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异彩纷呈的花朵世界里,有这样一种花,她与雍容华贵联系得最为紧密,绚丽的色彩、丰满的花冠让游人都为之侧目;在武则天于寒冬令百花盛开的传说中,惟有她傲然独立,从此与一座城市有了不解之缘。如今,这朵花织就的花毯网罗来了四海游客,这座城市在仲春时节成为欢乐的海洋。这就是牡丹,这就是洛阳。  相似文献   

2.
关于洛阳牡丹来历的两则错误说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关于洛阳牡丹的来历,许多人在同文同书中既主隋炀帝洛阳西苑牡丹说,又主武则天贬长安牡丹于洛阳说,所依据的是古代小说中的情节。两则说法不仅在时间上自相矛盾,而且考察小说的资料来源,古代牡丹的发展状况,以及古人对牡丹的记述,可知荒诞不经,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3.
在异彩纷呈的花朵世界里,有这样一种花,她与雍容华贵联系得最为紧密,绚丽的色彩、丰满的花冠让游人都为之侧目;在武则天于寒冬令百花盛开的传说中,惟有她傲然独立,从此与一座城市有了不解之缘。如今,这朵花织就的花毯网罗来了四海游客,这座城市在仲春时节成为欢乐的海洋。这就是牡丹,这就是洛阳。从3000多年前,牡丹以木芍药之名被载入的《诗经》之中,人们对牡丹的喜好和培养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今天,育种技术让牡丹有更丰富的花型花色,催花技术让牡丹在寒冬绽放,在这个春天,你能在洛阳看到更华贵更神奇的牡丹花朵。  相似文献   

4.
史军 《科学世界》2010,(4):18-23
关于洛阳牡丹,你应该知道几条真相:洛阳牡丹并非被“贬”而来,而是土生土长的富贵之花;最初的牡丹花朵很不起眼,是洛阳的园艺师傅用心血换来了绚丽的色彩;洛阳牡丹花会不仅仅是观赏花卉,她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5.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前身是始于1983年的洛阳牡丹花会,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2届,尤其自2011年升格为国家级节会以来更是取得重大突破,其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日益凸显。然而,升级后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仍存在若干问题,突出表现在宣传工作、文化活动、节会瓶颈、旅游消费等方面。未来完善和提升牡丹文化节的对策主要有:加强创新、完善节会宣传模式;广泛参与、彰显民众主体地位;凝聚合力、突破节会发展瓶颈;积极引导、挖掘公众消费潜力等。  相似文献   

6.
洛阳是牡丹的原产地之一,洛阳牡丹的园艺化栽培始于隋,盛于唐,而极盛于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洛阳牡丹不仅以其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而美誉遐迩,也以其造化钟情、君临天下而总领群芳。  相似文献   

7.
韦娜 《洛阳大学学报》2005,20(3):102-104
洛阳传统年画,以人物画为主,取材于喜闻乐见的神话、历史和民间故事,反映了百姓的愿望和追求.其构图不受“学院派”画像元素的约束,讲究均衡、对称、和谐、充盈,大量吸收传统戏剧脸谱和着装艺术的优点.在色彩运用方面以红、黄、绿、紫、白、黑诸色为主,多采用木刻水印,以充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且与广大百姓的爱憎交融.因此为广大老百姓所喜爱,从而使传统年画充满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洛阳发展会展经济有独特的优势.近几年,随着洛阳会展活动越来越多,会展经济已初现端倪.以牡丹文化节为例分析洛阳会展业在基础设施、会展层次、市场化运作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洛阳发展会展经济,需在政府管理、会展主体培育、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的一个春节,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那种“hospitality”:真诚地欢迎一个外乡人,并让他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相似文献   

10.
王益 《科学世界》2010,(4):42-43
我们在花圃和公园中与牡丹进行亲密接触的时候,有一群人在山水之间寻找着日渐稀少的野生牡丹,为了了解这些生灵的生存状况,更是为了给大家保留一份特别的色彩。曾经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的王益就是这样的一位寻花人。  相似文献   

11.
构建大洛阳旅游圈可以为洛阳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大洛阳旅游圈是以河洛文化为特色的优秀资源依托型旅游圈,依据河洛文化的核心区域对其所涵盖的地域范围进行界定,从优势和劣势的角度分析其现状,最后提出大洛阳旅游圈的发展模式为"点—轴—圈"区域旅游合作结构模式,对其三级结构体系进行梳理,设计了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12.
洛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区的洛嵩片,嘞在洛阳方言口语中使用非常广泛。其在句子中的功能有三项:语气词、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这三种用法中,其作语气词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其他两种用法。文章从其句法分布角度入手,对洛阳方言中嘞的三种用法进行分类描写,从而探讨其语法功能和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唐宋牡丹诗与牡丹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一种花卉,为历代人们所喜爱。在唐宋时期,更成为一种共同的民族审美风尚。诗人为此也写下了数量众多的牡丹诗。这些诗或直接咏叹牡丹的形貌之美,或借花抒怀,托物寓意。借咏牡丹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反映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与其他艺术形式共同构成一种极富时代和民族特色的牡丹文化。  相似文献   

14.
洛阳历史源远流长,洛阳文化灿烂辉煌。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洛阳史就是一部中国史的缩影,河洛文化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河洛文化内容繁多,归纳出洛阳历史与文化的十大要点(或十大亮点):天下之中;文明原点;文化根脉;民族圣地;多姓源头;千年帝都;丝路起点;运河中心;客闽祖地;牡丹花城。  相似文献   

15.
全面介绍了美国芍药牡丹协会(AmericanPeonySociety)建立和发展的历史,对其在促进美国乃至欧美各国芍药牡丹发展中所做的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APS在芍药牡丹品种研究及推广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牡丹意象与薛宝钗形象的契合点为中心,探讨了以花喻人的创作手法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洛阳文化与洛阳经济》是紧扣洛阳未来命运而撰写的学术专著。专著作者纵论洛阳古今的沧桑变化 ,从古都洛阳文化的独特性出发 ,作出了振兴洛阳现代经济的战略思考。作为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的研究成果 ,专著高度重视对史实和资料作理论上的概括 ,从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出发 ,提出了一些带规律性的见解。专著采用文化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 ,具有极大的开拓性和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三个裁培品种的核型进行了研究,观察到染色体数目2n=10。在5对染色体中,有3对具随体。  相似文献   

19.
进行了杨山牡丹×紫牡丹杂交后代"梦幻"体细胞的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为混倍体.对其不同染色体数目的细胞进行核型分析,核型类别分别是3B,2B,2C,与父母本有很大的差异.用植物染色体去壁低渗制片法研究了"梦幻"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双线期-后期Ⅰ的分裂过程,结果显示:所有的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均异常,在终变期-中期Ⅰ,分别出现了多价体、单价体、二价体提前分离、染色体胶连、赤道外染色体、染色体断裂等异常现象,这些异常导致了后期Ⅰ的不等数分离,二价体或多价体不分离,染色体胶连及出现大量的染色体断片,最终不能形成正常的雌配子体.此外,在体细胞中观察到的混倍现象在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在终变期分别出现了5_Ⅱ+断片、4_Ⅱ+3_Ⅰ,5_Ⅱ+2_Ⅰ+断片、6_Ⅱ+3_Ⅰ+断片等染色体配对构型.  相似文献   

20.
仅从牡丹植株上取下一个休眠芽,一年就可培育出上万株牡丹,这种"天方夜谭”式的想像将成为现实,标志着牡丹产业化进程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