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原ZS6型振动筛投入现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优化设计理论对%S6型直线振动筛进行了改进设计。以激振频率和隔振系统刚度为设计变量,以隔振系数(传递给底座的动载荷)最小化为目标函数,考虑到16个约束条件,建立了直线振动筛优化设计数学模型。采用综合约束函数双速下降算法编制了优化设计程序,计算出不同设计变量初值情况下的优化设计结果。改进后的ZS6型直线振动筛的激振效果得到改善,从而可大大提高钻井液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1 直线振动筛理论分析我们以ZS1759f型座式直线振动筛为例进行研究。由于振动筛结构及支承装置只对称于XOY坐标面且激振力作用线不通过质量心。因此,振动筛工作时,存在垂向—纵摇—纵向二联耦合振动。  相似文献   

3.
以有/无阻振质量组合结构基座与钢结构基座设计为例,选择振级落差作为减振评价指标,以结构重量为目标函数,考虑振级落差和应力等约束条件进行动力学优化设计比较分析.建立了相应结构动力学优化数学模型,并采用Kriging代理模型和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组合基座比钢基座具有更好的隔振效果;复合材料的引入对减振作用最大;阻振质量在基座减振中也有一定效果;采用优化设计方法是组合基座设计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滚筒洗衣机属于典型的多自由度隔振系统,为提升其减振效果,运用虚拟样机技术方法实现隔振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以及振幅、弹簧力、阻尼力等参数的优化。基于ANSYS和ADAMS建立振动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动力学分析平台ADAMS/Vibration求解不同激振频率下的幅值响应。LMS振动测试表明,耦合模型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较高的计算精度。基于灵敏度法分析弹簧刚度和阻尼系数对目标函数的响应效果,设计优化变量的样本数值,通过极值搜索得出满足最优减振条件的pareto最优解集,实现隔振系统关键参数的最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在超硬粉体超微粉碎中,由于高振强而出现的系统激振力、振幅激增,导致系统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而无法正常工作.为解决此类问题需进行高振强振动状态下的隔振分析与隔振弹簧设计.构建具有明显隔振效果的双质体振动结构与特殊的弹簧联接方式,在保障系统强度、刚度等性能参数的基本要求前提下实施隔振弹簧优化.研究表明,考虑系统必须的约束条件等因素后的优化设计结果,不仅能使弹簧质量下降44%,且能适应高振强振动磨机对超硬材料的超微粉碎,解决高振强磨机运行中的隔振难题,取得良好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频约束和解析灵敏度法的大型振动筛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大型振动筛工作过程中侧板动应力过高易损坏的问题,采用多频约束和解析灵敏度法对振动筛侧板加强筋的结构尺寸进行优化研究.在优化过程中,以振动筛侧板的质量为目标函数,以多个频率作为优化的状态参数,给出适合多频约束的优化准则,并考虑变量参数的解析灵敏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嵌入解析灵敏度计算方法的优化程序计算效率高,优化结果稳定:优化后侧板质量降低8.27%,2阶弹性变形频率分别提高1.37%和2.97%,达到较好的优化效果;对结构优化后振动筛进行评估,其质量降低2.35%,与工作频率比较接近的3阶弹性变形模态频率分别提高14.17%,12.29%和23.01%;优化后振动筛的固有频率得到提高,模态频率远离激振电机的工作频率,提高了振动筛的刚度和结构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理论,详细推导了振动筛对基础动负荷的计算公式;采用两个自由度系统力学模型,利用隔振理论,计算了带隔振台的振动筛对基础的动负荷,计算了采用隔振台和没有采用隔振台两种情况下对基础动负荷的比值,分析了隔振效果;为大型振动筛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理论,详细推导了振动筛对基础动负荷的计算公式;采用两个自由度系统力学模型,利用隔振理论,计算了带隔振台的振动筛对基础的动负荷,计算了采用隔振台和没有采用隔振台两种情况下对基础动负荷的比值,分析了隔振效果;为大型振动筛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国产某型轿车为研究对象 ,建立了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三维动力学模型。采用模型参数化分析方法 ,讨论了悬置的性能参数对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以悬置的性能参数为设计变量 ,以固有频率的合理配置和振动传递率最小为目标函数 ,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 ,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轿车怠速工况下的振动 ,并通过实车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0.
计算了带隔振台大型直线振动筛对地基的动负荷,研究了二次隔振与一次隔振两种情况下对于基础的动负荷,并进行了对比,重点研究了发生共振情况下阻尼对基础动负荷的影响,本文的工作对振动筛对基础的动负荷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研究振动筛和地基基础的藕合振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利用四端铰接杆,提出一种含放大机构的新型隔振器.采用谐波平衡法获得隔振系统动态响应的解析表达式,并分别给出隔振系统的幅频响应、相频响应、绝对位移传递率、等效刚度系数和等效阻尼系数.理论计算结果与常规线性隔振器进行对比,并开展了验证试验.分析并给出系统参数对含放大机构隔振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常规线性隔振器相比,在时域范围多频激励条件下含放大机构隔振系统惯性质量的绝对位移传递率幅值得到明显衰减;同样,在频域范围惯性质量的绝对位移传递率幅值也得到显著衰减,且谐振频率略微向高频移动;隔振系统设计参数对隔振性能均有较大影响,通过灵活调整隔振系统各设计参数可以实现不同的隔振目标.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综合传动装置悬置系统6自由度耦合振动模型,利用灵敏度分析方法,计算悬置系统各阶固有振动频率关于各悬置各方向刚度的灵敏度,确定影响某一方向振动的关键橡胶刚度,为改善系统某一方向的振动提供理论依据.以系统各方向振动解耦率作为目标函数,综合考虑传动轴激励、人体承受振动敏感区域及各向振动耦合状况来确定优化约束条件,进行刚度参数最优化,得到的悬置系统各方向最优刚度值可用于改善悬置系统隔振性能.针对某一传动系统振动恶化的情况,采用刚度灵敏度分析与振动能量解耦综合方法,对悬置系统进行设计.最后利用台架振动试验结果验证悬置系统优化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传递矩阵法和有限元法对约束态圆柱壳固有特性进行计算以明确振动特点;详细分析了约束态圆柱壳固有频率测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通过力矩扳手定量确定边界约束条件、合理选择激励信号类型、采用加窗和多次平均处理等解决措施.最后,搭建了4种不同激励形式(锤击、电磁激振器、压电陶瓷、振动台激振)的测试系统对其固有频率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约束态下薄壁圆柱壳固有频率的测试流程.研究表明:振动台基础激励方法对约束态薄壁圆柱壳没有任何附加质量和刚度的影响,测试状态即为圆柱壳真实的受力状态.使用该激励方法并配合激光测振仪进行固有频率测试的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自定中心双层泥浆筛的研制过程,给出了振动筛主要技术参数和筛箱各点运动轨迹,论述了它的结构特点和激振器结构形式的选择。指出,长轴平行于筛面的椭园运动轨迹,优于园形运动轨迹,因此,可以研制出更能满足净化泥浆要求的新型泥浆振动筛。本文对振动筛的安装、调整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者通过对气动泥浆振动筛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分析以及动力学研究,得出气动振动筛和激振器的计算方法。并指出气动振动筛的筛面倾角、激振频率和振幅都能够根据需要调整,从而为设计新型泥浆筛探索出一条路子。 目前,用于净化泥浆的筛分机械几乎都是单轴惯性振动筛,这种泥浆筛的频率不能改变,振幅和筛面倾角的调整范围较小。而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影响筛子处理量和筛分效果的众多因素中,振幅、频率、筛面倾角等运动学参数的大小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新一代的泥浆筛,不但要具备结构简单可靠的优点,而且应当能方便地调节振幅、频率和筛面倾角,才能满足对不同性能、不同岩屑含量和不同排量的泥浆的处理要求。气动泥浆振动筛能够容易地实现上述要求,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泥浆筛。  相似文献   

16.
振动离心复合试验系统中空气弹簧隔振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振动离心复合试验系统是将电动振动台或压电激振器安装在离心机转臂末端的设备,对于振动台顺臂振动,为了避免过大的激振力对离心机主轴及传动系统造成损坏,在转臂与转臂支承之间安装空气弹簧隔振系统。利用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振动离心复合试验系统的数学模型。指出隔振系统必须具有变载荷对中能力。最后,考虑空气弹簧工作在压缩状态、考虑转速对系统刚度的影响,对隔振系统特性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在转臂系统初始位置质心偏离时,空气弹簧刚度随着离心机转速增加而增大。空气弹簧刚度应足够大以抵消离心机转速影响,避免系统发散。  相似文献   

17.
舰载小尺寸隔振器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隔振器设计概况及被动隔振系统的隔振与隔冲力学模型,讨论并通过实例阐述了舰载小尺寸隔振系统在优化设计中的目标函数以及约束条件的确立方法和原则,建立了以最大隔冲响应加速度为目标函数以隔振要求为约束条件的求解优化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自同步泥浆振动筛的动力学问题;找出了筛台作直线运动及激振器自同步应遵循的条件;探讨了影响筛台运动轨迹及激振器自同步的诸因素,为设计自同步直线振动筛指出了途径。  相似文献   

19.
非线性基础隔离结构振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用基础隔离的建筑结构为研究对象,以摩擦摆作为隔离支撑进行振动主动控制研究.为便于控制方法的设计,把振动方程中隔离系统的非线性部分作为外激励.在状态方程和控制力求解方面,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双状态方程法.为了降低隔离系统的响应,提出以层间响应作为输出的LQG控制策略.此外,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在控制器设计中引入了相对稳定性矩阵.在Kalman滤波器设计方面,采用了第三代基础建筑物所定义的方式.最后给出了仿真分析与试验对比.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COMAS振动输送机的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研究,建立了振动模型,导出达到主动隔振的条件,得到振动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从而为振机结构和隔振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并通过实践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