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与台湾同为中国一省,但两地经济特色各异,并存在一定差距.台湾具有资金、技术、营销等优势,而河南市场广阔、资源和劳力丰富.两地加强合作,经济则互补双赢.目前,大陆沿海与台湾的某些产业合作已呈稳固发展态势.因此,豫台经济交流应有所侧重,以发挥各自优势.两地可在农业、矿业、中医药、信息产业等方面展开合作,共谋发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业,随着大陆经济发展和开放政策的驱动,加上海峡两岸民间往来的日益扩大,两岸经贸关系恢复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加上两地独特的人缘、地缘优势,两地经贸关系尤显重要。仅1996年,闽台贸易额达25亿美元,占了福建对外贸易的四分之一;1979年—1996年.台商到福建投资企业11600多家,协议金额90亿美元,实际到资39亿美元;两地劳务合作、技术合作等进展显著。这种合作关系、对于闽台两地经济的发展和良性互动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连江县与台湾、马祖列岛一衣带水,具备近马临台的区位优势,拥有辽阔丰富的海洋资源。在新的历史机遇期下,连江以打造海洋经济强县为目标,加快发展优势现代渔业,构建海洋产业体系,将成为对台的先行先试区,全面推进两岸海洋经济科技各领域深度交流与合作。该文从两地渔业发展现状入手,回顾已有的合作成果,分析新时期现代渔业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探索连台两地深度合作机制,为提高两岸海洋经济科技合作水平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厦门与台湾的经贸交流自两岸关系缓和后获得长足的发展,但在高科技产业方面的发展合作显得相当薄弱。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由于受种种因素尤其是台湾当局“戒急用忍”的大陆经贸政策的限制。本文对此作了详细分析。随着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两地高科技产业发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加强。基此,本文从21世纪知识经济的高度提出两地高科技产业发展合作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服务业正逐步取代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但由于受台湾对大陆经贸政策的限制,闽台服务业的交流合作非常缓慢,福建自贸区的设立给两地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该文首先阐述闽台两地各自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两地服务业的合作现状,然后探究了福建自贸区的建立给闽台两地服务业协同创新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就未来闽台两地服务业协同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厦门与台湾高端产业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将有助于解决厦门与台湾高端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促进两地经济实现优势互补,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并为两岸经济发展提供示范作用。厦门与台湾的高端产业协同有着良好的基础,合作前景广阔,但同时也存在协同机制不健全、产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对此,该文提出了明确协同发展目标、夯实协同发展基础、联动打造产业集群、健全协同发展系统、聚集协同产业领域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海峡两岸关系得到改善以来,海南与我国台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两岸旅游业的发展也迈入双赢时代。海南岛和台湾岛被称作"姊妹岛",在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日臻完善的背景下,竞争合作模式是两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最优选择,也是两地实现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条件。该文通过分析海南、台湾区域背景,发现两地跨区域旅游竞合的有利条件集中在政策支持、旅游交通便捷、旅游资源分布及产品结构互补、跨区域旅游交流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区域"共生"理论和"竞合"理论,构建二者跨区域旅游"可持续一体化互惠共生"竞合模式,以促进海南、台湾两地旅游业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8.
2000年4月11日至12日,“2000年沪台技术转移研讨会”在上海市技贸宾馆召开,沪台两地的70多位专家及在沪台资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主办,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台办、上海市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台湾亚太智财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和台湾群益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协办。沪台两地的专家在会上就技术转移与风险投资、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的中介体系建立、技术转移与研究开发的合作及在沪台资企业技术转移案例等专题展开深入研讨。 技术转移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经济所采用的重要手段,亦是目前世界各国家、各地区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台湾是当前世界上开展技术转移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在这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这次会议将拓宽发展上海科技产业的思路,促进两岸交流与合作,培育上海经济的新增点,推动上海经济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加强汕台农业合作 提升现代效益农业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下,两岸农业合作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是广东省对台工作的重点城市之一。汕头与台湾农业交流与合作历史悠久,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加强农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荣,对于汕台两地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福建与台湾地区隔海相望,―五缘‖优势凸显,闽台两地人员交流与项目合作日益频繁,促使了两岸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也为两岸的文化交流与和谐发展做出贡献。随着社会发展,借着政策的春风,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高校联合培养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人才,该文对合作办学进行经验总结和梳理,以期为其他专业的合作办学模式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日前,在广东创业投资论坛上,广东省风险投资集团董事长何国杰教授就粤港两地创业投资合作模式发表言论,他强调粤港两地之间交通方便,有着明显的地缘优势,粤港两地在资金和技术、资本运作与产业发展等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粤港两地的创业投资合作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他提出以下五种合作方式:合办创业投资机构 2001年8月,国家外经贸部、科技部、工商管理总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西部大开发中,不仅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选择最佳的合力切入点,而且更要在充分考虑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寻求如何与东部经济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相结合。东部地区要选择适当项目,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指导下,同西部地区进行紧密合作,推动两地经济的共同发展。并以西部开发为契机,推动东部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一、加强东西部经济合作条件已经具备 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东西部地区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条件更加完备。在新一轮发展中,相对于东部地区,西部具备多方面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3.
对泉州与香港两地产业经济合作的情况及其原因做了剖析,分析了入世后给两地产业经济的合作带来的新机遇,并就两地合作的对策做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4月8日,浙台知识产权研讨会在杭州举行,并签署了《浙江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台湾工业总会知识产权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浙江与台湾知识产权(智慧财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打造两岸知识产权交流合作的升级版。省科技厅党组成员、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洪积庆,台湾工业总会秘书长蔡练生,省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陈正仁等出席会议并致辞。根据《备忘录》协议,浙江与台湾将加强知识产权(智慧财产权)交流与合作,为两地企业及机构提供服务,促进两地  相似文献   

15.
《科学管理研究》2017,(5):116-120
科技创新合作对于产业提升与经济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下,粤港科技创新合作已成为粤港产业科技合作的客观需求,而粤港合作则需要从多方面、多领域合作才能达成。在粤港澳科技合作与转型的过程中,粤港必须基于双方不同的技术优势条件,采取不同层次深化合作,以推动两地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勇 《厦门科技》2012,(6):12-16
伴随着台湾马英九当局的新一轮连任,两岸对ECFA后续协议商签正逐步加以展开和落实,从而为厦门与台湾进一步开展更广泛领域和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对厦门在新形势下与台湾开展交流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厦门与台湾产业深度对接模式和生产要素进一步融合体制1.拓宽厦门与台湾产业深度合作发展渠道的同时推进两地产业合作模式创新近年来,两岸产业合作已开始由传统制造业合作向传统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并  相似文献   

17.
 澳门回归20年来,与内地科技合作经历了自发性、政策性到全面性合作阶段,形成日益紧密的合作关系,为两地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回顾了澳门回归20年来两地科技合作的特点,总结了深度合作的挑战,提出了发展两地科技合作的建议:积极做好“一带一路”的“精准联系人”角色;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大局;发挥“财政盈余”优势,优化科创设施环境;优化“中葡平台”转型升级,促进国际科技转移;鼓励澳门青年走出“舒适区”,北上创业。由此促进两地科技融合发展,齐力构建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18.
厦门与台湾一衣带水,历来在经济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十分密切。近二下年来.台商大批涌进厦门投资设厂,为厦门与台湾进行科技交流合作提供良机和条件。目前,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厦门市加快海湾型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强厦门与台湾的科技合作和交流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九十年代末确保香港经济的稳定和繁荣,维持和发展广东和香港的经济合作,使两地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共同发展,这是两地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界定生产性服务业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主要特征,并对省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区际差异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指出广东要想在服务经济时代有所作为,必须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粤港两地的高层次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