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墨白的<蜕变三部曲>是关于城市化进程中由乡村而城市的知识者的精神蜕变和精神重建的叙述.小说文本的主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乡下人"进入城市过程的姿态:欲望的沉沦伴随着道德的忏悔;二是他们重返乡村的历程:城市中的挫败促使他们寻求母体的庇护,在这一过程乡村的形象被重构.小说文本的形式的突出特点是叙述时间和时态的频繁变化造成故事叙述的破碎感和跳跃感,以及超叙述结构的运用造成的间离效果,这都与作者对生命和存在的理解有关.  相似文献   

2.
“弹性力学’这本教科书,全书共十三章,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缺点: (1)全书中有五章的大部分是抄引或摘录别书而成的。只有四章是经过本书作者系统地编 写的由于没有经过认真的编写;这本书缺乏严密的逻辑系统性,甚至其他教科书中有明显的错 误的地方,本书作者不加检查也加以抄引。在抄引和摘录时,本书作者一般地没有说明材料的来 源,甚至在参考文献目录中也没有加以注明。因此这种作法在性质上是属于抄袭的。 (2)本书作者在叙述自己见解的地方存在著一系列物理概念不确切和错误的现象例如本 书关于材料塑性与脆性的解释是错误的。除了可能的印刷错误和因疏忽造成错误外,概念性错误 或显著不确切的地方发现有21处。 此外本书关于弹性力学的发展历史的叙述,只强调数学方法而忽略了实验方法的作用,因而 这种叙述是片面的。 总之,这本书的质量是不好的,可能给读者以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蜀山剑侠传》年轻正派女侠的身体叙述具有"美化"、"神化"的特征。这种叙述策略体现了作者女性崇拜的无意识与自我想象的本质。而这种叙述模式的深层根源则是读者、作者与当时社会的心理预期。  相似文献   

4.
生存的“焦虑” ,即个体无以实现其目的同时又不能放弃对这一目的的追寻的状态 ,是卡夫卡小说的基本主题之一。并且这种生存的“焦虑”与后来的存在主义哲学所探讨的“焦虑”是相通的。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个体 ,定然总是感到孤寂、烦恼、痛苦、焦虑的。但是 ,卡夫卡对主人公的这些情绪与感受并没有做任何的直接描写。通过此一方式以及非全知全能叙述视角的选取 ,卡夫卡造成了读者期待的未被满足与心理失衡 ,让读者产生了类似的“焦虑”情绪体验与心理反应。读者外在、显露的“焦虑”体验与心理反应又激活了主人公内在的、隐伏的“焦虑”情绪体验与心理反应 ,并使后者以一种无声无言的方式更清晰地凸现出来为我们所体验到。它取得了一种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洛丽塔>的作者故意塑造了一个明显不可靠的叙述者亨伯特完成叙述任务.亨伯特身上矛盾重重,却具有叙述上的绝对权威,这使他能够利用叙述方法和内容尽可能的寻求读者同情.然而与此同时,与这部小说如影随形的"隐含作者",即,纳博科夫的创作意图,则在亨伯特背后隐秘的与之为敌,削弱其叙述可靠性的同时暴露他罪恶的本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亨伯特的不可靠性与文本整体一致性的关系来探讨这部小说存在意义是要进行道德说教还是在于纯粹的审美价值,并尝试解释纳博科夫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6.
墨白的《蜕变三部曲》是关于城市化进程中由乡村而城市的知识者的精神蜕变和精神重建的叙述。小说文本的主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乡下人"进入城市过程的姿态:欲望的沉沦伴随着道德的忏悔;二是他们重返乡村的历程:城市中的挫败促使他们寻求母体的庇护,在这一过程乡村的形象被重构。小说文本的形式的突出特点是叙述时间和时态的频繁变化造成故事叙述的破碎感和跳跃感,以及超叙述结构的运用造成的间离效果,这都与作者对生命和存在的理解有关。  相似文献   

7.
《战争与和平》的主题是一个整体性的主题,它不是关乎生活的某一方面的,而是关于全部生活的。但是关于这一主题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它成书的过程看,它包括了作者对于生活的一再反复的充满客观精神的认识。不论是在对俄罗斯当时生活和过去历史的描绘上,还是在对其中具体活动着的个人的精神探索方面,这部作品都以一种客观化的手法加以了叙述。这种客观化的、保持了一定审美距离的写作手法对中国作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小说叙述者的视角看,作家马克·吐温借短篇小说《竞选州长》指出了小说作者并非小说叙述者,作者不直接专断地叙述故事,而是通过"隐含作者"将故事提供给文本叙述者,叙述者再将故事叙述呈现给读者。其间,作者以"隐含作者"的身份置身于作品中,站在高处统观全局;叙述者可以是个人物,也可以是个声音或者符号,他(它)充当着沟通作者与读者的媒介的同时,又不单是媒介,其叙述的可靠性取决于读者判断;真实读者不同于"隐含读者",付诸叙述者各种各样的期待。这种叙述视角以及非人物化叙述者在小说中的介入不仅为小说创作、阅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更增强了文本的可阐释性。  相似文献   

9.
秦璋颖 《奇闻怪事》2009,(2):117-117
本文从王安忆《小鲍庄》的叙述方式入手,分析作者采用的客观叙述方式和多头交叉的叙述方式以及这种叙述方式的审美价值。作者以多头交叉的叙述视角,看似零散的立体描绘,使整个故事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0.
语言学习焦虑在外语学习中普遍存在,如何缓解甚至消除外语学习焦虑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寻的问题.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改进的外语教学方法在缓解学习焦虑中具有重要作用.作者以工作坊教学模式为例,对比传统课堂,分析在工作坊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堂中的外语学习焦虑表现,得出工作坊教学模式确实能够有效缓解外语学习焦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从修辞论的角度重读影片《英雄》,可以发现张艺谋艺术追求上的一个明显转变——即从"变叙事"和"寓言体"向"大叙事"和"象征体"的回归。而引发这一转变的动因,则是当代意识形态的现代性焦虑。这是一种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双重影响下的矛盾心理,影片运用艺术手法为缝合这一心理缝隙提供了一个想象性的修辞方案,但依然还是露出了力不从心的缺口。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小说潮流的官场叙事,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文学场域众多因素的合力所催生。从权力文化层面来说,当政治伦理的崇高性遭致市侩主义以及个人利益的围逼,某些不良的官场风气导致公信力不断下降时,世俗性话语会自然地消解这种异化的权力关系。从消费文化层面来说,求官保位以及了解官场生态的心理,主流媒体没有见诸公众的“坊间传闻”等话语在某种程度投合了大多读者的阅读期待。从思想文化层面来看,官场叙事在提供反腐与呈现上层建筑政党理想等叙事功能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呈现权力非公共使用时的世俗化生存状态。官场叙事从权力、欲望对人和人性造成裂变的形而上角度传达出对转型期社会文化现象的体察与洞见。  相似文献   

13.
先锋小说具有强烈的非理性叙事品格,这表现在四个方面:神经质、焦虑与非常态的生存世界;性、暴力、死亡本能的狂欢;偶然性与历史的不确定性;浓烈的神秘主义气息。先锋小说对非理性的执着和对理性的颠覆与超越,为文本的创作和阐释提供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叙事场所,叙事内容及叙事人物探讨了《波斯人信札》的边缘叙事,从而得出整部作品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以及边缘化人物向中心地位进发的一种焦虑心态。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杨义先生从结构、时间、视角、意象、评点家五个方面观照中国的叙事资源,形成独特的叙事理论。十多年后,杨义先生增补)日作,一方面,增加了耗时十余年收集的插图,这些插图,意趣盎然,不但能配合文字论证,还具有独立的论证功能。另一方面,对意象、叙事结构等概念源流的追溯,均比旧作深化不少。杨义先生的叙事学理论根植于他对作品不辍的阅读,对今天的叙事学研究,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喜福会》的文本分析,提出在小说叙述结构中贯穿了一个隐在“母女失散”的主题。这一主题既在结构上起到了内在整合的作用,同时它也是身处东西文化夹缝中的移民文化处境的隐喻。它代表了移民美国的母亲在丧失话语权力的静默中和自身文化记忆遭受的压抑中所经历的主体丧失的焦虑,也代表了由于母女两代人在语言、教育、文化取向、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所造成的陌生、疏远和互不理解。  相似文献   

17.
网络深度报道是网络媒体加强舆论监督、提升竞争力、吸引受众的有效手段,其叙事策略体现出有别于传统深度报道的鲜明特征。文章将网络深度报道的叙事策略归结为:全感官式叙事、开放式叙事、模块化叙事和生产性叙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网络深度报道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18.
台湾戏剧《人间孤儿》植根于台湾人社会历史变迁中逐渐形成的主体意识,并进一步表达了对这一主体身份的诉求。戏剧运用叙述、拼贴等后现代手法,以及对历史叙述的解构和重构,通过对现实的批判和观照,试图建构台湾的文化身份。然而,这些解构性极强的形式技巧却以落入另一种意识形态而告终,所谓台湾文化身份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重点论述《史记》“其文直,其事核”的实录性叙事特点。论文从西汉末年至近代人们对《史记》实录性叙事特点的认识过程开始介绍,具体分析了《史记》叙事实录性特点的三个具体表现:“考而后信”;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简笔交代,不枝不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史记》篇章中在真实性上受到人们质疑、人们认为有违于叙事实录性的情节进行了分类,并依类展开解读,指出这些情节都没有违背叙事实录性的原则,叙事的内容和过程都是“文直,事核”的,也体现出叙事的实录性特点。  相似文献   

20.
魏晋时期,由于人的觉醒及文的自觉,在向内与向外两个维度,文人们实现了对自我人生及山水自然的诗意的发现,诗性的内涵在魏晋重文的背景下表现为诗性的表达,在笔记类著作《世说新语》中表现为叙事的诗性。从语言、叙事和结构三方面论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