态和种皮表面结构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扫描电镜下,本科植物种子表面纹饰有3种不同的类型,即网纹型、条状突起型和纵条纹型.电镜下的种皮表面纹饰为本科植物的分类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液体双相法分离苏云金杆菌以色变种187菌株产生的伴孢晶体,然后碱解提取具体物活性的晶体毒素蛋白作为抗原,以ELISA间接法测定,最低检测阀值为1ng/ml。最敏感的检测区间为10~(-6)—10~(-9)g/ml。此区间内,抗原浓度的负对数值与ELISA的吸光值呈直线关系,其直线回归方程为(?)=6.457-0.3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