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修丽娜  张龙 《科技资讯》2009,(34):135-137
本文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的相关法规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现状建立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和G1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可用于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进行安全评价,评价方法及模型具有一定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替代基于事故数据的传统追尾风险评价方法,对微观驾驶员追尾危险感知模糊推理中的跟驰安全距离计算方法,包括影响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天气状况隶属度函数进行了改进.以此为基础,提出可评价整个行车环境安全的道路行车危险总体感知度指标;构建了一个衡量宏观交通流的平均追尾风险评价指标,并通过Aimsun仿真软件得到不同交通条件下的平均追尾风险评价指标值,采用通过模糊聚类方法对该指标进行等级划分,可为道路交通事故预警技术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由于危险化学品本身具有易燃、易爆等危险特性,需运输危险化学品的种类越来越多,需求量逐年递增,由此引发的运输风险随之上升。该文主要是在对近年来危险化学品运输路线规划方法研究基础之上,结合运输业务特点以及环境敏感受体固有属性,通过搭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路线规划平台集成路线规划分析算法,进行自定义标注路线、路线规避数据集成、运输路线风险评估等功能应用,确保危险化学品运输及环境保护安全。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山区公路危险路段(点)的鉴别方法较少的情况,在分析山区公路交通事故与道路条件之间的关系及现有事故多发路段鉴别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当量事故数鉴别指数非定长分段法,对山区公路危险路段(点)进行鉴别。最后选取云南省昆明至石林高速公路进行了实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鉴别方法合理有效,为道路安全审计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新型班车连续高精度的定位需求, 采用GPS/LBS组合定位方法,提出了一种实时班车定位方案。主要设计了一种由STM32F103单片机、SIM7600CE模块集成的终端,支持GPS/LBS组合定位,并通过企业微信平台,查看车辆的实时位置。前期对于LBS异常数据采用基于几何距离的算法去除噪点,基于速度约束的漂移点判定异常,采用道格拉斯-普克算法进行轨迹压缩,最终实时位置、行车路线显示在客户端。本文重点使用了中值滤波对路线的轨迹进行优化,同时使用路点与道路匹配算法使得坐标吸附到主干道上。运行结果表明,系统位置指示精度高,查询方便。  相似文献   

6.
基于低精度GPS的智能车视觉导航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室外环境提出了一种基于低精度GPS的视觉导航方法.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的方法解决道路和路口的导航问题.对于路口环境,通过对道路标志(如人行横道线)的检测,实现路口的初定位;基于全局地图信息,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融合GPS和里程计信息,进行路口导航.真实环境下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7.
为识别诊断道路潜在的危险路段,运用车辆动力学仿真模拟,从风险分析角度综合考虑道路几何线形、路面状况、路侧环境以及交通流组成等影响道路安全的因素.并通过事故树分析法综合多种事故类型,构建道路安全评价模型.用风险指数来综合反映道路上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从而用于定量地评价道路相对安全性.通过对实际工程设计阶段安全评价示例分析表明,所建立的道路安全评价模型能够定量计算,并直观显示行车风险沿道路全线分布情况,从而实现对道路潜在危险路段的识别和路段间相对安全性的比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四好农村路"的提出和实施,我国农村公路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针对新形势下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从人、车、路、环境和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因素,为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发生,从不同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对策。通过安全教育,路侧安全设计,危险路段排查与整治,道路安全审计,智慧交通建设,"交通—医疗"应急救援,山区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改善道路通行环境,解决基层交通安全管理难题,提高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车载GPS定位信息地图匹配技术的主要缺陷,即GPS定位点的道路纵向位置修正效果较差,特别是对GPS独立定位的情况而言,修正精度很低,通过分析车载GPS定位误差的特点及其分布规律设计了一种地图匹配算法,重点提高车载GPS定位点在道路纵向的修正精度.采用长春市局部路网的地理信息为基础,采集车载GPS实测数据完成了算法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地图匹配算法应用效果理想,尤其是将车载GPS定位点的道路纵向位置修正精度提高了2.5 m以上,从而可满足车载GPS数据用户更高水平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0.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框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确保危险货物运输安全,从系统的观点,综合运用智能运输系统(IT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PRS)和计算机网络等多方面知识,根据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特点,基于国家ITS体系框架,确定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4大服务主体、6类用户主体,明确了系统的用户需求,构建了系统的逻辑框架和物理框架.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作了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发现山区农村公路无信号交叉口事故总量大、危险性高的特点。目前为止,山区农村无信号交叉口安全风险暂且没有量化、配套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导致无信号交叉口设计时,评估风险依据不足,故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基于上述问题,采用文献查阅和实地勘察的方法,建立了涵盖交通特性、山区农村道路条件、交通安全设施三大板块以及九大特征的山区农村公路无信号交叉口安全风险模型。采用多元化、多渠道、多群体问询的调查问卷方法,综合不同人群关于交叉口安全风险的评价,对特征指标进行赋值与量化。为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对特征指标权重的影响,本文运用熵权TOPSIS法确定指标权重,使权重的确定摆脱主观干扰从而更加准确科学。其次,采用加权广义马氏距离与欧式距离贴近度进行对比,数据较为贴合,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最终,结合工程实例,依据指标熵权大小,对安全风险较大的无信号交叉口提出改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山区农村公路无信号交叉口安全风险指标中线形、视距、坡度占据前三位,权重分别为0.123、0.119、0.114,与交通事故实际调查主要致因排序相近,自从执行改善措施以来,暂无发生交通事故,为定量评估山区农村公路无信号交叉口安全风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评估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风险等级,制定安全风险管理对策,有效使用道路安全保障资金,采用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方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建立基于模糊综合分析法的道路风险评估模型。结合贵州省兴义市山区公路交通安全现状,从道路因素、天气因素、交通运行、交通设施等四个方面进行数据采集并分析评估公路各路段安全风险等级。在分级结果上,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路段采取相应交通安全改善措施,以提高山区公路风险管理水平与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3.
山区农村公路路侧安全保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山区农村公路路侧安全影响因素、安全评价方法及安全保障措施,对陕西咸阳地区农村公路进行了实地调查,并结合专家意见,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理论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山区农村公路路侧安全的因素有交通量、交通组成、路侧特征及线形特征;适用于山区农村公路路侧安全评价的10个指标为平曲线变量、竖曲线变量、白天平均小时交通量、摩托车比重、路侧事故数、路侧伤亡事故数、路侧净区满足率、路侧深度、离散危险物密度及横向距离;山区农村公路路侧危险度宜划分为3个等级:Ⅰ级、Ⅱ级、Ⅲ级,且不同危险度等级应采用不同的安全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定敏 《科技信息》2010,(23):I0369-I0369,I0367
根据我国目前农村公路建设实际情况,本文针对农村公路路线线形设计中一些问题的提出解决方法,并对农村公路极限指标的选取进行讨论,使农村公路更加经济、舒适、安全。  相似文献   

15.
交通工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道路建设的核心部分。而道路设计在交通工程中又是起着主导地位,其设计原则是为了改善道路的使用性能,提高安全性。要遵循道路的地物和地形,统筹设置线路位置。同时要根据几何线形进一步确认桥涵的地理位置和安全性能,让整个道路设计更加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16.
山区公路交通安全标志设计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了大幅度降低山区公路交通事故率,以实地测试、调查方法以及心理认知机理,概括了山区公路的道路特征和交通事故的特点,分析了驾驶人员的安全认知和行为特性,指出了山区公路交通安全标志须以初次使用该道路的驾驶人员为设计依据。研究了山区公路不同道路环境下交通安全信息,指出山区公路应在弯道处实行大小车辆分别限速,并给出了限速方式;长大坡路段应提供整体性道路信息以及交通安全标志的设置要求;异常气候条件下须提供预警性信息。认为在山区公路建设中,可以通过对交通安全标志的合理化设计,在不大幅度改变公路线形情况下,能使山区公路弯道、长大坡等特殊路段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自动判断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高速公路交通流特点相比较,从城市路网中交通流多数为间断流的特点出发,结合目前城市道路中所使用的交通流采集设备及信号控制设备,利用交通工程中交通流到达-离散模型对城市道路中不同类型的城市交通流进行分析,选择出符合交通流变化的数学模型对进入路段和驶出路段的交通流分别利用模型匹配,从而进行交通拥堵进行自动检测。这类算法的应用既为城市道路拥堵的自动判断提供了手段,又使得城市中所使用的智能交通设施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宏观交通安全建模研究与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对规划层面的交通安全研究不足,道路网络特征、区域交通特征及区域其他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尚不明确,导致在交通规划阶段缺少可用的方法和工具来评价不同规划方案的安全性.依托美国佛罗里达州Orange县的数据对宏观交通安全建模进行了系统研究,基于拓扑学理论计算交通分析小区(traffic analysis zone,TAZ)路网形态结构,提取TAZ层面交通特征和其他影响因素.TAZ在空间上有远近之分,相邻的TAZ在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交通特征方面有某种程度的趋同性,距离较远的TAZ之间有某种程度的相异性.贝叶斯条件自回归模型可以分析空间相关数据,利用先进的贝叶斯空间统计模型分析TAZ层面交通安全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基于事故发生机理考虑,提出将主干路事故和支路事故分别建模的新思路.分析发现新的建模思路能够很好区分不同道路类型的安全影响因素;路网形态结构和安全之间有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轮迹道路适用于小交通量的农村道路,其独特的结构形式与全幅混凝土道路存在一定差异,抗倾覆性能的优良强弱将会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以及行车舒适程度。通过对呼和浩特地区农村道路经行交通调研,分析交通情况,提出了适宜小交通量道路设计时的标准轴载;结合车辆荷载作用位置、出现频率等提出了适合的轮迹路面板宽度及中间带宽度的设计方法和建议值;运用有限元软件建模,对轮迹道路的倾覆性进行了论证,验证了建议值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车辆速度的影响因素,针对每种因素分别阐述了其作用机理和量化影响.将车速的影响因素分为道路因素、交通设施因素、道路环境因素和交通管理因素四类.道路因素包括道路平面线形、纵断面和横断面.交通设施因素包括道路标志、道路标线和控速设施.道路环境因素包括视野和路侧景观两方面因素.交通管理因素涵盖了交通法规和交通管理措施两方面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主要是通过影响驾驶人的视觉特性、心理特性和驾驶舒适性等方式来实现的,并且各种影响效果具有可叠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