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振宁的科学美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杨振宁的科学美学思想的探析,介绍了他在自然科学美学领域内一系列系统性的精辟见解,揭示了他新颖精湛的科学方法论中所蕴含的美学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美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科学与关学尤其是数学与美学的关系值得关注.早在古希腊时期,揭开了古希腊美学思想发展的序幕的是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正是他们首先将数学与美学相结合,开始了美与数理学科相联姻的潮流.后来经德谟克利特的发展,到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都对数学与美学的关系极为关注.由于古希腊美学是西方美学的重要源头,这就使西方美学不仅与科学紧密相联,而且形成了与中国美学不同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3.
科学审美与科技传播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阐述科学界和人文学者对科学审美的不同认识和视角,认为对一般个体的科学审美意识的研讨有功于聚焦科学人文的视线。为此,本文进一步论述了大众科学审美意识的获得与科技传播的关系,进而说明科学美育与科技传播二者的互动关系。文章指出,科学美育将对科技的良性传播起刮重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5.
易学和科学以上古的巫术文化为共同的源头 ,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认知结构 ;科学以共识为基础 ;易学则以独知境界为特征。二十世纪的科学易 ,是在新的语境下对传统易学的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6.
7.
8.
R.Feynman(1918-1988)作为本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其不仅因在量子电动力学、粒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及物理教育等方面的杰出贡献为当代物理学工作者所敬佩,而且以其高超的科学美学鉴赏力和理论水平受到物理学界的广泛赞誉。本文将透过他对于对称性、守恒定律,最小作用量原理以及量子力学路经积分这些在当代物理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的观念的独到领悟,展示他作为一位科学美学大师的风范及其思想对当代物理学的发展所具有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朱利安·索雷尔·赫胥黎(1887-1975),生物学家、人文主义者.他是动物行为学的拓荒者,综合进化论的领军人物,科学人文主义的旗手,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任总干事(1946-1948),发起创立世界自然基金会.本文介绍了朱利安的生平、他在生物学领域的开创性贡献,以及科学人文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传统科学思想的回顾--《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卷》导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是作为卢嘉锡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的《科学思想卷》写的导言,包括作研究科学思想史的起因、科学思想史的内涵、中国传统科学的思维模式和该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具有深远的哲学意义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本文抛开哲学层面的一般争论,从思想史的角度,对近代科学革命时期科学与价值关系进行了精细的梳理和评论.从中不难看出,在近代科学刚刚诞生时期科学发展的特点、科学的地位以及科学与其他文化要素之间微妙的变化,这对于我们透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场域中,纯科学资本与制度化科学资本是两种性质对立的科学资本.由于制度化科学资本在科学场域中所处的有利位置,制约了科学场域的自主性.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知识权力化现象,就是由于纯科学资本向制度化科学资本转化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科学的社会契约描述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政府以经费资助和给予科学家自治权来换取科学发现及技术创新。随着科技活动的发展,科研方式、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发生变化。契约的两个隐含前提——科研诚信与线性模式——受到了理论的和现实的不同方面的冲击,使原契约关系受到了挑战。后常规科学描述科学知识生产的新状况中科学知识质量标准的转变以及对同行评议的质量控制方式的扩展,为科学的社会契约的调整方向从理念上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5.
16.
科学社会学与科学修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社会学的当代发展与科学修辞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默顿的“规范”、库恩的“范式”、SSK的“纲领”都不同程度地具有修辞学的意义。SSK所提出的科学的社会修辞学理论是对规范主义科学社会学、历史主义科学社会学、建构主义科学社会学的推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学文化与近代教育发展——兼论科学教育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知识体系或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工具,而且还代表了一种崭新的精神、一种独特的文化,即科学文化。正是科学文化在不同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传播成为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文化背景之一。本文从作为一种文化的科学的角度,对近代科学诞生以来教育的发展及其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了科学文化对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约瑟夫·阿伽西是当代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他亲身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全球化时代,见证了科学哲学从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科学社会学到科学文化学的思想史变迁,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了波普尔批判理性主义的内核,形成了自己的多元论批判理性主义科学观。他用审度的态度考察了科学合理性理论的问题及其价值限度;坚持可错论、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相统一的科学编史学原则,以"科学是文化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作为自己的新科学史学纲领;提出了既反对科学主义又反对相对主义的科学文化观,主张用多元、理性、审度和包容的观点来看待科学。他关于科学合理性、科学编史学、科学文化观等多方面的论述,反映了科学哲学从辩护、批判到审度的范式转换,这无论是对于科学哲学和科学文化思想史还是全球化时代的人类文化多样性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作为一种文化的科学的角度,对近代科学诞生以来教育的发展及其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了科学文化对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前,人们的共识是:科学在人类文化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从而也主导着技术,其哲学基础是科学实在论。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建构论的出现,技术逐渐取代科学,占据主导地位。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这种主导权之争实际上是基于不会有答案的实在论与建构论之争。从科学实践的角度,基于辩证的新本体论的技科学,则会消解这种无果之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