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双溢流塔板液体流动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φ2.8m大型冷模塔板上,研究了双溢流扩张流和收缩流两种情况下塔板液体流动状况。考察了液流强度,堰径比,外堰高,降液管下口高等对板面液体流动的影响。实验表明,扩张流塔板存在严重回流和滞流现象,收缩流塔板面液体停留时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1 000 mm的圆塔内,采用空气-水系统对十字旋阀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考察了液流强度、出口堰高、开孔率等因素对塔板压降、雾沫夹带及泄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液流强度下,十字旋阀塔板上气体分散均匀,泡沫层高度稳定,气液接触充分,具有较好的流体力学性能和优势。  相似文献   

3.
水平管外降膜流动的膜厚测量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法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水平管外降膜流动的液膜厚度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常温常压下水在水平光滑管和Turbo-CII强化管外降膜流动的过程中,液膜厚度随流量、管周角度和液体分布装置布液高度变化的规律.采用Fluent软件对单根水平管外的流动情况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并把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上半周的液膜厚度比下半周的大,且在水平管上半周沿顺时针方向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变小,而在水平管下半周变化不大,液膜最薄点出现在水平管下半周靠近90°附近的位置;液膜厚度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变大,随着布液高度的增大而变小;管外液膜流动有波动,上半周的液膜波动比较大,Turbo-CII强化管外液膜表面的波动要比光滑管的小.  相似文献   

4.
水平管降膜蒸发器的管束列数优化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分布参数方法,对大型制冷系统中水平管降膜蒸发器的换热特性进行管束列数优化数值模拟,计算了饱和液态制冷剂HFC-134a在水平铜管束外的流动蒸发换热特性,并考虑不同降膜管束列数和蒸发器中的满液管排数对蒸发器换热特性的影响,提出采用质流场均匀性因子来评价降膜蒸发器的换热性能.结果表明:在满液管排数一定的情况下,降膜蒸发器的管束布置列数越少,则降膜传热管外干斑面积越小;质流场均匀性因子越大,蒸发器换热特性越好.  相似文献   

5.
用示踪响应技术和微型计算机适时处理数据,对两种实验筛板的液体停留时间分布的随机性和流动型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液体在塔板上各点的平均停留时间服从正态分布;单溢流塔板和双溢流中央降液管塔板上液体的平均停留时间分布相当复杂,而双溢流边降液管塔板上的液体流动则比较均匀。本文建立了由液体等平均停留时间分布曲线计算单、双溢流塔板液体浓度分布和Murphree板效率的数学模型,计算表明,本模型计算值的平均偏差较现有其他模型的计算值为小,且更接近于文献所给实验结果。最后,本文在实验筛板上提出了几种新结构,使塔板上液体的停留时间分布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了板效率。  相似文献   

6.
采用1∶4的比例建立水力学模型模拟210 t多功能RH浸渍管内钢液流动装置,对钢液流态进行分析,并考察吹氩量、浸渍管插入深度及吹氩孔个数对钢液流场和混匀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钢包内存在一主回流和大量小回流,并且来自下降管的下降液流和其周围液体形成了液--液两相流,这种流动状态对钢包内的混合及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得到的关于RH钢包内液体的这种流动状态,否定了RH过程的早期研究中关于下降管和上升管间存在"短流"现象的结论.吹氩量、浸渍管插入深度、上层和下层吹氩孔个数对钢液混匀时间的影响都非常明显,其中吹氩量及下层吹氩孔个数的变化对钢液混匀时间的影响趋势较为强烈.  相似文献   

7.
针对2种不同充填下料口位置,通过相似模型浆体充填试验,分析采空区充填浆体流动沉积规律及充填浆体颗粒质量分数分布规律,研究采空区充填体强度空间分布。根据采空区充填体强度分布特征,提出采空区充填体强度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充填体强度受浆体颗粒质量分数影响,粗颗粒质量分数越大,其单轴抗压强度越大;充填浆体在流动沉积过程中,颗粒分布不均匀导致其充填体强度分布不均匀;在流动方向上,充填体强度分布基本符合正太分布规律,离充填口距离越大,粗颗粒质量分数越小,细颗粒质量分数越大,其充填体强度越小;在沉积方向上,充填体强度呈线性变化规律,随高度增加,粗颗粒质量分数降低,细颗粒质量分数增加,其强度线性降低;在采空区充填区域同时存在强度增强和损失区域,但只要该区域充填体强度大于规定的有效强度,即认为充填达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间包内耐火材料的损毁是化学反应、热应力与钢液流动的协同作用所致,中间包内控流装置发生侵蚀的主要原因是钢液对耐火材料的冲蚀.对设置有湍流控制器、挡渣堰、挡渣坝的中间包耐火材料的冲蚀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中间包内冲蚀最严重的部位是在湍流控制器及冲击区包壁上部1/3处,其次是挡渣堰迎向钢液流动一侧壁面;随着挡渣堰与钢液入口距离的增加,钢液对挡渣堰、挡渣坝的冲蚀强度下降;根据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设置中间包控流装置时,应考虑钢液对耐火材料的冲蚀特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气泡喷嘴雾化性能,利用基于液滴统计学的理想雾化理论模型研究了液体性质对气泡雾化液滴不稳定性的影响.同时,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分析了气泡喷嘴内部气液两相流动及喷口雾化状况,探究了雾化液滴产生不稳定现象的根本原因.实验结果表明,气泡喷嘴雾化本身具有不稳定性,且雾化下游场中不同粒径的液滴均表现出不稳定性.当喷嘴内部气液两相处于气泡流时,喷口处单个气泡的破裂可导致雾化下游场中液滴不稳定;当气液两相处于过渡流时,单个气泡、液体以及较长气柱交替流经喷口会造成气泡雾化液滴不稳定;当气液两相处于环状流时,液桥现象的存在致使雾化下游场液滴不稳定.增加牛顿流体的黏度或者降低非牛顿流体剪切变稀的强度能够有效降低雾化液滴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分离式热管蒸发段流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普遍认为蒸发段内工质的流动型式依次为单相液流、弹状流、泡状流及环状流,通过可视化试验和壁温测量,分析了蒸发段工质的流动规律,发现在保证热管工作的条件下,其蒸发段工质的流动型式除单相液流和泡状流外,还存在有一种称之为飞溅降膜流的流型,它对热管的蒸发换热有很大的影响,试验表明,在飞溅降膜区内汽泡夹带液滴向上飞溅的频率及高度均与热流密度有关,当热流密度q≥20 kW/m^2,频率稳定在f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