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明凤 《科技信息》2008,(1):170-170
在汉语词汇系统中,颜色词作为表达色彩概念的语言成分,是一类特殊的词群,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汉语颜色词的研究,主要发掘汉语颜色词的文化意蕴,其中包括汉语颜色词与汉民族的风俗习惯、等级观念和哲学思想三个方面,展示出汉民族独具特色的色彩文化。  相似文献   

2.
英汉语中有关“吃”的隐喻性词义的生成和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隐喻性词义生成和演变的仙人掌发展模型为工作假设,分析英汉语中有关“吃”的隐喻性词义的生成和演变,指出英汉语中有关“吃”的隐喻性词义的生成和演变存在共性和个性,同时分析其背后的深层机理。本文同样可以为窥探英汉民族的文化特性、思维方式和认知特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词是语言词汇的基本单位,探讨饿汉语中词与词义的异同,有助于加深对两种语言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外语。不同民族的语言对词的意义的区分不同;词的意义是语言直接或间接反映客观世界的逻辑内容的,而功能则体现不同民族语言的不同习惯;相同的概念在不同的语言中,并不都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对应;词的搭配一方面受具体的语言决定,另一方面由词义决定,由于民族文化表达语言的手段不同,概念上相同的词却有不同的搭配;词受社会发展和变迁的影响,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出现了增新汰旧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英汉词义不对应现象可由词汇缺项引起,造成词汇缺项的原因是英民族的抽象思维和汉民族的形象思维和具体思维以及两个民族之间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该现象也可由词汇的引申义、派生义和蕴涵意义引起,这些意义产生的原因是汉民族的辩证思维和英民族的二项式逻辑思维以及英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该现象还可由英语词组合中的词义空缺引起,造成这类词义空缺的原因是表达习惯或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5.
韩国语中的汉字词起源于汉语,很多的汉字词都保留着它原有的汉语词义。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及文化背景的不同,汉字词与它相对应的汉语又产生了很多的差异,其中词性褒贬、词义范围、词义内涵、习惯用法等都产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6.
汉语与佛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经常在变的,语音、语义、语汇、语法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短时间内看不出,时间长就明显了。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必须研究佛都文化与汉民族语言的密切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这一问题:1)佛都文化的传入;2)语言是研究文化的一把钥匙;3)佛教的传播促进了汉语的发展;4)汉语词汇的变化;5)成语佛源;6)汉语句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从莉莉 《科技信息》2009,(6):238-239
词在长时记忆中的表征被称为内部词典。内部词典的扩散激活模型认为,在人的词语记忆中,已掌握的每个词都占据了一个结点的位置,每个结点的词语按照一定的语义关系和其它词语发生联系。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多样,相互联系的词语众多,构成错综复杂的网络系统。在教学中,帮助小学生建立扩散激活模型的内部词典,形成通达的词义网络,能使学生通过有序的搜索,更快地找到所需要的词义信息。语文课堂中,可以尝试着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教学:扩展词义结点,丰富词语的储备;使词义结点相互关联,提高对词义的敏感程度;拓展词语之间连线的依据,提高理解词义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韩国语中的汉字词起源于汉语,很多的汉字词都保留着它原有的汉语词义。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及文化背景的不同,汉字词与它相对应的汉语又产生了很多的差异,其中词性褒贬、词义范围、词义内涵、习惯用法等都产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
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虹 《河池师专学报》2002,22(1):88-89,92
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探讨了外来词对汉语产生的影响。文章认为,外来词的引入一方面可以丰富和繁荣汉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增强汉语的表达能力,扩充汉语的词汇系统,促进中外语言文化多方位、多渠道交流;但在另一方面,外来词的负面影响也是相当明显的,它破坏了汉字形、音、义的统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语的构词形式、语音系统以及汉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汉语词语中的山水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汉语词语与汉民族的山水文化关系为切入点,列举反映山水的词语来探求自然山水中孕育的文化底蕴,从而研究文化词语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汉民族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李茜 《科技资讯》2009,(21):189-189
本文主要研究汉语阿拉伯语基数词,概数词词义的模糊性和其文化内涵,通过对比二者了解其语法现象及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数词被赋予的特球含义。  相似文献   

12.
汉语歧义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以实例描写了多义词、单义词、缩略语引发的歧义现象,分析其致歧原因是由词义多解所引发的,因此将它们都归纳在词义多解致歧范畴。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消歧方案。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待出版的《汉语文化学习词典》中收录的观念词为研究素材,探讨观念词的释义理念、释义方式,提取恰当的释义参数,构建完整有效的释义模式。根据基义内部义素的层级结构和框架语义学,为观念词设置合理的释义参数并建立有效的释义模式。将观念词进行详细分类,按照不同的小类提取释义参数,建立释义模式。观念词的释义要最大程度地满足学习者对于学习汉民族文化的需求,遵循同场同模式原则,顺应学习者的认知过程,以充分发挥文化词典的工具效能。  相似文献   

14.
汉语和英语都有大量的性别歧视语。这种语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文化和社会对语言的影响作用。性别歧视只要在现实中存在,就必然会在语言中有所反映,在词源、构词、词的用法和词义四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唐芳洲 《科技信息》2010,(24):176-176
词义是词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现象的反映,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各种特点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变迁,英语像其它语言一样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中,词义的变化是其中重要的方面。一些新词出现了,一些旧词消失了,一些词的词义正在发生变化。英语词义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本文主要从词义的扩展,词义的缩小,词义的升格和词义的降格四个方面来探讨词义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词义扩展的隐喻和转喻认知机制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图对隐藏于词义扩展背后的认知机制——隐喻和转喻思维进行探究。通过对两种认知机制及两种词义扩展形式进行具体分析,发现隐喻机制是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基础,而转喻机制则是词类转换现象的主要认知理据,从而为词义演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妈妈”一词在现代汉语方言中有着广泛的内涵,这是方言称谓词张力的体现。本文通过对“妈”、“妈妈”在汉语 方言和隐语中的应用情况,揭示出它们所折射的汉民族特有的避讳心理、阴阳观念和宗族血缘观念等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8.
汉语称谓,是在汉民族文化的沃土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广泛汲取了汉民族丰富的文化营养。本文选取文化视角,审视了它形成的特点,透视了它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以揭示其文化内涵,探究其发展轨迹,迎接全球一体化给社会交际带来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9.
戴玉金 《龙岩学院学报》2010,28(1):100-102,107
中日两国是已有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近邻。汉字、汉语的传入,不仅给日本民族提供了记录、书写语言的方法,丰富了日语词汇,还对日语的发音、表达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前后,一些日制的新词进入汉语,给汉民族的文化带来了新鲜的外来因子。从词汇角度来看,实现了汉语和日语的双向交流。既有大量的汉语词汇被吸收到日语,也有一些日语汉语词被接纳到汉语中。  相似文献   

20.
索绪尔符号理论认为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性的,因而它无法解释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词多义现象。认知语言学从独特的人类认知视角,发现了词义扩展存在着理据性,即主要是通过人类的隐喻和转喻思维实现的。从词汇意义扩展的理据性,以及词义扩展的主要认知模式——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中不难发现这个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