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探讨了后处理碱煮工艺指标对有机颜料酞菁兰B的着色力和分散性的影响。通过实验室小试,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提高这两项指标的最佳工艺条件,其产品鉴定结果表明,着色力和分散性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找出低着色力氧化锑最佳的工业生产工艺条件,对氧化锑工业生产中反应温度、抽风负压及结晶器等控制因素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晶器口径尺寸大小对低着色力氧化锑平均粒度的影响最大,抽风负压影响次之。低着色力氧化锑生产工艺条件要求结晶器口径Φ1 000 mm,高度6 000 mm,抽风负压400 Pa,反应温度1 100~1 150℃为佳。  相似文献   

3.
氧化铁黄简称铁黄,是晶形的氧化铁水合物(Fe2O3@xH2O).在不同的生产方法和操作条件下,水合程度不同.因此,它们的晶形结构和物理状态有很大的差别,色泽从柠檬黄到橙黄.广泛应用于建筑、油漆、橡胶等工业.随着颜料工业的发展,制造超细透明颜料的研究很活跃.目前,国内外大多数采用无机物合成的方法生产超细氧化铁黄,其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本工艺采用胶体化学方法制备超细透明颜料,即在氢氧化铁水溶胶中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少量PEA表面活性剂,对溶胶进行表面处理,然后用氯仿进行萃取,加热蒸发掉氯仿,烘干、研磨,即得产品.该方法工艺简单,经检验,产品性能优良,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着色力,粒度细且均匀.  相似文献   

4.
<正>C.I.颜料红57系红色有机颜料主要品种,采用3-羟基-2-萘甲酰歧化松香胺共偶合,不变动原合成工艺,改性产品保持优良β-晶型,显蓝光,颜料颗粒显著变小,粒径分布变窄,着色力、透明度、鲜艳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不锈钢化学着色的条件和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试验得出了奥氏体不锈钢化学着色的工艺条件,找出了着色过程中成份和pH的变化规律。自选添加剂的加入改善了着色膜的质量和工艺条件。初步判明不锈钢着色膜系半导体膜。不锈钢经着色、硬化后耐蚀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C.I.颜料红57系红色有机产主要品种,采用3-羟基-2-萘甲酰歧化松香胺共偶合,不变动原合成工艺,改性产品保持优良β-晶型,显蓝光、颜料颗粒显著变小,粒径分布变窄,着色力、透明度、鲜艳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新型PVC色母料的应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分析系统、扫描电镜、热流变仪及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研究了新型PVC色母料在PVC塑料中的分散性及该母料对PVC塑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PVC色母料热稳定性好,用其对PVC塑料进行着色,着色均匀,色彩鲜艳,且不影响PVC制品的机械性能,是一种较理想的PVC塑料着色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拌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改性工艺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次投料搅拌工艺在提高水泥分散性、水化程度以及平衡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强度梯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新的多步投料搅拌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多步投料搅拌工艺在提高水泥分散性、水化程度以及平衡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强度梯度等方面效果明显;相同条件下多步投料搅拌工艺可提高混凝土强度29.6%;在保证混凝土强度不变的情况下节约水泥20%左右。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石灰掺量和龄期对新疆某地分散性土长期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改性研究和力学性质试验,探讨不同石灰掺量和龄期下改性土的变形与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石灰掺量增加,分散性抑制效果越好,最大干密度逐渐降低,内摩擦角增大,黏聚力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压缩系数先减小后增大,最后趋于稳定;随龄期延长,压缩系数减小,黏聚力、内摩擦角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增大。当石灰掺量为3%时,分散性土改性为非分散性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峰值,龄期为3d、28d时,其强度提高48.24%、252.74%;当掺量为5%时,黏聚力取得极大值,龄期3d和28d的改性土黏聚力分别增加14.67%、50.05%。龄期越长,强度越高,改性土越脆,适应变形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0.
通过硫酸阳极化处理,使铝材表面获得氧化膜,然后对其进行化学着色.通过电流密度、阳极化时间、温度、着色工艺等诸多因素与着色质量关系的研究,确定了较好的阳极化着色工艺.此工艺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固色效果非常好,而且可以随意进行各种美丽颜色的着色(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长叶牛膝叶色素的提取工艺条件及有关理化性质,提出了食用酒精-水浸提法测得长叶牛膝红色素在水溶液中的最高吸收峰为532nm,并具有着色力强、耐酸及较好的耐氧化等特性.  相似文献   

12.
超细透明氧化铁黄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细透明氧化铁黄又称作羟基铁,分子式为FeOOH,是一粒径小于1μm,在透明介质中有很好分散性的铁系颜料,其着色力强,有很好的透明效果、很高的耐光和耐候性,因其粒径微小而且有很好的吸收紫外光的能力,在涂料、油墨以及医药工业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生产方法主要为空气氧化法.其缺点是工艺步骤多,复杂和耗能大,近几年研究的用FeCl3经胶体化学法制备FeOOH,因原料成本高而难于工业化.我们参考有关文献资料[1~3],研究出了空气氧化与胶体化学相结合制取超细透明氧化铁黄新工艺,产率达86%,涂…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三七总皂苷壳聚糖纳米粒(PNS-NPs)的稳定性,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冻干粉并优化其冻干工艺.通过离子凝胶法制备PNS-NPs,以再分散性、粒径分布及微观形态及药物渗漏率为指标,进行全面实验和配伍实验筛选最优冻干工艺.结果表明: PNS-NPs冻干粉最佳制备工艺为预冻时间12 h、冻干保护剂为2.5%蔗糖+2.5%海藻糖.在该条件下制得的冻干粉分散性好、无粘连,扫描电镜显示其微观形貌呈球形; 分散后粒径为(138.30±3.15)nm,相比于冻干前原液有所增加,但各组分药物渗漏率均未超过5%.PNS-NPs冻干粉有望成为PNS纳米新剂型.  相似文献   

14.
将着色技术应用到艺术铸造工艺品的防护装饰可获得良好的效果。本文概述了铜艺术铸件的几种色调的着色配方及工艺特点,以及影响着色质量的常见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5.
由于化学复合镀体系不稳定,对工艺条件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因此工艺条件对于化学复合镀工艺起着重要作用。以碳钢为基材对其表面进行Ni-P-纳米TiO_2化学复合镀。以沉积速率、分散性、镀层孔隙率以及显微硬度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来研究镀液中添加纳米TiO_2含量、施镀温度、复合镀液的pH值对纳米TiO_2化学复合镀的影响来优化工艺条件。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纳米TiO_2含量1.0 g/L,温度为88℃,pH值为5.0时沉积速率、分散性、镀层孔隙率以及显微硬度较好。  相似文献   

16.
《科技成果纵横》2005,(4):63-63
该项成果主要用于搅拌混合粉状或料状的惰性物料,物料最大粒度为70mm,且大粒度物料所占比例不得超过10%。设计中采用行星齿轮传动,使刮臂和刮刀在设计的行星式轨道上运行,改变了单一运行轨迹,消除了搅拌死区,使物料充分搅拌、充分混合、充分均匀,颜料分散性好,着色力强,上料、搅拌、加水、卸料均自动控制,自体采用耐磨合金件,增加了使用寿命。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生产能力550L;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从黄瓜草(Lysimachia congesflora Hemsl)中提取黄色色素的工艺条件及其有关化学性质,提出了热水-乙醇抽提法;并测得其在乙醇和三氯甲烷中的最高吸收峰为440nm。初步确定该色素为叶黄素类色素,具有着色力强,有较强的耐热、抗碱及耐氧化、抗还原等特性。  相似文献   

18.
以天然石材为研究对象,无机金属盐为着色剂。研究了石材干燥温度、着色剂浓度、氧化显色温度等对天然石材着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温度200℃~220℃、氧化显色温度280℃~300℃、着色液浓度150~200mg/L时进行着色效果较好;可以调配不同金属离子来控制染色石材的颜色。为了改善天然石材的色泽和纹理,提高天然石材价值,学者们开始了石材表面修饰和石材着色领域研究。本研究以天然石材为研究对象,以无机金属盐为着色剂,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天然石材的着色效果。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几种阳极氧化铝的电解着色及其工艺条件对色调的影响.普通硫酸阳极氧化铝经 Cu-Ni混合浴交流电解着色获得红色氧化膜,色调几乎不受工艺条件影响;着色膜经磷酸交流电解处理,结果原色膜色度变纯,鲜艳度增加;稀硫酸阳极氧化铝和磷酸改质阳极氧化铝经以镍为主盐的混合浴着色,得到不同色调的多种颜色,其中以稀硫酸阳极氧化铝的多彩效果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20.
铜表面氧化过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铜工艺品的表面氧化膜及古铜色的着色过程,分析了试液成份,着色时间,着色温度,溶液酸度等对着色过程的影响,从而得到较为理想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