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精神损害是对人的生理、心理或其中某一方面的侵害,是对公民和法人及其他权利主体的精神利益的损害,是相对物质利益损害而言的无形的非财产损害。精神损害赔偿是权利主体因其精神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要求侵害人赔偿的一种责任制度,精神损害赔偿具有抚慰性质。  相似文献   

2.
精神损害赔偿是民法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近几年的热点问题.着重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人身损害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法对人身损害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无明文规定,但这种损害事实上存在,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从理论上、实践上来看都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应当予以确认,并制定出原则,以完善我国的民事立法。  相似文献   

4.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条件除应具备一般损害赔偿的条件外,还应具备四个条件:一、必须有精神损害的事实,二、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三、主观方面表现为复杂形态;四、必须有主责任方式难以难以弥补精神损害。  相似文献   

5.
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理论和实践部门所关注的内容,而对于植物人精神损害赔偿论及很少。有的学者认为,一个人因受到不法侵害而成为植物人以后,他就不再具有精神感受能力,没有精神痛苦,也就谈不上其精神损害赔偿。从精神损害的法律厘定、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入手,从社会、法律、生理等层面来论证植物人精神损害的存在,并由此得出植物人精神损害赔偿的实际发生。  相似文献   

6.
精神损害赔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护公民、法人人格利益的必要手段。因而,建立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精神损害赔偿是一个涉及公民人格利益保护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建立过程中,重视公民人格权的保障,认真研究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对此项立法起步较晚,目前除《民法通则》外,尚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此问题做出了规定,但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及数额确立等问题均有必要进一步明确,以期更有利于司法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损害赔偿是民法上重要的制度,本文通过回顾中外历史上各国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理论与实践的法律演进,对我国现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评析,研究了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对象及范围,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原则或方法.  相似文献   

9.
范远洪 《科技信息》2009,(7):157-158
离婚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已成为一个突出的法律课题,《婚姻法》虽然规定了损害赔偿制度,但并没有对此进行深入、细致的制度设计,在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赔偿义务主体范围、取证途径以及赔偿数额等方面尚需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民法体系中的一项新的法律制度,是我园公民权益的拓展.就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民法体系中的一项新的法律制度,是我国公民权益的拓展。就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自然人因侵权行为致死情形下,死者近亲属应享有自己固有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在受害人致残或遭受其他严重伤害时,法律亦应对受害人近亲属所承受的精神痛苦给予有效的救济,在一定条件下受害人近亲属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各国的立法、判例开始呈现出对因违约引发的精神损害给予赔偿的发展趋势。并非所有的违约所造成的精神损害都是不可预见的,精神损害的产生也并非与侵权有必然的联系,因此违约并不当然排斥精神损害赔偿。在一些订立合同时即可预见到精神损害的场合,特别是以获取精神利益为目的的合同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允许受害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4.
随着名誉权、隐私权等侵权纠纷的增多,精神损害赔偿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但我国法律目前对此制度尚无明确统一的规定,精神损害赔偿具有经济补偿和精神抚慰双重性质,成构成要件、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方面一般侵权行为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对我国审理有关精神损害赔偿案件具体适用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依照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对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给相对人人身权造成损害,国家只对受害人人身权中的物质性损害进行赔偿,而对其精神性损害则不以支付赔偿金的方式进行赔偿,对这一法理问题进行分析,结论是应当对精神损害纳入行政赔偿。  相似文献   

16.
我国立法应明确规定对违约案件中的精神损害给予赔偿,并进而明确规定可预见性规则适用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明确可预见性规则适用于合同范围外的损失;区分违约方的主观心理状态,以合理确定预见的时间和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范围,这样才有利于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民法学理论界已基本达成共识 ,但我国民法通则立法中还没有规定此制度。由此 ,参照国外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 ,我国应在立法上明确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适当扩大精神损害赔偿范围 ,并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额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环境侵权的精神损害是区别于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的一种精神利益的伤害,对精神损害进行赔偿目前已成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无论在立法还是在司法实践方面都存在不足,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以完善,以期能更好地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游客方基于获得精神利益的目的而订立合同是旅游合同的最大特点.旅游合同违约中的损害具有不同于一般经济合同的特殊之处,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的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不符合法律追求公正的价值目标,也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侵权责任法》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然而,由于第22条之规定较为原则,势必会导致司法实践的困境。就我国而言,我们应该重新界定精神损害赔偿主体制度的适用范围,完善涉及刑事案件的精神损害赔偿诉讼,建立完善的精神损害赔偿专家证人制度及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