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多辉 《青年科学》2008,(Z2):51-51
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地震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在南美智利中南部西岸发生了一系列地震,其中,最大的主震为8.9级。这次地震之所以被称为世界地震之首,是因为在南北1400公里的沿海狭长地带,从5月21日开始,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了数百次地震,其中3次超过8级,10次超过7级,其震级之高、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波及面之广、灾害之重,实为世界地震史上罕见。  相似文献   

2.
在掌握青海省17次历史地震数据后,从时间对称性方面研究该区域地震发生规律,分析地震发生的可能时间,从而为青海地震灾害的监测提供一定的依据。应用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方法,对青海近40年来6.0级以上的地震分析得到:未来10年内,青海省Ms≥6.0级地震信号在2015年较强,有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1965年以来云南地区强震孕育过程中地震类型的动态变化,发现:云南地区发生6.7级以上强震前数月至数年,云南省内均有2次以上5级双震或群震型地震发生;部分强震前数月至数年,至少有3次以上前主震型地震密集发生.强震发生在这些前主震、双震、群震型地震150 km以外地区.典型地区地震类型的追踪研究也表明:宁蒗地区发生5级双震、前主震型地震以及腾冲地区发生6级群震型地震,云南地区均发生6.5级和7级以上强震,但地点远在宁蒗、腾冲200 km以外地区.实验中,随着载荷的增大,岩样的破裂类型经历了主余破、孤立破→群破→前主破→破裂类型多元化的过程.震例和实验研究结果的对照显示:地震的类型不仅与发震地区地质构造有关,也与地壳介质所处的应力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4.
地震学进展     
天然地震的历史几乎和地球的历史一样悠久。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其中有感地震5万多次,破坏性地震近千次,而7级以上强震亦近20次。在古代,地震的发生时常罩有神秘的光晕。如《新约·马太福音》中记述耶稣受难时的情景,便有“殿宇的帷幔从上至下裂为两半,大地震颤,磐石崩塌”。而西周末年的伯阳父,则把地震与王朝的兴衰嬗替联系起来,“今川突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阳失而在阴,源必塞;源塞,周必亡”。人类对地震的洞见肇始于中国。早在公元132年的东汉,张衡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候风地动仪,用以测定地震发生的方位。这  相似文献   

5.
<正>地震是全球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同时我国又是全球地震活动最强的地区之一,20世纪我国发生7级以上地震116次,约占全球的6%。20世纪世界上发生8.5级以上的特大地震仅3次,其中就有2次发生在我国大陆,分别为1920年宁夏海原和1950年西藏察隅,均为8.6级,由此可见我国地震活动的强烈程度。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横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地震科学研究地域优势明显。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既是7级以上大震的多发区,又是地震灾害及其灾害链的重灾区,防灾减灾救灾任务十分艰巨。有史料记载以来,甘肃省境内就发生了4次8级以上地震,25次7级以上地震。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甘肃省地震科技创新工作已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地球物理、地震学、地震电磁、地球化学、地震地质、地震工程和岩土工程等重点学科。在青藏高原大震机理研究与预测和黄土高原(含冻土、盐渍土)震灾预防技术与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创新性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7.
据科学数据统计,地球上能够感受到震感的有很多次.每年全球大大小小的地震统计在一起,有500万次左右.人们有感的地震或者造成破坏的地震数量就少多了.6级或者6级以上多一点地震,大概每年200到300多次,7级以上的数字大概是18次上下,8级地震每年大概有1-2次,也可能那一年没有大地震.即便从科学统计的来看,此次汶川大地震的震级也是最高.这是中国继1976年后中国受灾程度最惨烈的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省社发攻关项目与毕节市科技项目为依托,以毕节市地震活动与应急管理工作为研究重点,根据"大应急"体制中地震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对毕节市近五十年4.0级以上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了梳理,用测震学的方法归纳总结了研究区域的地震活动规律,并在深入研究毕节市震灾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地震应急工作现状,针对"大应急"体制需求,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在新时代进一步提高毕节市地震应急管理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云南历史地震记录,散见于各种云南地方志,开始于公元前26年,到1949年止,记录地震640次,烈度六度以上的有218次。解放后,云南的地震记录更是系统、科学。许多资料虽侧重震情和救灵描述,但对地声等地震前兆现象也有相当的记载。研究这些宝贵的资料,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对实现破坏性地震的预报预防,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对云南地震的地声现象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青藏铁沿线区域地震地质调查和近百年地震资料整理,以此为基础建立震级-频度关系式.根据历史地震重演和构造类比分析的原理,并结合青藏铁路沿线地震构造带的分布情况,对青藏铁路沿线区域地震危险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青藏铁路沿线区域震级-频度关系中b值为0.72,最高震级上限为8.2级,8级地震平均发震周期约80年,未来百年内8级地震发生概率0.86,青藏铁路约有过半以上里程处于较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3.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通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